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
卷三十三 (第6/6页)
分给了他们。不久,加授韦珍为平南将军、荆州刺史,与尚书卢渊一道征讨赭阳,被萧鸾的部将垣历生、蔡道贵打败,免官回到乡里。临别之时他对卢渊说:“皇上圣明,志在吞并吴会,用兵机要,实属上流。倘若荆楚一带有事,恐怕老夫又会不得停歇啊。”后来皇帝征伐樊、郢,起用韦珍为中军大将军、彭城王元勰长史。沔水以北平定之后,以韦珍为建威将军,试守鲁阳郡。 高祖再次南征,路经韦珍的郡所,加授他为中垒将军、正太守。韦珍随从皇帝到清水,高祖说:“我近来一再亲自出征,你经常跟随我在中军任事,这一次征战,也想要与你同行。但三鸦之地地形险恶,除了你就没有人能够固守了。”因此令韦珍辞别回去。及至高祖在行宫驾崩,军队隐匿消息退回,到了韦珍的郡所才公开发丧。韦珍还朝,被授予中散大夫,不久加授镇远将军、太尉咨议参军。永平元年(508)逝世,终年七十四岁。追赠为本将军、南青州刺史,定谥号为懿。 武功人苏湛,字景俊,是曹魏侍中苏则的后代。晋末大乱,苏氏家族避居黄河以西。世祖平定凉州之后,苏则回到乡里。苏湛的父亲苏拥,字天。。,任秦州抚军府司马。苏湛年轻时颇有才器,涉猎群书。二十余岁时,举秀才。后任奉朝请,领侍御史,转任员外散骑侍郎。 萧宝夤征讨关西的时候,以苏湛为行台郎中,苏湛深受其信任。孝昌年间,萧宝夤大败而还,朝廷任他为雍州刺史。后来自己猜疑畏惧,杀害中尉郦道元,于是聚兵反叛朝廷。当时苏湛因病在家中卧床不起,萧宝夤派姜俭告诉苏湛说:“元略接受萧衍的意旨,想要除掉我。郦道元来到这里,事情不可揣测。我不能坐以待毙,现在只能为自身之计,不再作魏国之臣了。我与你死生相约,所以据实相告,死生荣辱,与你相共。”苏湛听了这番话之后,失声痛哭。姜俭急忙劝止说:“你怎么竟然这样痛哭?”苏湛说:“我百口之家,即将遭到屠灭,为什么不痛哭!”又大哭了数十声,才慢慢对姜俭说道:“你替我转告齐王,他本来是穷鸟投林,仰仗朝廷的保护,才像今天这样荣华宠耀。正值国家多难,不能尽忠报德,竟想乘别人不备,怀不善之心。听信路旁无知之人的话,想要凭弱败之兵,据关问鼎。如今魏国德政虽然衰落,但天命并未改变。况且他的恩义,没有广施于人民,只能看到他的失败,不可能看到他成功。我苏湛不能以百口之家,为了他而受到族灭。”萧宝夤又告诉他说:“这是我自己救命之计,不得不这样。之所以不先告知你,是因为怕你会阻止我的计划。”苏湛回复说:“凡是要成其大事,应当得到天下奇士的支持。如今你只同长安的赌徒小儿们计议,岂有能办成大事之理?我苏湛深恐庭院中必定会生荆棘。只期望求得完整的骸骨回归乡里,倘若因这次生病而死去,就可以下到黄泉去见我的祖先了。”萧宝夤素来器重苏湛,由于苏湛有病,而且知道他不会为自己所用,就听任他回到武功。 萧宝夤失败,庄帝即位,征召苏湛到京任尚书郎。苏湛来到朝廷之后,庄帝对他说:“先前听说你回答萧宝夤时,多有美妙的言辞,说给我听听吧。”苏湛顿首谢罪道:“臣虽然言辞不如伍被,但志节始终不改,自认为可以超过他。但是我与萧宝夤交游深厚并约以死生,对他所说的话只是尽我的心,但不能使他不反叛朝廷,这是臣的罪责。”庄帝听了心中喜悦,任命他为散骑都尉,仍兼任尚书郎。不久迁任中书侍郎。出帝即位之初,苏湛因病回到乡里,在家中去世。朝廷追赠他为散骑常侍、镇西将军、雍州刺史。 裴务之弟裴宣,字叔令,知识广博颇有辩才,早年就很有声誉。少年时丧父,侍奉母亲和兄长,以孝友著称。裴宣举为秀才之后,来到京都,拜见司空李讠斤,同他在一起谈话,从早上谈到夜晚,李讠斤对他嗟叹不已,称赞不绝。司空李冲颇有鉴识人才的能力,见到裴宣后对他十分器重。 高祖在位之初,征召裴宣为尚书主客郎,令他与萧赜派来的使者颜幼明、刘思效、萧琛、范云等人对应交接。后来裴宣转任都官郎,迁任员外散骑侍郎。旧有的法令规定这个职位与吏部郎同班。高祖曾经聚集佛门僧人宣讲佛经,命裴宣论证疑难,他的议论很有造诣,高祖非常赞赏。迁都洛阳的时候,朝廷以裴宣为采材副将。裴宣承奉使命很合皇帝的意旨,朝廷让他担任司空咨议参军的官职。这个官职解除以后,转授他为司州治中,兼司徒右长史,又转任别驾,仍旧任长史。裴宣聪明敏锐而有才干,总摄州府之事,从来没有迟滞和差错,远近之人都称道他。 世宗在位之初,授任裴宣为太中大夫,兼本郡中正,仍任别驾之职。又任司州都督,迁太尉长史。裴宣向朝廷进言说:“自从迁都以来,凡是布阵作战之处,以及收军回兵的道路上,所有尸体骸骨没有被人掩埋的,请求下令各州郡戍派人巡检,妥为掩埋。并且明令各个送出兵丁的乡里:谁家有人死于戎役的,都让其招魂复魄,祭祀其亡灵,免除其一年的租调;家人受伤残废的,免去其兵役。”朝廷同意了他的建议。 裴宣后出任为征虏将军、益州刺史。他善于绥靖安抚,甚得羌戎百姓之心。朝廷克复晋寿之后,改置为益州,把裴宣所任之州改为南秦州。起先,有阴平的氐族首领杨孟孙,据有民户数万,自立为王,勾结萧衍,屡次侵犯边地。裴宣就派使者前去招抚晓谕,晓之以逆顺祸福之理,杨孟孙感恩,就派他的儿子来到朝廷以示归附。武兴的氐人姜谟等一千多人联名上书请求朝廷延长裴宣的任职期限。世宗对他十分赞赏。 裴宣之家世代以儒学为业,他常常羡慕清廉退让之士。经常感叹说:“以贾谊的才能,出仕汉文之世,却不曾历公卿之任,难道不是他的时运吗?”于是对他所亲近的宾客说:“我本来是一个民间士人,向来就没有入世之志,仅只是因为朝廷文书下达催促,才使我走到这一步。接受俸禄用以养亲,懂得学问又不能用来为国争光,瞻顾往昔哲人的言论,我也可以辞官归民了。”因而上表请求免官。世宗不予准许,裴宣就写作《怀田赋》以表述自己的心志。永平四年(511),裴宣患了重病,世宗派太医令从驿道骑马前往探视,并赐给御药。裴宣一向喜读阴阳之书,自从开始得病,就知道自己不会痊愈,因而自己算定了死亡的日期,结果证实了他的预言。时年五十八岁。世宗对他之死感到悲伤和惋惜。追赠他为左将军、豫州刺史,定谥号为定。不久又将谥号改为穆。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