荷月美人_第一章 首页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

   第一章 (第3/3页)

了些什么毒粉,才会让他这么难过。

    他要出去透透气,好好冷静一下!

    北京

    在成祖之前,北京称为北平,而南京则为京师;成祖之后,改京师为南京,北京为京师。因成祖多驻北京,于是在永乐十五年时便不再南返,明朝政治中心正式移到北京,也就是京师来,而明朝初期的京师南京则在永乐七年时正式消失。

    既然北京成为政治中心,相对的,全国所有货源最终都会流通到这儿来;还有,因各国进贡跟随载运而来的物品也比其他地方来得多。

    北京是热闹非凡的地方,有太多奇人异事,什么样的事在这儿都变得不再神奇。惟独一样,这儿的人仍旧当成传奇流传着。

    传言道,在北京最南边的一处小胡同里,有一间简陋茅屋,里头住着两名文弱女子;其中年轻女子静美素雅,慈悲为怀,另一名妇女则已步入中年。两人终年一身素白衣裳,腰际间系着的翠绿腰带,让她们显得特别。

    为何这两名女子会成为传说?

    只因她们医术入神,慈悲为怀,没有救不起、医不好的人。

    这是人们对她们的评语。

    其实这两人是母女,姓衣,母亲全名早已随着时间的流逝而被人淡忘,人们只是称她一声衣华佗。

    其女名为衣戚泠,人如其名,一颗善感多愁的心刻意隐藏在冷绝的容貌下。有着柔软心房的她,对任何事物都能发挥爱心,不分男女老幼,不论贫富贵贱。

    有着奇幻医术的她们,其实可以住包好的地方,甚至可以住在大宅院中,而不是这般简陋、以土堆砌而成的茅屋。院里除了正中央的房子是她们住睡吃的地方外,其余空地全堆着满满的葯材曝晒,围墙旁则排了好些长板凳让患者坐。

    今日,病患依然排了好长一串,衣华佗在里头替人医病,衣戚泠则在一旁抓葯和处理琐事。

    “刘大娘,身子好点了没?”衣戚泠浅浅一笑!令人安心,借以舒缓伤痛;生病的人最需要的便是这样温柔善良的人给予安慰。

    刘大娘拉住衣戚泠的手,轻拍手背。“好多了,衣华佗的医术高明,大娘我在还没来给衣华佗瞧时,不知看了多少大夫,没一个医得好的,还花了我不少冤枉钱;来这儿才看过一回,身子不仅好了许多,还感觉整个精神都来了。”

    “大娘,我娘交代说你的身子已经好得差不多,今日再拿副葯回去熬煮喝了就行,不用再来看了。”

    刘大娘一听自个儿身子已好得差不多,只需再喝帖葯便成,她高兴得直拉着衣威泠的手。“真的吗?我看了这么多大夫都治不好,才来给衣华佗看过一次便痊愈,我没听错吧?”

    “你没听错,我娘是这么交代的。这帖葯你拿回去煎了,六碗水煎煮成三碗。”

    接过衣戚泠手中的葯,刘大娘感激涕零。“谢谢,太感谢衣华佗了!”

    刘大娘拿了葯,才走没几步便急忙折返。“你看看我,高兴过了头,还没给你葯钱呢,多少?”

    “不用了,我娘说这帖葯不用钱。”

    “这怎么行!怎能不收钱?”

    “葯是自个儿上山采的,不用钱。”

    “这不行!”刘大娘硬是要塞银两给衣戚泠。

    “大娘,真的不用了,你把身子养好比给我们钱更让我们开心,如果真要给我们葯钱,不如去买点补品好好补补自个儿的身子,这样才能好得快。”

    刘大娘感动地握住衣威泠的手。“你和你娘真是菩萨再世,慈悲为怀,好心会有好报的。”

    送走了刘大娘,还有一堆人排队等着看病。每天上门的病患都这么多,却只见穷人来,富贵人家哪会到这种地方来看病,他们不是找他们心目中所谓的名医,要不就是御医,对于衣华佗这种靠传说起家的大夫,他们是一点儿都不放在眼底。

    但毕竟城里还是穷人家多,所以衣华佗的传说才会传得那么凶。

    若非必要,衣华佗看病是不会收钱的,等于义务替这些人看病,而她们生活上的来源也都靠这些穷人。因为不好意思看病没付钱,患者只要家里庄稼有收成,就送些来给她们。

    “衣姑娘。”刚走的刘大娘又返回,手里却多了几把青菜。

    衣戚泠回过头来。“刘大娘?”

    “衣姑娘,不好意思看了两次病都没付钱。喏,这是咱们自个儿种植的青菜,大娘知道你和你娘茹素,所以赶紧摘了几把不值钱的青菜来给你们,收下吧。”

    “刘大娘。”

    “收下吧,你不收大娘我不好意思。”

    “这…谢谢大娘。”

    “泠儿。”屋里传来衣华佗娇柔的呼唤声。

    “刘大娘,我娘在喊我了,我先进去,你慢走。”衣威泠一听,急忙向刘大娘告辞,不等刘大娘回应便匆匆往屋里头奔去。

    “都是菩萨心肠。”刘大娘摇头一笑。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