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第9章鬼小町 (第4/5页)
女子的红唇中,交替吐出女人和男人两种不同的声音。 女子手里拿着那张纸,呜咽着,在漫天飞舞的花瓣中.发疯似的扭动着身躯。 接着——噗地一下,女子陡然不见了。 刚才还站立着两个人的地方,此刻惟有疾风呼啸,花瓣狂舞着扑入小屋里来。 四“就是说呀,博雅…”晴明一面喝酒,一面被博雅纠缠不过,正在讲解那首和歌。 “柿子是指柿本人麻吕(柿本人麻吕.日本最古的诗集《万叶集》时代最优秀的抒情歌人.与山部赤人并称歌圣。生卒年来详。)大人。茅栗则指的是山部赤人(山部赤人.奈艮时代初期的歌人,生卒年不详,最后的和歌作于736年。)大人。”“什么?”“人麻吕大人的府第门前有棵柿子树。遂以柿本作为姓氏,这个故事不是众所周知的吗?茅栗生长于赤人大人的坟墓旁,这也是很有名的故事嘛。想到这两样东_两分别指柿本人麻吕大人和山部赤人大人之后,这才想到可能与和歌有关。”“那米槠子儿呢?”“不是‘果实’吗?与‘我本是’(我本是,日文”果实“与‘我本是”同音,)谐音呀。我本来是’四位‘(四位.日文“米槠”发音与“四住”相同)之身——那米槠子儿传达的不就是这个意思吗?““噢。”“到这一步,自然就会想到那柑橘恐怕也跟和歌有关联。而提起有关柑橘的和歌.立刻浮现在脑中的就是这首…”待到五月回柑橘花初开此香旧相识萧郎袖底来晴明朗声吟诵这首和歌。 “这首和歌.我把它用在刚才那首和歌的最后一句。 其实只要是吟咏柑橘的和歌,任何一首都是无所谓的。““唔。”“柿本人麻吕大人和山部赤人大人,两人合起来作‘歌人’解释,这样,那和歌就写成了。”“那么,这首和歌的意思呢?”“这个嘛…”晴明低声解释和歌的意思。 “说起歌人,一般都用来指一个人物,但是根据场合不同,乜可以指所有写作和歌的人。也就是说,是这个意思…”我是一个拥有两重人格的歌人“首先表明了自己是这样一种存在。其次再讲述自己曾经是四位之身。这是先说男人的身份。最后女子寄托柑橘之花,表达自己的内心。往昔可待成追忆啊…”这怎么说嘛,晴明,就凭着那么点树枝呀米槠子儿之类,你竟然搞清了这么复杂的事情…”博雅发出的与其说是赞叹之声,不如说是惊愕之言。 “不过,这一切全是因为,博雅啊,你跟我提起厂和歌这个词,这才是非常重要的线索呢。如果没有你的话,我可破解不了这果实呀树枝之类的谜。”“晴明,你每当看到什么东西时,都要进行这样复杂的思考吗?”“并不复杂。”“你不累吗?”“当然累啦。”晴明笑着点点头。 “博雅,咱们明天去吧。”“去什么地方?”“市原野,那女子的草庵。”“为什么?”“得去向她打听许多事情。”“打听什么?”“嗨,为什么她每天要把果实枝条之类送到这里来,她的名字叫什么,为什么会像那样,两个人的魂魄合为一体。 诸如此类的问题…““哦。”“这些事其实我也还没弄明白呢。”“这下我可放心啦。原来你也有不明白的事情。”晴明转向如水问道:“明天能否请您领路?”五“就是那儿。”如水手指着前方停住脚步。博雅站在他身旁。 “哦——”博雅不禁惊呼出击。 撄树果然是美轮美奂、硕大无朋。 两株高大的老树需要仰视,树上樱花盛开。 花朵密密麻麻层层叠叠,将枝条压得低垂下去。 虽然无风,花瓣却飘飘洒洒,一刻不断地从枝条上飘落下来。 似乎惟有樱树下的那片空地上,静静地铺陈着清澄的空气。 两棵樱树下,有间小小的草庵。 三人缓步走去。于是,一个老妪悄无声息地步出了草庵。 美丽的绢质唐衣,翩跹地拖曳在地上。 三人驻足不前。 老妪也停下脚步。 晴明向前迈出两步,停住。 仿佛是回应晴明,老妪席地危然正座。 她化了妆。 而颊涂着白粉,嘴唇抹着口红。 樱树上晴明与老妪相对而坐。 “您是安倍晴明大人吗?”老妪静静地开口问道。 “请问您尊姓芳名?”“已经是百年以前的事了。那《古今和歌集》(《古夸和歌集》.日本文学史上的第二部和歌集,纪贯之等编.成于905(一说914)年)中有这样一首和歌:窈窕美如花敢夸颜色好奈何yin雨欺徒见女儿老“写这首和歌的人,便是我。”“如此说来,您便是那位——”“当年的少女小野小町(小野小町.著名的女歌人.同时以美貌著称于世。‘小町’,因此成为“美女”的代称)。经历百年星霜后,便是眼前的我。”“小町女史,您为何会在这种地方呢?”“历经百年星霜后,小町我死去的场所,便是这两株樱树下。”“是由于何种理由,您的魂魄依然羁滞于此世呢?”“因为我至今犹是未能成佛之身…”“为什么说未能成佛?”“让您见笑了。因为女子真是罪孽深重、可耻可恨的东西啊…”已是老妇之身的小町徐徐站起身.一面起身,一面低低地唱起来:前佛已然逝去兮后佛尚未出世生来幻梦中间兮何物当思为现世她自己唱着,扬起手臂,缓缓起舞。 花瓣静静地飘落在她的手臂上。 身是水诱浮萍兮身诱浮萍亡去之身兮其更可悲“我这身躯,等同于飘零在水上的浮萍。啊,想当年我的头发好比蝉翼般美艳,如同柳丝般飘舞风前。我的声音好似娇莺清啭——”含露细胡枝秋花更几时红颜犹不及转瞬畸零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