谨言_194第一百九十三章 首页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

   194第一百九十三章 (第3/3页)

都田间忙碌,工人们工厂奔忙,农场主和工厂老板同样忙得脚不沾地,即便得知了上海“一夜暴富”神话,也鲜少有人会千里迢迢去做发财梦。

    李谨言如今是关北数一数二大地主,几千亩土地,种植了大量小麦,大豆和玉米,养殖场里大白猪即将出栏,虽然rou质比不上本土产黑猪,但胜长得,个头大,rou多,价格也相对便宜,比起早些年逢年过节才能吃一顿猪rou,如今关北,就算再一般人家,猪rou也不是饭桌上稀罕物了。鸡鸭养殖也形成了规模,同样,牲畜疾病防治也得到了进一步重视。

    那个归国后就扎根农场留学生,如今已经是农场里香饽饽,从谷物种植到禽畜养殖,几乎没有他不知道。

    李谨言再见他时,原本白面书生已经变成了黑面书生,整个人都壮实了许多,端着搪瓷大碗,拿着两个馒头,蹲田边,一边吃一边和身旁老农说着话,不时还能听到他们爽朗笑声。

    “言少来了?”黑面书生已经成了他外号,见到李谨言笑着露出一口白牙,几口喝完碗里汤,吃完了手里馒头,打了个饱嗝。

    原本只有大半个馒头饭量,如今却变成了两个半,还有继续增加趋势。这也不奇怪,凡是农场里干活人,饭量都激-增,不说饭量本就大兵哥,那些老毛子至少一顿能吃五个馒头,如果不是他们干活也一个顶两,李谨言绝对会“亏本”

    农场里馒头是用自产面粉做出来,掺些玉米面,做出来一个个有-成-人拳头大,从中间掰开,热腾腾香。李谨言吃过,也能理解为什么孟氏兄弟工地干活时,会不要脸面“黑”他馒头了,实是好吃啊。

    如今鞍山本溪重工业区二期工程已经竣工,孟波和孟涛年前返回了关北,正月里还亲自到大帅府拜年,不过他们递帖子不是楼大总统也不是楼少帅,而是李谨言,据说这还是孟老主意。这些老先生想什么,李谨言想不明白也就不再深究,总之,他们吃盐比他吃米都多,做事总是有他们道理。

    李谨言农场停留时间并不长,食品厂开发商品种类,春耕时,农场将规划出一整片来种植土豆和番薯,李谨言对农事并不精通,却也要了解个大概,甩手掌柜不是那么好当,就算他相信刘疙瘩等人人品,可盲目信任,无论是对他本身,还是对农场里管理者来说,都不是件好事。

    和“黑面书生”谈过之后,李谨言直接拨给他一块试验田,用于研究如何改良作物,增大粮食产量。只要用心实干,无论花费多少人力,财力,李谨言都会支持到底。

    不过,只靠他一个人和几个老农也不行,李三少坐车里,敲敲膝盖,打起了下一批归国留学生主意。

    应该提前和楼少帅打个招呼,以权谋私,公器私用,正当时啊!

    过了这个村,可就没这个店了…

    李谨言嘿嘿乐了,前座刘副官强忍住回头-欲--望,言少爷怎么会笑得像狐狸,绝对不可能!

    华夏国内风起云涌,欧洲东线俄军继续当土拨鼠,奥匈帝*队偶尔轰上两炮,让他们挖掘工程不那么顺利,西线战场依旧是大炮轰鸣。

    自贝当抵达凡尔登后,德军进展就不再那么顺利,法军不再只是被动防守,几次对德军发起了进攻。德军为扩大战果,弹药消耗量巨大,后勤补给未能及时跟上,给了法军机会。

    贝当先后组织法军发起几次反攻,但却未能取得战果,此时德军一方面稳定正面战场战果,另一方面将主要突击方向转移到了默兹河西岸,目是为夺取高地,解除法军炮兵威胁。

    由于长时间炮击,战场上已经泥泞一片,德军依仗重炮运送困难,无法跟上步兵移动速度,而法国七五小姐速射炮却占优势,德军每前进一步,都要付出巨大代价。

    德军总参谋长法肯豪森战略计划可以算是成功了,因为法国人正大量流血,但他也失败了,因为德国人损失同样惨重。

    华夏军事观察团已经离开,三名擅自参与到战斗中军官已经被解除军职,无论他们是出于热血,还是另有目,他们都必须离开军队。

    对此,没人提出异议。

    民国七年,公历1916年3月5日,经过半个月强势进攻,凡尔登德军与法军再度进入了拉锯战。

    三月中旬,华夏政府再一次对外宣布中立立场,并暂停向欧洲派遣军事观察团。

    三月底,上海证券金融市场依旧一片繁荣景象,只有部分人才能看到这片繁荣下隐藏危机。

    与此同时,身大不列颠马尔科夫,却给李谨言发来了一封预料之外电报,看着电报上内容,李谨言半天都没回过神来。

    “爱尔兰起义?”

    他确是想给英国人找些麻烦,却从不知道,这个冒充“马尔科夫”会如此敬业,竟然会搅合到爱尔兰人民起义运动中去…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