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第六章 (第1/4页)
第六章 那晚听完琴后,龙似涛把紫竹箫给了她。 他只说洞箫的音色沉静悠远,即使夜里兴起吹奏,也不虞会打扰到人;而且便于携带,适合她孤身在外打发时间。 但最重要的是,琴箫合奏意韵悠远,彼此相得益彰,令人回味无穷。 “这一句要弱起弱收,记得气沉丹田,轻松自然的把气吐出就好。”龙似涛拿过箫来吹了一小段。“还有,这里的打点要由快到慢,小心不要忽强忽弱。”他耐心地示范,然后把箫还给莫晓湘。 莫晓湘接过竹箫,依他所言吹出一段乐句,而龙似涛十指随即叮叮咚咚跟上拍子,再续未完的曲子。 琴箫交缠,涓滴而出的音符绵延委婉,是首韵味十足的“良宵引” 此曲虽短,但风味十足。莫晓湘的箫艺虽未纯熟,但胜在中气十足,长音直且干净,而且肯于勤练,即使花稍的指法一时还不太熟练,吹起简单的曲子已是绰绰有余。 一曲既毕,龙似涛看来比莫晓湘还高兴,表情活像个学生高中状元的夫子。 “我已经没有什么好教你的了。”他真心道。论吹箫,他懂得只是皮毛,能教她吹出首曲子已是万幸。 “你已经教会我很多东西了。”她浅笑,别有深意。 这近一个月来,他不只教她吹箫,还教她写字、下棋、莳花弄草,让她体会到原来刀光剑影以外的生活,也能过得如此悠闲惬意,而不是无止境的空洞茫然、不知所措。 一曲过后,两人不约而同的望向夜空,遥望天间明月。 今晚,已经是第二个上弦月了。 没有人提起,也不想去提起。 “还想学什么吗?”龙似涛合上琴匣,和她一样坐到窗边问道。 “说故事吧,说故事给我听。”她静静靠在他肩上,感受他温热的呼吸,这是他们亲密的界线,彼此都有默契的不去越过。 “你要听什么故事?”他顺着她意问道。 “都好,”她闭起眼睛,耳边传来虫鸣唧唧。“雷威、郭楚望都好。”她只是想听他的声音。 “咳,那些不算是故事吧。”他有点尴尬地清清喉咙,充其量只能算掉书袋时搬出来的典故。 “那讲某人醉倒在雪地上的也可以。”她笑,睁眼所见是他宠溺的目光。 龙似涛被她说的有些不好意思,只得假意不懂她说的某人是谁,装傻道:“既然你这么想听某人的故事,那我就来讲他又臭又长的故事吧。” 龙似涛正经八百的顺顺嗓子,而莫晓湘也很配合的等着他开口。 “某人有个很厉害的哥哥,从小,他就觉得爹只疼哥哥,不疼自己。” 龙似涛娓娓说道,口气真的就像说着别人的故事般平静。 “某人的爹管教孩子很严,不仅书要念的好,琴棋书画都要略通一二。某人很乖的听爹的话,每天读书、写字、画画、弹琴,希望有一天爹能像称赞哥哥一样称赞自己。” 似乎察觉到他的无奈,莫晓湘默默搭上他的手,听他继续说下去。 “可是哥哥真的很厉害,不仅书都背得熟,武功练得也很好,不像某人笨手笨脚,剑老挥到自己身上。”龙似涛微微一笑,口气带着一点悠远回忆。“哥哥真的很好,总是不厌其烦教弟弟,但是爹似乎还是不喜欢,不喜欢只会躲在房间吟诗填词的弟弟。” “后来,某人喜欢上画画,还画好一幅山水给爹当生辰礼物,但爹却冷着脸把画纸撕成两半,说了四个字就走。” “哪四个字?”莫晓湘禁不住问道,惹来他的低头苦笑。 “玩物丧志。” 直到现在,那句话依然言犹在耳。 “后来,他在十二岁时被送去书院,学的是武功和儒法之道,但不到一个月,他就从那儿跑了,但没回家也没被抓回去。 “原来他下定决心,跑去境内最知名的琴师家门口跪了三天三夜,隐姓埋名,求人家收他当徒弟。”龙似涛半带骄傲、半带感叹地道,心情显然十分矛盾。 “三天三夜?”莫晓湘忍不住惊道,很难想像小小年纪的他,居然有如此勇气与决心。 “没错,就是三天三夜。孔老夫子十有五而志于学,某人是十有二就志于琴,可说是有过之而无不及。” 他强颜欢笑,眼里依然透露一丝哀伤。 “但是,当他学了五年,总算是出师时,回到家门,却只发现一面冰冷的牌位和犹然服丧中的兄长。原来爹他…”他有点哽咽,难以继续。“爹过世了,在我足不出户苦练琴艺那段日子,就已经过世了。” 龙似涛悲痛难抑,话语中原本的“他”早已不自觉换上“我”而莫晓湘没有多说,只是握紧他的手,听他继续说下去。 “那不孝子很后悔,拜祭完父亲后,决定用心学武。但是儒法纵横等等为政之道,还是一窍不通,最后哥哥也由他去了,索性自己担下一切,任弟弟无所事事四处狼荡。” “那现在呢?”她轻柔地问,但其实是明知故问。 “学了一身三脚猫武功,只懂得风花雪月,其它一无所长。”他自我解嘲,眼光投向她。“就像你现在看到的。” “你很好,真的很好。”莫晓湘轻叹,她喜欢这样的他,只是纯粹的喜欢一样事物,没有算计,也没有任何目的,就只是固执的喜爱。 “很长的故事吧。”龙似涛释然而笑,似乎为她的相知而喜,眼里虽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