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第七章因祸得福 (第4/15页)
体堵塞已满,另一端却是深不见底,而且逐渐高起。 他把手中断剑甩掉,便迈步往前走去,约莫盏茶工夫,仍然不见幽洞出口,而且发现这深洞越来歧道越多。 他已无心思去观察那些错综的歧路,只是朝着一个方向往前行走。很有信心似的,他认为这所深洞,必然有个出口,可是,不久就使他冷了半截!因为石洞忽然又逐步狭小起来,而且狭窄得使他不得不由佝偻前进,变为蛇行。 钻…钻…钻,果然让他钻出去了! 可是,这钻出去的地方,依然又是一座不见天日的深洞! 折腾了半天,他已感疲累,心想,既然一时无法出去,倒不如休息一会再说。随即坐下,运功调息。 过了顿饭时间,精力恢复,便又往前急急奔去。 正行间,突见面前光亮一闪,快乐得竟自忘记身在洞中,一个纵跃,头顶撞在石壁上“哎哟!”一声,跌坐在地,摸摸脑袋,凸起了一个rou瘤,痛得他两跟流泪,抱头爬起,再看那发光之处,原来是在一个转弯的地方。 他顾不得顶上剧痛,三步并作两步,急急转过弯去,定神一看,眼前景物,几乎使他瘫痪地上! 前面何曾有个缺口,那亮光乃是从一个怪兽口中喷射出的阵阵火焰所发! 怪兽体高身长,头上长着只尺多长的独角,两颗巨睛突出,面目狰狞,浑身赤红的麟甲,闪闪发光,大口内不住地喷出阵阵火焰,呼呼风响,照耀得明亮已极! 这头狞恶怪兽,见有人来,口里火舌喷得更长,还发出呜呜吼声,沉如雷鸣。 它这一怒吼,才把个呆若木鸡的玉麟惊醒,定神看去,发现这怪兽的脊椎骨上,原是被粗如儿臂的铁链紧紧锁住,以致使它寸步难移。所以见了人来,也只能站在那里干发威风。 玉麟心下一宽,这才想起师父曾经对他说过,兽类中有一种依火为命的怪物,故名火龙。这种火龙又分两种:一为食火赤龙;一为喷火赤龙。前者多生于火山附近,饥则食火山之焰;后者则不食不饮,以喷火为生,故多生于深山邃洞。 这种火龙,凶残无比,虽不吃人,但逢人即伤,伤者无药可救! 他想至此,不禁暗自庆幸,要非这喷火赤龙早被锁住,此时,岂不难逃一劫! 然而,他又转念一想,既有人能将此赤龙锁在这里,那么这所深洞必然离出口不远了。可是从赤龙身旁看去,仍然空洞洞的望不见底! 不管前面如何,他决定要越过这条火龙再说。 于是沿着石洞的一边,注视着火龙的反应,慢慢往前移动。 哪知火龙身躯虽然被锁,长尾依然活动敏捷,它见玉麟走近,倏地横截过来,挡住去路。 玉麟此时要想通过,必须向火龙长尾上下的空间穿过去。可是那火龙长尾,若来一次上挑下匝,实难预料。然而舍此则又别无善策,处身此境,也只有碰碰运气了! 他既决定一试,便蓦然一式“春燕穿帘”从火龙长尾上面空隙纵去。 说时迟,那时快,果然火龙长尾突地挑起“咚”的一声,把玉麟弹向顶上石壁,略微一挡,不知怎的,复又往上冲去。 好个上清真人传人,临危不乱,藉势展身,来个“卧观星斗”瞄得准,出手疾,一把抓住一个石乳,猿挂半空,然后定神俯视。 呀!原来他被火龙长尾一挑,撞开了顶上一块极薄的石板,送进了另一个洞天。 玉麟观察明白,松手下落,走到被他撞开的洞口,探头下望,见那火龙犹自摆动长尾,呼呼生风。他已确定了现下置身之处,乃是一座洞上之洞。 他将石板盖好,略微沉忖,想从此洞上之洞来找出路。 这洞上之洞却不太大,不一会便走到尽头。可是,这所尽头仍不是他所希望的出路,而是一面光滑石壁,阻绝眼前! 处此境地,直使他叫苦不迭,而也着恼起来,性子一发就要动手乱打,无奈这空荡荡的石洞,啥子也没有,找不到个泄愤之物。 他又抬头瞧了瞧那平滑的石壁,暗自骂道:“你阻挡了我的通路,就让你挨几掌吧!”想到就做,竟然功贯两臂,大喝一声,向石壁平平推去。 只听“轰隆”声响,奇怪!那石壁吃他一掌,竟自轧轧向一边移开! 骤然,一道耀眼夺目的亮光使玉麟几乎为之晕眩,敛目视之,石壁开后,现出了一间石室,石室正当中平放着一张石床,石床上赫然坐着一架雪白的人体骨骼,亮光即是由此枯骨之上的一颗明珠射出。 他目睹此景,心知这必是位高人,不知何时在此坐化后所遗之骸骨,随迈步向前,倒身下拜,并喃喃祝告道:“弟子玉麟,因受歹人暗算,误入仙洞,适才掌击石壁,有惊仙驾,实出于无心,尚祈仙人恕罪,并指引迷途,令弟子出得仙洞,有生之年,当永怀不忘。” 玉麟拜罢,起身察看石室景物,见那骷髅所坐之石床旁,有一个方形石几,放着一卷黄绢,他过去拿起展开一看,上面写道:“余无垢头陀也,幼失怙恃,孤苦伶仃,孑然无依,蒙先师百忍大师,收为门下,皈依三宝。及长,行脚四海,偶得古代半部奇书,乃潜研武学有成,而复行侠天下,尽铲人中蟊贼,江湖败类。是以人皆以余生性嗜杀。呜呼!我佛慈悲为怀,觉醒众生为志,余身为三宝弟子,岂生性嗜杀乎!盖因不得已焉!” “然余于五十而后,顿悟如其除恶务尽,不如迁恶向善之道,是以乃遁迹山林,啸傲清风明月。复收一门徒,悉将余之武功所传,冀其为余行道,顺天应人。讵料彼于艺满,竟尔欺师灭祖,黑白不分,善恶不辨,仗其艺业,为害人群。余诚恐劣徒为武林造成一场浩劫,而复开杀戒,将之诛戮,从此弃剑至此,与世隔绝。!” “芸芸众生,良子难得,劣徒之戒,令余绝意再传。余亦深知,由此,‘佛门玄罡’当失传于此。然余已将此功修为门径,尽录于余手着‘佛门玄罡真铨’,后人如能得睹余之遗骸者,乃与余三生有缘,余必助之。” “余坐下床洞之石匣,内盛一书、一图、一珠、一瓶,四者一并赠与有缘。书可令汝学成‘佛门玄罡’,图可示汝出此深洞,珠能避水。瓶中有九颗‘佛首秘丹’,为余以三昧真火,费时七七四十九天所炼而成,有起死回生妙用。” “至余早年所获上古奇兵——‘雌雄九龙剑’以及古代半部奇书,为劣徒所盗取;其于伏诛之时,余仅将雄剑收回,而奇书与雌剑,则不知失落问方。余为此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