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
第21节 (第3/3页)
何以为答。 曹彬解得其意,心中十分感动。他想,君子爱人以德,王全斌既有此心,倒要力赞其成。所以和颜悦色地说道:“锦春,元帅另有用意,不便与你说明。不过你大可放心,元帅决不是对你们不满。你不必再说了,照元帅的吩咐去办。” “是。”锦春敛眉答道:“只是左右给使,不可无人,要不要留下几个?” “一个都不必留!”王全斌说:“另有老军执役。” 当时把一班花朵儿似的宫女,换成数名朴拙的老军。曹彬心里在想:王全斌能如此从善,局面就不难收拾了。趁他看重易于进言的时候,大可好好作一番献议。 就在这时候,一个“幕职官”名叫陈锺的,带着两名小校,抱着一大堆公牍上堂,行礼说道:“请都帅听公事。” 王全斌不甚识字,凡有公牍,都由幕职官念了,请示处理办法,所以他人是看公事,在王全斌便叫“听公事”! “等一下!曹将军在此。” “都帅,”曹彬赶紧接口:“不必为我耽误公事。” “好吧,”王全斌扬着脸对陈锺说:“我听!” 老军端来一张矮几、一个锦墩,设在侧方,陈锺告罪坐下,开始念公牍给王全斌听。 “第一件,丰德库被盗,捕获窃贼七名,失钱五万,业已追回两万——” 不等陈锺念完,王全斌就说:“移府!” “移府”是移成都知府吕余庆去办,陈锺答应一声,把这件公文往一旁放下;待要念第二件时,曹彬开口了。 “都帅,不问问窃贼是什么人?” “那还用问?”王全斌苦笑道:“一问,彼此就难为情了。” 曹彬懂他的意思,那七名窃贼不是受了崔彦进和王仁赡的指使,便是受他们的包庇。“既然如此,”他说:“移府似乎不妥。” “怎的不妥?诣旨只教我管军政,吕参政管民政;丰德库早已移交过去了。” “话是不错。”曹彬答道:“犯案的人有军职,吕参政依旧得行文到都帅这里来要人。” “等他来要再说。” “请问都帅,怎的叫‘再说’?” “那还不容易明白?”王全斌轻蔑地答道:“看那七人个的‘长官’怎么说?他们愿意交人就交人,不愿意交人,自己想办法去搪塞。” “都帅!”曹彬把身子往后一仰,徐徐说道:“我又要说一句‘逆耳之言’了!” 王全斌不响。陈锺便拿起第二件公文,刚要念时,又被阻止——这一次是王全斌。 “慢着。”他说:“先办第一件,把那七名窃贼移送到成都府。另外给吕参政去一纸公文,请他依法严办。” 曹彬动容了,肃然离座,朝上一拜:“都帅,我致敬!” “莫如此,莫如此!”王全斌乱摇着手:“增我惭愧!”说完,示意陈锺念第二件。 “是!”陈锺响亮地答应着;他的精神也来了,一天两遍念公事,王全斌听完,多无明确处置,念了也是白念。能像此刻这样有决断,念的人就有劲了。 陈锺念一件,王全斌处理一件,有为难的地方,便与曹彬商量;片刻之间,二十多件公事都有了着落,陈锺非常兴奋,带着满面笑容,抱牍下堂。 “国华,”王全斌欣慰而感慨地:“你看,士气马上就不同了!” 曹彬笑笑不答,因为他觉得说什么话都不合适;同时也不需要再说什么,王全斌已经在纠正自己了。 “闲话少说。国华,我要跟你借将。”王全斌说:“不知道你跟光义肯不肯放?” “都帅的话言重了。”曹彬答道:“两路人马都归都帅指挥,想调用什么人,只管下令。” “都像你这样不分彼此就好了。”王全斌皱眉说道:“我现在痛苦得很!直属的部队,竟不知哪一个可用?能打仗的,纪律不好;派出去扰民有余,叫人不能放心。 “何致于如此?”曹彬笑道:“康延泽不是很好吗?” “也差不多就是他一个。”王全斌接下来说:“我想调你那里的张廷翰来用,你看如何?” “自然遵令。不过我要请问都帅,预备派张廷翰什么任务?” “张廷翰的马队,骠悍得很,我想让他出击双流,好好冲一阵,先把南面肃清了再说。” 曹彬沉吟未答。他的想法是要整顿军纪,全面部署;然后以收民心、扬军威双管齐下的办法,一举消灭叛乱。只派精锐出击,虽胜不能收功;而且在各求自保、彼此观望的情势下,就是劲卒,亦未见得能够获胜。 “怎么样?”王全斌问:“你想来别有所见。” “是!”曹彬把他的意思,坦诚地说了出来。 “不错,不错!”王全斌一叠连声地说:“我正就是这么在做。不过眼前的士气要维持,闭城而守,过于示弱,所以我必顺要让廷翰替我打个胜仗。” 听他这么说,曹彬不便再持异议,答应第二天就把张廷翰派过来。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