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第18节 (第1/3页)
第18节 奏捷的专使田钦祚,抵达京城时,已在深夜,宫门未开,先投宰相府来报喜。 从梦中被唤醒的赵普,听说军前有专使,而且深夜谒见,知道有极重要的消息;匆匆披衣出厅,一见田钦祚便问:“成都怎么样?” “北路大军已入成都。孟昶投降!”田钦祚从怀中取出文书一扬:“有王都部署的捷书在此。” 捷书是密封着的,赵普不便拆开来看:“你先收着。”他看了看田钦祚的一身尘土、满脸风霜:“一路辛苦了,且先好好歇一歇,天明入朝,我带你去见官家面奏。” 于是赵普命家人招呼田钦禅和他的随从洗沐进饮食,趁这一会功夫,他亲笔写了封信,专人送到开封府衙门,通知皇弟光义,约他一同入觐,为皇帝贺喜。同时也通知了枢密使李崇矩,关照他在“东府”见面,说有大事要谈。 天色微明,光义和李崇矩赶到宫门;赵音带着田钦祚已等在那里。这天不是常朝之期,所以赵普特地传唤“阀门使”进奏大内,请求召见。皇帝一向勤政,即时临御便殿,宣旨传召。 “陛下大喜!”皇弟光义端笏奏报:“托陛下如天之福,西蜀已平,孟昶归降。” 说着,已首先跪了下去;后一排是赵普和李崇矩,再后面是田钦祚,一起向皇帝叩贺。 “好极了!”皇帝深为欣慰:“平身!” “王全斌有捷书奏上。”赵普站起身来从田钦祚手中取过捷书,捧上御案。 侍立的小黄门刘七,随即取柄象牙裁纸刀,拆开封套把捷奏送到皇帝手中;接来一看,文字极其简略,只说孟昶于正月十七日遣他的“通奏使”伊审征,赍表诣军前请降;大军已于十九日进入成都,封闭府库,安抚吏民。计自汴京出师至成都,费时六十六日,新得疆土四十五州、一府、一百九十八县,五十三万四千另三十九户。 六十六天,成此大功,着实难得;但皇帝不以辟疆土为满足,他所着重的是收民心,所以首先就问:“田钦祚,部队入城,可曾sao扰。” 这一问在田钦祚意料之中。他原就怀恨着王全斌和王仁赡,以他“北路先锋都监”的身份,不教他带兵立功,却说他原是“囗夕门通事舍人”的本职,最宜于往来传宣机密军情。两个多月之中,奔波于秦蜀崎岖道上三次之多,人疲马乏,受尽风霜之苦;最后军入成都,个个大享其福,只有他又奉派这趟苦差使。一口怨气不出,早就打算好了,要狠狠告他们一个御状;所以一听皇帝垂询,故意装出不胜其为难的神情,迟疑着先不答奏。 “怎么不说话?”皇帝催问。 “臣不敢说。” 皇帝诧异:“这又是为了什么?” 光义一看这情形,便知是些皇帝不爱听的话,但此时何能不说?“田钦祚,你该据实陈奏!”他也这样催促。 “是!”田钦祚向上说道:“弟兄们倒还好。” 一开口就有言外之意,皇帝问道:“这一说,反是将官们sao扰。可恶!是那些人?” “也不止一位!” “都是些谁?”皇帝用柱斧击着御案,大声问道:“快说,快说!” “第一位是王都监。” “喔!王仁赡!”皇帝问道:“上一次你也说他一路颇好作威福,这一次怎么样?” “这一次——” 他吞吞吐吐的答话,把皇帝惹得大为烦躁;赵普心想,好好一件大喜事,快要让他搅坏了,因而颇为不悦,放下脸来警告他说:“田钦祚,你不用害怕,可也不许你中伤谁!有什么说什么照实陈奏;陛下也不会听你一面之词,你的话是真是假,以后自然水落石出。” 这几句话对田钦祚是个开导,原来打算添枝加叶,说得利害些,此时有所警惕,决定实话实说——他在想,就这样,也够“他们”受的了。 于是他说:“一进成都,封闭府库的事,王都部署派王都监办理。封是封了,不过不是原来的库。” “这话怎么说?” “封库以前,库里的东西就先动过了。” “这是盗官库。”皇帝问道:“须有实据!你说,是那个库?” “据臣所知,有个库叫‘德丰库”内藏金银珠宝;孟昶先已派人封了,王都监把它打开,派兵搬了一夜,第二天再把他封上。” “嗯!”皇帝又问:“还有呢?王仁赡还有么花样。” “还有,王都监正在跟李廷珪算帐——” “李廷珪?”皇帝问赵普:“是王昭远兵败以后,跟孟昶的儿子一起带兵到前线的那个人吗?” “是。”赵普答道:“孟元(吉吉)挂帅,李廷珪为副。” “嗯!”皇帝转脸看着田钦祚:“说下去!” “孟元(吉吉)兵败逃走,怕我军追击,特意迂道往东,由阵州等地兜了个圈子回成都;那些地方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