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艺术与催眠 (第2/4页)
上一个家族的姓,结果站名和姓,让他最终找到了母亲。 催眠能帮助成年人回忆出他们幼儿园时期的老师和小朋友的名字,当然,你也猜到了,催眠也可以诱导受害者或目击者回忆出不少现场细节,帮助警方破案。 一九九四年初美国加州有个案子,是一个叫荷莉的女子因为厌食症求医,医生伊莎贝拉告诉荷莉,百分之八十的厌食症是因为患者小时候受过性侵犯。结果荷莉后来想起自己五到八岁时被父亲葛利sao扰、强暴过十多次。伊莎贝拉在罗斯医生的协助下,用催眠药催眠荷莉,荷莉于是在催眠状态下回忆起被父亲强暴的更多细节。 催眠后的第二天,荷莉开始当面指控父亲,隔天,荷莉的母亲要求离婚。事情闹开了,葛利工作的酒厂解雇了葛利。 觉得莫明其妙的葛利,一状告到法院,控告伊莎贝拉和罗斯催眠他的女儿,将luanlun的想法输入她脑中,法院举行了听证会,哈佛大学的厌食症专家说儿童期遭到的性sao拢与厌食症的发展没有关系,宾夕法尼亚州大学的心理系教授则认为催眠不具确定真相的功能,但是病人会变得敏感。结果是法庭判两位医生“无恶意,但确有疏忽”赔偿葛利先生五十万美元。 因为美国这类官司每年大概有三百件,所以有一群蒙受过不白之冤的人成立了一个基金会,专门协助控告“胡乱植入记忆”的医生。 因此催眠虽然会增强人的记忆力,但是人也会在被暗示的催眠状态下产生虚构和扭曲,出现极为尴尬的结果。法国是搞催眠研究比较早的国家,因此法国法院不许催眠资料作为证据,美国大多数法院也规定如此。 前面提到的马尔库斯的那本书里,还有一个有意思的案例是讲有个男子常常会冒出一段自己也不明白的话来,听来像一种古代语言,譬如我们突然听到“制书律不分首从拟监斩候”的感觉。细查之下,有本书里真有那样一段话,这个男子在图书馆里偶然看到过一眼。 有一种催眠学英语的方法,据说效率非常之高。我没有去试过,我怕被误植了一些莫明其妙的东西在脑里,改就难了。有一个美国人当面向我指出过《洛杉矾时报》的一些拼写错误。我只不过是个写书的,又不必“打入主流社会”(天“融入”已经能叫人假笑得脸都麻了“打入”会是一副什么嘴脸呢),日常在舌头上滚来滚去的就是那么多词儿,应付个警察,打个问讯足够了,碰到不懂的,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谁还能宰了你? 扯远了,回来说催眠。俄国的催眠学家瑞伊阔夫(V·Raikov)在六十年代(那时还是苏联)以一百六十六个容易进入深度催眠的小有艺术基础的人为实验对象,分别暗示他们是某某艺术大师。结果这些人在有了新的“身份”之后,不再对自己原本的名字有反应,甚至对镜子里的自己都不认识了。瑞伊阔夫让他们在催眠状态下画画儿,拉琴,下棋,结果下棋者的棋术令前世界国际象棋王塔尔(M·Tal)印象深刻,画画儿者的画很有拉斐尔的样子,拉提琴者的演奏像极了克莱斯勒。瑞伊阔夫据此在莫斯科举办过“催眠画展” 而且,现代“心理神经免疫学”开始注意到一个人的心理状态怎样影响其神经系统和免疫系统。其实古希腊就有祭司暗示病人“会在梦中见到神,神会有指示”的疗病法,中国的《黄帝内经》则实在得多,不涉及神。 米瑞思(A·Meares)提到过一个催眠案例,说有个人患有严重的皮炎,长时间治疗都不能改变,他一天到晚看着自己的皮炎,非常沮丧。后来米瑞思为他施行催眠疗法,暗示他你的那些东西开始消失了,消失得越来越多,当你看到它们消失的时候,你的胳膊就垂下来了。经过两次催眠疗法,这个人的皮炎开始有改善,病好了。 鲁迅嘲笑过中医药方里的药引子,讽刺说蟋蟀也要原配的。中国草医也有不少偏方,比如我父亲得了肝炎,有个偏方说要找一片南瓜叶,上面要有七颗家雀儿,也就是麻雀的屎,吃了就好了。天,到哪里能找到?夏天收留个小雄蛐蛐儿,再留个“童养媳”秋天一定是原配,可是一张叶子上正好落了七颗麻雀屎,这麻雀岂不都成了NBA里的乔丹?另有一个治肝炎的药引子是生吞一只活的癞蛤蟆,我父亲想了很久,说他吞不下去。不过,如果你去找那样一张南瓜叶,因其难找,找的心情必是“诚”的,催眠的结果必能调动你的生理机能;如果你真的吞下一只活蛤蟆,自我催眠的效果也真就到了极限“包治百病”何只区区一个肝的发炎。 我当年做知青的时候,乡下缺医少药。有个上海来的知青天天牙痛,听说山上有个寨子里有个巫医会治牙痛,择日我们一伙人就上去了,走了几个钟头,大汗淋漓,到了。巫医倒也有个巫医的样子,说取牛屎来,糊上,在太阳底下晒,把牙里的虫拔出来就好了。景象当然不堪,可天天牙痛更不堪,于是脸上糊了牛屎,在太阳底下暴晒。牛屎其实不脏的,因为牛的消化吸收能力太强了,又是反刍细嚼慢咽,否则怎么会吃进去的是草,挤出的是奶?又怎么会出大力替人受罪犁田拉车?牛屎在蒙古是宝,烧饭要靠它,火力旺、烧完了只有一点灰,烧得很充分,又很干净。 好,终于是时辰到了,巫医将干了的牛屎揭下来,上海来的少年人一脸的汗,但牙不痛了。巫医指着牛屎说,你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