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第2章鬼之笛 (第2/5页)
面琵琶,泛生万顷波涛。此中实有万千气象。风香调中,含花之馥郁气;流泉曲间,浮月之清皎辉。 博雅已经泪雨滂沱。 仔细一打量,在清莹的月辉中,蝉丸也是颊面尽湿,盲眼里滚下热泪。 他抚琴浩叹:悲乎悲乎,良夜有佳兴。若非有我,世岂有雅士。今夜若得知音来,定当开怀一叙!唉,这是何等美好的月夜!可是理解此间风流、个中雅致者,舍我而外,世间还有何人!倘若有人精晓管弦之道,心有所契,最好就在这样的夜晚前来一晤。我当痛快淋漓地一展心曲!听了这话,博雅抑制不住心头的热狼。 知音难求,解此风流者就是我呀!他多么想走到蝉丸法师跟前。可是,如果冒失地站出来,暗中潜入庭院的事就不打自招了。 这该如何是好呢?权衡再三后,这个平安朝的俊客雅士,冲动难抑,心潮难平,他眼噙热泪,站起身来。 “法师,有王城中名博雅者在此聆听多时!”这位纯真可爱、极为敏感的汉子,当时肯定脸颊通红,呼吸急促,仿佛未涉世故的少年般吐露衷曲。 感觉就好像是从朱雀门上跳下来似的。 你所说的知音,远在天边,近在眼前啊。博雅这样说。 “如此雅言者,是何方高士?”蝉丸一问,博雅便讲述了此前的经过。 “如此说来,您光临小庵已达三年之久啦。”“所幸的是,今夜良辰,得以闻赏《流泉》、《啄木》,喜悦之情,莫过于此。”“博雅大人,请上坐!”就这样,博雅跟蝉丸正坐于蒲团上,在朦胧的月色中,开怀畅叙,推心置腹。 当博雅问及《流泉》与《啄木》的技法时:“已故的式部卿宫大人,这一段是这样弹奏的——”蝉丸精心地弹奏着一段段曲子。简直是如梦幻一般神奇的时光。 古代故事中说,博雅靠口传学习秘曲,回家时已是破晓时分。 还有一段趣事,也是流传自古书《今昔物语集》的佳话。 是在村上天皇时期,有一把名为“玄象”的琵琶,是自大唐传来的琵琶名品,更是自古以来在皇家代代相传的宝物。 有一天,这把玄象琵琶突然不见了。 村上天皇不由得仰天长叹:“如此珍贵的传世之宝,想不到在我这一代竟丢失了!”从此忧心如焚,卧床不起。 宫里议论纷纷。 “到底是谁偷走了呢?”“偷是偷了,可玄象一看便知是琵琶之宝,是不可能久藏不露的。”“圣上所担心的,是怕盗宝者把它损坏了。”也有人这样猜测。 在为玄象的失窃痛心的人中,就有源博雅。 有一天晚上,博雅在清凉殿内值宿。 其他人都静静地睡下了,只有博雅一人辗转反侧,难以成眠。 整个心思挂念的,是玄象,曾经亲手弹过一次的玄象。 “这种琵琶中的极品,难道会从世间消失吗?”他在心中反复思量,叹息不已。 蓦地,隐约听到细微的琵琶声,不知何处传来。 难道是幻听吗?他心生诧异,侧耳倾听,传到耳鼓的确实是琵琶声。 而且音色听来相当熟悉。 这不是玄象吗?他静下心来,仔细分辨聆听,正是玄象的音色。博雅是不会听偏听错的。 博雅颇感惊奇,便披上一袭宽长袍,穿上木屐,带上一个小童,来到皇宫外面。 在漆黑的夜色中侧耳辨听,琵琶的声音确实还能听到。似乎是从南方传过来的。 博雅从近卫府的侍卫房出门,循着声音前行,那声音听上去像是从朱雀门那边飘过来的。 可是,往南走到朱雀门一看,玄象之音是从更南的地方传来的。 “是谁大胆盗走玄象,登上物见楼,在那里偷偷地弹奏玄象呢?”一面想着。一面来到物见楼再仔细听,发现声音还是从更南方飘过来的。 就这样,不断往南寻访,最后竟来到罗城门。 罗城门耸立在一片荒凄晦暗的夜色中。 站在罗城门门楼下抬头看,玄象之音是从城楼顶层飘来的。 小童一直劝博雅回去,到了这里,已经不敢再多说一句话了。 此刻,博雅全然忘记了小童的存在,侧耳聆听着玄象的倾诉。 这是何等美妙的音色呀!琴音袅袅娜娜,如烟如丝,溶在黑暗里,绕过荒凉衰败的罗城门的城楼,御风而去。真是凄美得令人屏息的音色啊!玄象琵琶的良质固然重要,弹奏者的技艺也绝非泛泛。是什么样的琵琶高手在炫奇斗巧?仿佛并非此世中人在弹奏着。 此非世人所弹拔。定有鬼怪巧弄之。 细听琵琶的声音,一曲才终,另一曲又马上开始…博雅听着出神入化的曲子。 过了一阵子,琵琶声终于停了下来。 “喂——”博雅从城门下朝上面喊道“请问门楼上弹琵琶的是哪一位呀?”可是没有回答。 博雅的头上,惟有nongnong的夜暗重重铺漫开来。 “那声音实为宫中失窃的琵琶名品玄象。圣上不胜悲恸,已卧病在床。不知您能否把玄象琵琶还回来?‘’博雅开门见山地说。 一阵短暂的沉默后,门楼上垂下一根绳子,把琵琶系了下来。 博雅取下来一看,正是琵琶玄象。 那之后,再怎么询问,门楼上也只有无声的静默。 经历一番周折,博雅终于取回玄象,把事情经过禀告天皇。 村上天皇十分高兴。 “原来是鬼怪把它盗走了。”实在是惊叹不已。 此玄象如同有生命者。技巧差者弹之,怒而不鸣,若蒙尘垢,久未弹奏,亦怒而不鸣。其胆色如是。某次遇火灾,人不及取出,玄象竟自出于庭院之中。此等奇事,不胜枚举。众说纷纭,相传至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