苍天在上_第四十五~四十六章 首页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第四十五~四十六章 (第2/3页)

国少先队代表大会的代表,去过北京,而且以会考总分第三的成绩考进这个仅次于窑中的市重点中学五公区第三中学的。据说,团市委和市教育局在她一考进三中时就内定要三中领导重点培养这个“好苗子”于是不少的同学不再跟她过不去,但还是有不少高中的如黄江北、邵达人之流的傲慢者继续不服。但慢慢地,傲慢者们发现自己还是得服。这个家在远郊区的小丫头只能住校,但学校又没有学生宿舍,她就住在体育室的体cao垫子上。一个星期回家一次,每次带一布袋红薯干加一点苞米粉,一点自家腌的萝卜干,吃六天。每天打扫cao场楼道,从不懈怠。后来的一天,她在发令升旗时,居然鼻子流血晕倒在旗杆下面,引起全场轰动。校医说她严重营养不良,她却还坚持要在当天考完她最喜欢的英语和语文,不拿八十八分和九十八分誓不罢休…只是到初三以后,她的功课才慢慢显得不如从前那么好了。而她的红薯布袋却依然在周会课上被老师们用作教具给新来的同学示范。她依然要晕倒,依然要为全校打扫cao场,但那时黄江北邵达人他们已经离校了。

    坡路越走越陡,黄江北开始喘。歇会儿吧?邵达人劝。黄江北摇头。

    梨树沟小学的cao场上堆放着大垛大垛的老玉米秆儿高粱秆儿和一堆一堆的玉米棒子高粱穗子。每到秋收夏收,这cao场就不再是cao场。但这会儿,在那些玉米高粱垛跟前却席地坐着几十个正在上课的孩子。每个孩子的膝盖上放着一小块木板条当课桌,每个孩子的身旁放着一盏小马灯。寒冷的山风使那几十盏马灯在不住地晃动着,孩子们在瑟瑟地发抖。一阵风刮来,那块临时支在两个三角架上的旧黑板嘎吱嘎吱地摇晃起来,眼看就要掉下来了。黄江北忙上前扶住它,华随随也忙去扶住黑板,所有的孩子依然一动也不动地在冰冷的场地上坐着迎受寒风,直瞠瞠地看着面前的黑板。黄江北看看嘴唇被冻裂了的孩子,看看那一群群黑压压地站在小学校院墙外头默默地看着他的那些山民们,慢慢地缩回了手。

    他忽然想起自己已经有很长很长时间没进山来了。

    一大锅白皮红心的红薯真有些烫手。

    “为什么要放在晚间上课?”在回县城的路上,黄江北低声地问道。

    邵达人告诉他,有两种情况。一种是教员白天上其他地方挣钱,只得把课放在晚间上;另一种情况是,本村太穷,孩子白天得帮着家里挣钱,教员只得到晚间再把孩子找回来上课。梨树沟属于第二种。

    “怎么能允许教员白天打工挣钱,晚间再来上课?你拿了国家工资哩!”黄江北问。

    “问题就在于你国家没给工资。”华随随气呼呼地答道。

    “怎么不给工资?”

    “林中县好几个月没给教师发工资了。”

    “是吗?”黄江北着实吃了一惊。他停下脚步,又认真追问道:“真没发?”

    “谁跟你开这种玩笑?”华随随没好气儿地答道。

    “几个月没发了?”

    “你真够官僚的…”华随随又给了一句。

    “随随!江北刚来嘛。”达人打断随随的话,随后告诉黄江北:“有四五个月了。各校情况不尽一样,最短的也有三个月没发了,最多的甚至有半年没发了。”

    黄江北真的非常吃惊,他真想再问一句,那些县委县政府机关干部是否按月发了工资。但一转念,考虑到这问题“挑衅”“挑拨”色彩太浓,显然不是他当市长的在这时该问的。但他提醒自己,回到市里,一定要问清这个情况,如果县里的干部都按月发了工资,怎么可以不给教员们发?怎么能这么干?

    “这么说吧,下个月再不给开工资,我白天也得去找个地儿挣点饭钱了。”华随随说道。

    “你还能挣什么钱呢?”知道她在说气话,黄江北便顺着她的话头,笑着问了一句。

    “干不了别的,还干不了三陪?陪不了年轻的,还陪不了那些满把攥着臭钱的臭老头?”华随随答得生硬。

    “随随,你今儿个吃枪子儿了,逮谁刺谁。有病?”邵达人抢白了华随随一句,然后告诉黄江北:“随随挺不容易的,主动要求到梨树沟教学,工资福利都要降掉许多,再加上连着几个月不给开工资,还硬挺着,一天课都不落。有的教员就受不了了。像原先在梨树沟的那位,就是跟人去城里租柜台做买卖走了;有的做不了买卖就去打临工上仓库扛大包…哎,真是干什么的都有。这儿离县城才五华里,还想看看离县城十五华里、五十华里那些大山沟里的学校吗?”黄江北站了下来,默默地回过头去看了看身后远处的群山。

    群山无言。

    过了一会儿,华随随问:“我能说几句吗?”

    黄江北说:“说。有啥说啥。”

    邵达人提醒道:“别发牢sao。”

    华随随白了邵达人一眼,说:“市长都没跟我限这限那,你比市长还市长?”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