暗战1840:鸦片战争背后的真相(上)_7女王暗战1840:鸦片战争背后 首页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7女王暗战1840:鸦片战争背后 (第2/3页)

德雷克一直介绍的神圣的大明帝国,西班牙人已借助葡萄牙人之手,在大明帝国的最南边的港口澳门站稳脚跟,葡萄牙人通过行贿大明帝国的军事官员,取得了在澳门居住贸易的权利,现在大明帝国开放的广州港口必须从澳门中转,澳门的贸易利益远远超过西班牙在美洲那种杀鸡取卵式的殖民掠夺。

    是该正式启动那个“契丹探险”计划了。伊丽莎白的脑子里再次呈现出马可?波罗游记的美妙描述:中国是一个遍地黄金的神秘国度,还有那个标准的十全男人成吉思汗。德雷克还跟伊丽莎白讲过他从葡萄牙人那里听来的中国人的故事:在100多年前,大明帝国就拥有庞大的海上舰队,战舰上2。7万多名精甲武士,远远超越西班牙的无敌战舰。伊丽莎白担心要是西班牙真跟这样的海上强国联手,那么英格兰的海上贸易,哪怕是抢劫,也会越来越困难。

    至于中国到底是不是遍地黄金呢?

    《明实录》从来没有过开采金银的具体资料,里面只有关于大明帝国开采银矿而收的银课,也就是开采银矿政府征收的税收。大明帝国的皇帝是叫花子造反,所以都是见钱眼开的主,对开矿的税收征的相当高,《明实录》记载的银课税率为30%。《广志缢》提到,1580年,也就是德雷克打劫西班牙宝船回国那一年,大明帝国西南边陲的云南省银课5万~6万两,云南银课收入大约占帝国银课总额的一半以上。不难估算,1580年大明帝国年银产也就30多万两,远没有西班牙人在墨西哥拼命搜刮的多。

    大明帝国在郑和下西洋的时候,生丝、茶叶、瓷器成了西洋诸国商人的抢手货。从葡萄牙赖在澳门不走之后,私自从外国商船在中国进货路径澳门收税中可以窥见一斑。无论是西班牙,还是葡萄牙,他们的商船到大明帝国的广州港,进来时都载着白花花的银子。台湾有学者进行过量化分析,认为万历皇帝掌权的时候,每年从西洋流向大明帝国的银子超过240万两,这个资料显然是大明帝国自身产银的8倍,这都是贸易的神奇力量。

    8、中国,中国。

    伊丽莎白脑子里突然冒出一个想法,联手大明帝国的皇帝。

    1583年,就在万历皇帝带着阴阳术士连世昌等人在天寿山寻找寿宫所在地时,50岁的伊丽莎白在遥远的英格兰惦记上了这位年轻英俊的中国皇帝。50岁的伊丽莎白对于20岁的万历皇帝来说简直就是祖母级的了,然而伊丽莎白的思想很开化,她之前甚至跟自己的表外甥结过婚,还在乎啥年龄。王权之下,年龄不是问题。三年后,老情人19岁的继子埃塞克斯,让53岁的伊丽莎白情不自禁,这对祖孙恋人夜夜留在王宫寻欢作乐。不过此时,万历皇帝却感受不到情满欧洲的老女王的那一丝情愫。

    如何联手中国英俊的皇帝是伊丽莎白的一件大事。

    能出使大明帝国呢?这是一个难题,现在伊丽莎白最信任的探险家就是德雷克以及他的大表哥霍金斯,现在这两人都成了腓力二世的死敌,加上之前葡萄牙人开辟的通往东方的航线已经?落入西班牙人之手,现在葡萄牙人都纷纷向腓力二世效忠,一旦抓住英国出使大明帝国的使者,肯定会被当成海盗给剁了。

    伊丽莎白想起了冒险家约翰?纽伯莱(JohnNewberry),这位爷虽然骨子里也有海盗的流氓习气,但是很少正面跟西班牙人以及葡萄牙人交手,所以在海上还没有死敌。伊丽莎白还是担心纽伯莱单枪匹马太危险,于是想起了自己的老情人莱斯特伯爵和皇室冒险家爱德华?芬顿(EdwardFenton)。

    物色好“契丹探险”计划的执行人,伊丽莎白开始坐下来用心地给大明帝国的皇帝写信。伊丽莎白写信的时候,满脑子都是成吉思汗的英俊挺拔,在伊丽莎白的想象中,大明帝国的小伙儿皇帝也应该是丰神俊朗,一表人才。伊丽莎白的这封信可以说倾注了自己十二分的真情实感。这封伊丽莎白写给中国帅小伙儿万历皇帝的信现在还收藏在大不列颠历史博物馆。奇文共赏:

    天命英格兰诸国之女王伊丽莎白,致最伟大及不可战胜之君王陛下:

    呈上此信之吾国忠实臣民约翰?纽伯莱,得吾人之允许而前往贵国各地旅行。彼之能做此难事,在于完全相信陛下之宽宏与仁慈,认为在经?历若干危险后,必能获得陛下之宽大接待,何况此行于贵国无任何损害,且有利于贵国人民。彼既于此无任何怀疑,乃更乐于准备此一于吾人有益之旅行。

    吾人认为:我西方诸国君王从相互贸易中所获得之利益,陛下及所有臣属陛下之人均可获得。此利益在于输出吾人富有之物及输入吾人所需之物。吾人以为:我等天生为相互需要者,吾人必须互相帮助,吾人希望陛下能同意此点,而我臣民亦不能不作此类之尝试。如陛下能促成此事,且给予安全通行之权,并给予吾人在与贵国臣民贸易中所极需之其他特权,则陛下实行至尊贵仁慈国君之能事,而吾人将永不能忘陛下之功业。

    吾人极愿吾人之请求为陛下之洪恩所允许,而当陛下之仁慈及于吾人及吾邻居时,吾人将力图报答陛下也。愿上天保佑陛下。

    耶稣诞生后1583年,我王在位第25年,授于格林威治宫。

    伊丽莎白惯用的美色外交在写给万历皇帝的信中彰显无遗。从伊丽莎白对万历皇帝的称呼可以看出女王极度掩护自己的自尊,她也学中国的那些皇帝们的口吻,说自己是天命所归,伊丽莎白在欧洲遭遇天主教的攻击,在跟大明皇帝交往之中,当然希望给大明皇帝自己是正统的第一印象。

    天命所归的伊丽莎白受到小说《侍从的故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