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第十八章泰岱绝顶一 (第3/4页)
们打成了平手,你们两人同不同意?” 李越前听到张三丰这样说,连忙大点其头。而张良望则一言不发。他刚刚在与李越前拼内力之时,只觉李越前的内力源源不绝地送至,当真是无穷无尽,永不枯竭。相形之下,这样拼个半日下去,自己多半便支撑不住,最终必将败在李越前的手下。 只过了许久张良望才点了点头,道:“张真人说的是。”说到这里张良望的脸上流露出无限凄凉的神色来。之前李越前说得很清楚,只要他胜不过李越前,就得放弃动杀朱棣和徐达。现在他只与李越前斗成平手,当着天下英雄的面他可不能食言而肥。 李越前这时上前一步,向张良望问道:“张教主,当年你为何要矢志反元?” 张良望怔了一下,方道:“大元朝jianian佞当道,民不聊生,百姓流离失所。当时天下仁人志士无不心怀报国之心,誓将异族逐出中原,还我汉家河山。” 李越前道:“那么请问张教主大明朝建立之后是不是民不聊生,百姓流离失所呢?”张良望没说话。自大明朝建立之后,百姓安居乐业,四海升平,这是世人有目共睹的事情,不容他狡辩。 李越前又道:“张教主,我这个人笨嘴笨舌的,也不会说什么大道理。虽然当年起兵反元,得到了天下百姓的支持,可是如今张教主再度起兵反明,恐怕天下百姓就不愿意跟着张教主造反了。我也能看出来,你的这些手下至少有一大半不愿随着你起兵造反。张教主若是不信,可以回头看看。” 张良望回头望去,却见自己身为一教这之主虽然未能胜过李越前,可是那五千儿郎包括教中高手们却不以为耻,竟一个个面带欣喜之色,看来李越前说得一点也没错。当年“白莲教”造反成功也只不过是因为大元朝倒行逆施,逼得老百姓没了活路“白莲教”只不过是因势利导,登高一呼,帘便让大元朝土崩瓦解。即使当年没有“白莲教”和他张良望出头,自然也会有“黄莲教”“花莲教”、李良望、王良望之流揭竿而起。而如今这样的年头也没有谁热衷于造反了,谁都想平平安安地过上几天舒心的日子。 看到这里,张良望连一点脾气也没有了,苦笑着向李越前道:“多谢李少侠,张某受教了。”言毕,张良望向着朱棣与徐达二人道:“燕王殿下,魏国公,请你们转告皇上,就说自今以后,‘白莲圣教’不再与朝廷为敌。不过也请皇上不要向江湖开刀。我‘白莲圣教’虽然没落了,可是还有些人物,不会令皇上为所欲为的!” 朱棣与徐达二人闻言心中皆是一喜,在近一年的时光里,他们因为“白莲教”的刺杀,没有一天不是在提心吊胆中度过的。可是这样的日子将一去不复返了,使得他们可以展开手脚,专心经略漠北,再也没有比这更能令他们感到开心和安全的消息了。朱棣当下催动坐骑越众而出,向着张良望的抱拳,道:“张教主能够放下屠刀,实在是可喜可贺。张教主请放心,张教主的话,本王一定会转告给皇上。” 张良望点了点头,便准备传令下去打道回府。正这时,张三丰却突然向吴天远道:“既然如此,那么老道便先行一步了。”张三丰这话说得十分突然,似乎他与吴天远已经交谈许久了一般,更另人摸不着头脑的却是张三丰也没说他要去哪里,言外之音却有吴天远也将去相同的地方。 吴天远只是微微颔首,道:“张真人一路好走。” 张三丰转过头来,看了看自己的一众徒子徒孙,目光中颇有留恋之意。吴天远见状,便道:“张真人请放心,日后‘武当派’若有什么难处,吴某自会照应一二的。” 张三丰微微一笑,道:“那就多谢了!不过我武当门下英才济济,也未必如小友说得那般不济。”张三丰言语中充满对他手创的“武当派”无限的信任与自傲。虽然驳了吴天远的面子,吴天远却也不毫不生气。一来他有这个资格,二来他们二人心神相交,虽然时日不长,可是双方的情谊却远胜那些有着数十年交情的狐朋狗友。 张三丰又向自己的徒子徒孙们道:“你们好自珍重!”言罢,张三丰仰天长啸一声,转头西行,转眼之间便消失在苍茫原野之上,只有张三丰的长啸声在耳边回荡不息。一代武学宗师张三丰,从此不再现踪人间。其后,朱元璋、朱棣这对父子皇帝多次遣人寻觅张三丰,终究是仙踪难觅,一无所获。洪武二十四年,有人在宝鸡金台观见到这位活神仙,或为妄传。一轮似乎永不落下的太阳终于谢幕了,而另一轮更为光芒四射的烈日却已经升起,吴天远的时代来临了! “武当派”门下弟子被张三丰这一举动弄得莫明其妙,瞪大了眼睛望着,竟无一人发出丁点声息。当张三丰的身影消失之后,大家又齐齐注目吴天远。他们一个个满腹狐疑,却又不知该向吴天远问什么是好。甚至连准备离去的“白莲教”众高手也都怔在当场,忘记了自己此时应该离去。 正这时,灵真的声音却响起:“吴施主,贫僧也该走了。” 吴天远转过头来点了点头,道:“的确也到时候了。” 灵真道:“贫僧可没张真人那么有豪气,我少林门下弟子还望吴施主兄弟能够照看一二。” 吴天远笑了笑,道:“灵真大师敬请放心,只要贵寺发出邀请,我们兄弟自然随叫随到。” 灵真转过头来,向身边的灵海道:“你武功虽强,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