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第16-21章源博雅堀川桥逢妖女 (第2/8页)
这种苦楚并没有导致仇恨他人的恶意。 恐怕这个男人的内心世界里,有着令人难以置信的率真,有时竟至愚直的地步。而这又恰好是博雅这个人的酊爱之处。 可以想像,不管是何等的悲哀,这个男子汉都会畅快地、率直地、面对面地表现自己的悲哀。 如果我们设定,人人心底偶尔都会隐藏着的恶意这种负的情感,但博雅这个男子汉的内心里却从不曾有过。作为小说的个性塑造,我想应当是没有问题的吧。 一定是正因如此,他才无法想像别人竟会心怀负的情感,以致派遣刺客暗杀自己。也说不定正是博雅的这种雍容大度使得式部卿宫在心中怀上了那负的情感。不过,我们也无须想像那么多吧。 总之,博雅正在赏月。 也许会有泪水扑簌簌地,顺着博雅的面颊流下来。 博雅从里间取出大筚篥,含在两唇之间。 所谓筚篥,是一种竹制管乐器——竖笛。 博雅吹奏的筚篥之音,飘飘地流入夜气之甲。 这是盖世无双的竖笛名家源博雅心有所感而吹出的乐音。 前来暗杀博雅的“勇徒等数十人”深受震动。 他们来到博雅府邸,传入耳中的却是清越的笛声。而目吹笛的博雅本人竟将门户洞开,独坐在卧室的外廊内,沐浴着蓝幽幽的月色,吹着笛子。定睛望去,只见他的面颊上涕泪横流。 “勇徒等闻之,不觉泪下.”前面提到的那本书中这样记载。 就是说,前来暗杀博雅的汉子们,听到博雅的笛声,竟不觉留下眼泪。无论如何也下不了手。 刺客们不忍下手刺杀博雅,无功而返。当然,博雅对此一无所知。 “为何不斩杀博雅?”式部卿宫问道。 “哦…那可是怎么也下不了手啊。”勇徒们汇报了理由,这次轮到式部卿宫扑簌簌地泪流满面了。 最终——“同流热泪而捐弃怨怼。”于是,式部卿宫摒弃了刺杀博雅的念头。 此外,《古今著闻集》里还记载了这样一个故事:盗人入博雅三位家。 三位(即博雅)逃匿于地板之下。盗人归去,(博雅)出来,见家中了无残物,皆为盗人所盗。 惟饰橱内尚存筚篥一,三位取而吹之.盗人于逃遁途中遥闻乐声,情感难抑,遂归返,云:“适才闻筚篥之音,悲而可敬,恶。顿改。所盗之物悉数奉还。”放下所盗之物,行礼而去。往昔盗人亦有风雅之心若此耶。 这个故事说的是,强盗闯进博雅府邸,抢劫一空,只剩下一支笛子。强盗走后,躲藏在地板下的博雅爬出来,吹起笛子。于是,强盗为笛声所感动,在奔逃的途中掉头回来,将劫掠的物品完壁归赵。 这也是博雅的笛声救了博雅的故事。 与博雅的笛声呼应的,并不仅限于人。天地之精灵、鬼魅,甚至有时并无意志与生命的东西也会发生感应。 《江谈抄》记载,博雅吹笛时,连宫中屋顶的兽头瓦都会掉落下来。 博雅拥有一管天下无双的名笛。名字叫做“叶二” “叶二者,高名之横笛也。号朱雀门鬼之笛者即是也。”《江谈抄》中这样写道。 这叶二,是博雅得自朱雀门鬼之手的笛子,这段逸闻记载于《十训抄》中。 博雅三位,尝于月明之夜便服游于朱雀门前,终夜吹笛。一人着同样便服,亦吹笛,不知何许人也,其笛音妙绝,此世无伦。奇之,趋前觑观,乃未曾见者也。 我亦不言,彼亦不语。 如是,每月夜即往而会之,吹笛彻夜。 见彼笛音绝佳,故试换而吹之,果世之所无者也。 其后,每月明之时即往,相会而吹笛.然并不言及还本笛事,遂终来相换。 三位物故后,帝得此笛,令当世名手吹之.竞无吹出其音者。 后有一名净藏者,善吹笛。召令吹之.不下于三位。帝有感而日:“闻此笛主得之于朱雀门边。净藏可至此处吹也。”月夜,净藏奉命赴彼处吹笛。门楼之上一高洪之声赞日:“此笛犹然佳品哉。”以此奏达帝听,始知系鬼之笛也。 遂赐名叶二,乃天下第一笛也。 后传至御堂入道大人手中,此后造宇治殿平等院时。纳于经藏.此笛有二叶。 一赤,一青,相传朝朝有露于其上。但当京极公(宇治公子师实)观览时,赤叶遗落,朝露亦无。 说的是源博雅将自己吹的笛子与朱雀门鬼所吹之笛安换的故事。 回顾这些故事,我们会注意到一个事实。 那就是博雅的“无私” 降生之时响起美妙的乐音,这并非出于博雅的意志。 至于前来刺杀博雅的汉子们最终无功而返,也不是博雅刻意吹笛阻止他们的。 强盗将所盗之物完璧奉还,也不是博雅为了让强盗归还所盗之物而吹起笛子的。 鬼和博雅交换笛子,也并非博雅刻意谋求的。 在所有这些场合,博雅只不过是一心吹起笛子而已。 如同天地感应于他的笛声一样,入、精灵、鬼也同样感应——难道不是这样吗?对于自己的笛声所拥有的感召力,博雅自身全无自觉,这一点也十分可喜。正如博雅的友人安倍晴明爱说的,这个人物——“是个好汉子” 笔者以为这便是明证。 是啊,博雅是个好汉子,而且可爱。 在男子汉的魅力中,加入博雅这样的可爱,不亦甚佳乎?在这个汉子所具备的各种可喜的特质中,认真无疑也是其中之一,这一点也不妨在此提一提吧。 在《今昔物语集》中,源博雅登场的故事有两则.即《源博雅赴会坂盲处物语》以及《琵琶之宝玄象为鬼所窃》。 前者说的是博雅到琵琶法师蝉丸处去学习琵琶秘曲.充分表现了好汉博雅的纯真性格。不妨说,是这则插话决定了本系列故事中的博雅形象。 后者说的是博雅将被鬼盗去、雅名叫做“玄象”的琵琶,从鬼的手中夺回来的故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