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第三章 (第2/4页)
你的天空是一片灰色。”不过找个先人遗物罢了,有啥好担心。 紫黎用抱怨的眼神一睇。“拜你所赐,我已经不是小女孩了。” “这怪不得我,谁叫你不够谨慎,冲动行事之下,中了必须阴阳交合的‘天堂乐园’。”他是得利渔翁。 那春葯的葯性十分惊人,他差点过度耗损精力而虚脱,才会累得无所察觉,叫她一脚踢下床,现在还发着疼呢! “话是你在说,其实性…”她眼露怀疑。 “我毋需使出卑劣手段才能得到女人,相信你记忆犹新是谁一再需索无度?”他是被动配合者。 莫辛格的轻佻眼神和口吻令她生气。“我们说好不再提及…那件事。” “是你先开了头,我得为自己洗刷污名吧!”他是标准的得了便宜还卖乖。 拿他没辙的紫黎把视线调回藏宝图。“你打算从何处着手?” 他指着旁边几行小字。“先到黎巴嫩,然后找人翻译上面的古义。” “黎巴嫩不是常年战争,我们有本事躲子弹吗?”她已经担心会在路上遭逢巴游组织。 “不一定处处险境,我们在素有‘中东的巴黎’贝鲁特找间饭店住下,然后聘个当地向导带路…” 他把一切都盘算过了,藏宝图的起点在黎巴嫩,纵横面横瓦四个国家,他有信心击退其他三位好友,西亚等于他的天下。 迈出的第一步是贝鲁特市区的考古学博物馆(ArchaeologicalMuseum)。 黎巴嫩是个宗教繁多的国家,以阿拉伯人居多,其次是德鲁兹人、亚美尼亚人、土耳其人、希腊人、巴基斯坦人等,英国史学家亚诺尔德特恩比普称此为“宗教博物馆”以信仰回教者居多。 但最具实力的是基督派的马龙派。 有人形容黎巴嫩是朵压不扁的玫瑰,因为他们经过多次内战仍屹立不摇,很快地又从战争复苏。 像朱涅区中有许多度假村,其中最豪华的“瑞玛”度假村便是在战火正炽的那年开张,其间遭逢数次战争被炸毁,不久因勤于修补而恢复了往日景观。 初到黎巴嫩看到如此繁华美景,红瓦、蓝海和灰墙中嗅不到一丝战争味,叫人质疑此处可是烽火连天的战地? 莫辛格挽着紫黎逛过贝鲁特东北区的大清真寺,走访过鸽子岩窟,来到考古学博物馆。 黎巴嫩的民风较开放,不用整日罩着长袍,所以紫黎的穿着打扮较为休闲,无袖的及膝套裙披件薄外套,长辐起,马尾落于背后。 “是亚瑟兰王的石棺耶!上面还刻着原始的英文字母。”想想他的全时期是多么风光。 莫辛格慢下脚步纵容她的迟延。“黎儿,我们会赶不上和德尼塔馆长约定的时间。” “好啦!我再看一眼就好。”她好想摸一下,感受王者的威仪。 她恋恋不舍地边回头巡顾历史古物,一边走向馆长的办公室。 一开敌门,笑脸迎人的硕壮老人伸出手和莫辛格一握,对紫黎仅是有礼的一颔首,毕竟民风有别,男女的差异待遇是不可避免。 “莫先生,这位是贝鲁特美国大学的考古系教授,坦丁博士,你有问题可以直接请教他。” “你好,博士。” 一旁站立一位目光精砾的中年学者。“你是梅尔·杰森博士的学生?” “是的。” “他最近还好吧!去年他发表那一篇考古论文相当有深意,我十分敬佩他在考古界的成就。” “博士刚过世。” “啊!”他惊讶的一怔。“真是遗憾,他的殡落是考古界的损失。” 应该说是无数学生的福音,不认为可惜的莫辛格正正色。“我有一张博士临终前的地图想请教。” “别客气,我能帮得上忙的地方尽管开口。” 事关隐私,德尼塔无声的离开,顺便带上门好让他们谈话。 “听说这是一张失落已久的藏宝图,上方有几行古字不甚了解。”他拿出五尺见方的牛皮纸指向上一列。 “藏宝图!” 坦丁博士取出单眼镜片架上,翻查纸张年代和色泽,不太确定是否是真品,如果是仿制品也未免仿得太精细,让人瞧不出破绽。 “这是阿拉伯文字,我翻译一遍,第一行是基督的枪和阿拉的剑,第二行是太阳之焰,第三是给上帝的贡品,最后一行则是女妖的歌声。” “什么意思?”这是索引还是地标物? “据我所知西元一九四三年十一月二十二日黎巴嫩宣布独帘,法国曾赠予一座雕刻品,希望上帝和阿拉真主能和平共存于黎巴嫩。 “不过连年战争,雕刻品流落于何地无人知晓,但有人见过被游击队丢弃于巴贝克古城。” 一九四三年?距今才短短五十几年,怎么可能和百年宝藏扯得上关系,莫辛格觉得梅尔·杰森博士在报复,戏耍他在课堂上打瞌睡。 “那其他呢?” 坦丁博士摇摇头说:“太阳之焰可能指伊朗,其他请原谅我见识浅薄,无法提供更确实的资料。” 两人进一步研究起藏宝图的真伪,彼此交换了心得,不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