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一半夜枪声 (第4/5页)
费叶尔先生一张叠起来的纸条,他打开纸条,上面用铅笔写着一行草字: 一旦主人遇害,小姐也难逃命。 人们一阵恐慌。 “那帮人在威胁我们了,不理会他们就会遭殃。”代理检察长慢吞吞地说道。 “伯爵先生,”法官接着说“请您用不着担忧,小姐们也不要害怕。这种事我们见得多了,没用。警察就在这儿,已经采取了必要的防范措施,你们的安全由我负责。” “还有你们两位先生,”法官对两名记者说道“我相信你们不会泄露秘密。 我让你们参加这次调查,是一番好意,可别给我招来麻烦…” 法官话到半截,好像想到了什么,他盯住二人看了看,开口去问其中一个年轻人: “你是哪家报社的记者?” “《里昂日报》记者。” “带证件了吗?” “带了。” 法官检查了记者的证件,没有问题。 “你呢,先生?”法官又问另一个年轻人。 “我?” “是的,你在哪家当编辑?” “啊,法官先生,我同时给几家报刊写稿。” “有证件吗?” “没有。” “喔,是何原因?” “我要是只领一家报社的证件,今后只能为一家写稿。” “嗯?” “我是一个自由撰稿人,我写好稿子交给一些报刊。有的被发表,有的被退回来,情形不同…” “啊,您的大名?身份证。” “我叫什么无关重要,我没有身份证。” “没有能证明你从事什么职业的东西吗?” “没有。” “那么,先生,”法官有点生气了“你心怀不轨,混进来探听司法秘密,并且隐瞒你的姓名和身份!” “法官先生,我提醒您,我到场时,您并没有要求我什么,因此找没有必要说明什么。此外,我认为这不是秘密侦查,现场还有不少人…其中或许真有一名罪犯。” 小伙子很年轻,语调平和,温文尔雅。高高的个子,身穿一件贴身上衣,一条很短的筒裤。他面色红润,像个大姑娘。宽宽的额头,短发,留着参差不齐的金色胡子,眼睛里透射出智慧的光芒。他神态坦然,招人欢喜地笑着,没有一丝挖苦的意思。 费叶尔先生目光逼人,用怀疑的目光审视着他。两名警察走过来。 年轻人兴奋地说道: “法官先生,您一定怀疑我与罪犯串通一气,如果是真的,我何不效仿自己同伙的做法,趁机溜走呢?” “或许你也有这种打算…” “简直荒唐,法官先生,您稍加思索就会明白,按照逻辑法则…” 费叶尔先生盯住他,烦躁地打断他的话: “行啦!报上你的名来!” “勃脱莱。” “职业?” “上松一德一萨夷公立中学文法班学生。” 费叶尔先生一个劲儿盯住他,冷冷地说道: “开什么玩笑!文法班学生!” “上松中学,在棚普大街,门牌号码…” “好小子,你…”费叶尔先生大叫起来“你敢取笑我!将你这套把戏给我收起来!” “我不得不承认,法官光生,您的不安令我惊讶。何必听到我是上松中学的学生,您就大为动怒呢?您或许不喜欢我的胡子,不用担心,那是假的。” 勃脱莱伸手取下下巴上的环状假胡须。脸顿时变得光溜溜的,露出一副中学生的模样,小伙子更加显得英俊漂亮。他面带稚气地笑着,嘴里露出洁白的牙齿: “您现在没有疑问了吧?需要其它证据吗?啊,您瞧,这些是我父亲写给我的信,上面有‘上松中学’寄校学生,勃脱莱先生。” 相信也好,不相信也好,费叶尔先生对他的一番话毫无兴趣,他狂躁地问道: “你干嘛要上这儿来?” “喔…我来实习实习。” “想实习,就回学校去,回你的学校去。” “您不记得了,法官先生,今天是4月23日,是复活节。” “你是什么意思?” “我可以自由自在地度假。” “你爸爸呢?” “他住得很远,在萨洼省的边界上。是他让我到拉茫士海边度过短短的假期。” “再配一嘴假胡子?” “啊,不是的。这是我的点子。上学时,我和同学经常谈起历险的神秘。我们读侦探小说,作品里常常出现伪装人物,让我们联想起许许多多恐怖的事情。我便想体验一下,所以才戴上了这缕假胡子。为了使人不小瞧我,我就扮做巴黎的一位记者。我游荡了一个礼拜。昨天晚上,幸运地结识了一位从里昂来的记者。今天早上听说安卜吕美西出了凶杀案,他就请我和他一起,租了一辆汽车到这儿来了。” 勃脱莱的一番话,态度真诚直率,夹有一些天真,让人感到不大魅力。费叶尔先生听完以后,表情虽说仍很严肃,但内心却增加了几分快意。 他语调温和地说道: “这么说,你对加入这次侦查,心满意足啦?” “太刺激了!有生以来我从未经历过这种事情,这案子太让人兴奋了。” “一点不错,这些曲折神秘的情节对你是够刺激的。” “多么引人入胜的情节,法官大人!瞧见一件件出乎意外的事冷不丁蹦出来,彼此交错,互相抵触,然后渐渐露出可能包含的真相,这时我便热血沸腾,坐立不安。” “可能露出的真相?你这话是什么意思,年轻人!或许秘密就在你手里?” “啊,没有的事。”勃脱莱赶忙嘻笑着答道“那是…关于一些情况,我感到是不是应该讲点看法;而另一些都是明摆着的事,因此理所应当…得出结果。” “呵?的确很新鲜,我很想听听你的见解。你知道,很糟糕,到了现在,我连一点线索也没找到。” “法官先生,这完全在于您没有腾出时间去琢磨。主要是琢磨。能说明问题的就是事件本身。这种看法您同意吗?其它还很难说,从这几条笔录,我已经看出眉目了。” “好极了!假如我问你,客厅里的什么东西被盗了?” “我能回答。” “好得很!您比房主知道得还多。日斯菲尔先生清点了物品,但他已经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