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第七章 (第1/1页)
第七章 (七) 车到跟前。车里人却不下车。 俞禄迎上去先搀扶林大娘下车。林之孝家的下了车,且不客套,只说:“你们几个进去,该避清的避清,生人一个不许放进来。四小姐来见敬老太爷,半点马虎不得。” 众人答应一声,进去忙碌。 林之孝家的站在车下回道:“四小姐,我已吩咐他们去准备,待打扫干净了您再下来。” 车里人出了声,却是鸳鸯的声音:“有劳大娘了,吩咐他们仔细着点,姑娘可惊不得,我陪四姑娘说说话,就慢着些,也不碍的。” 惜春在车里坐着,脸色瓷白,神色倒还稳重,看着鸳鸯微微露出点笑,笑容轻寒似梨花。鸳鸯望着她思量:人说四姑娘是个冷人儿果然没错,连笑起来也是冷冷的。四姑娘这一股冷若冰霜的性子,大约跟从小没了娘有关,林姑娘也是个从小没了娘的人,也是一股清寒逼人,可比起四姑娘的的孤介来,还算随和。 但鸳鸯是个妥当人,她从不轻口说别人不是。心里慢慢转了念头,也只是对惜春更添怜意。惜春的手冰凉,鸳鸯握在手里,不甚心疼,温言道:“姑娘,你年纪小身子弱,昨儿又累了一夜,要多爱惜些自己才是…” 惜春依旧是那样冷清清的脸,冷清清的笑,只有眼睛里透出一点暖意。 她知道鸳鸯不势利。鸳鸯还帮着她,不然老祖母不会安心放她出来。 “鸳鸯jiejie。”她冷清清地说:“我许久未来看父亲了,不知父亲大人是否安好。”她不太爱接受别人的怜悯,将话轻轻一转,转到贾敬身上。 鸳鸯无话,只有默默地点头,看着这个比自己的小的小姐,她又倔又可怜,却不喜欢人安慰。鸳鸯不好再说什么,两个人在车里静默地想着心事。 一时,俞禄他们安排妥当,从观里跑出来回话。林之孝家的站在车下回道:“四小姐,已经准备好了。” 鸳鸯站起来,弯腰准备扶惜春下车。她听到惜春在她耳边轻声说:“谢谢你。” 鸳鸯一怔。 而惜春,她又恢复了那种淡漠如梨花的表情。 惜春下了车,由鸳鸯陪着进去,林之孝家的在车里等着。 观里好象被洗涤过,从里到外都空了。那些念经打坐的男人们全像信仰一样消失了。寂静得只听到雨滴在叶子上,从叶间滴到地上的的声音。 雨意空疏。 惜春想起出宁国府,祖母派人来接她,她坐在小轿里,从纱窗向外瞧,雨卷着黄叶飞下来,满街的人也打不起精神来。惜春,深锁闺中不谙世事的惜春,她看见一张张萧瑟的面容。她看见萧瑟的生活像一副画意惨淡的长卷,在她面前铺展开来。 人们像水里的萍。无根,带着茫然和无奈继续着自己的漂泊。这个秋雨清寒的早晨,十四岁的惜春突然觉得自己老了许多。 秦可卿死了。惜春感觉自己的根在阵痛中,彻底地,彻底地断了。她可以像白色的曼佗罗花一样在佛说法时从天而降,可是与这尘世,再没有半点关系。 她突然想去看看贾敬,看看这赋予自己生命的人,他活得是否安然自在;她突然想知道,在秦可卿死的时候,他有没有难过和内疚。 这个念头像一根柴,在她心里越烧越旺。 回到荣国府给贾母覆命时,她已经无法抑制得说了出来。 贾母没有震怒,多数情况下,她都是平静安详的。到了她这个年龄如果还是凤辣子一样的脾气的话,只能说明她的一生一直是颠沛的,生活无法让她获得宁静。 她只是轻轻地摇头,将惜春搂在怀里,吩咐人给她泡脚,揉腿,心肝rou儿地叫。 “四丫头,你是姑娘家,到道观里如何使得?万一小道士唬着你,可不得了。” 惜春不回嘴,只轻轻地说:“老祖宗,我想见父亲。”说完眼泪啪啪地往下落。 贾母叹了口气:“去见见你父亲,原也在理。我也没有拦着不让你去的道理。只是必定今天么?祖母另安排时间,叫玄真观里安排妥当,我陪着你去成吗?” 惜春重重地跪下了,她的膝盖有麻木的痛感,想必已经肿了,但是她顾不上了! “我是什么人,哪里敢劳动老祖宗。求您让我去吧。”她流泪呜咽着,单薄的身躯颤抖着。 贾母长长地叹了口气。那口气里有老人才有的看透世情,就像在秋天才出现的荒凉和萧瑟。她的洞察一切却又像秋天的高天一样清澈如洗。 她在惜春柔软的眼泪面前投了降,只是还有些为难,思忖着:“叫谁陪你走这一趟呢?” 鸳鸯,不慌不忙,不急不缓地站出来,像取下琥珀手里的麂尘一样轻巧地说:“老祖宗,我陪四姑娘去,可成吗?” 贾母笑了。她同意了这次微服出行。不信别人,她却不能不信鸳鸯。鸳鸯是她身边第一个妥当人,比儿子媳妇更可以信任。 惜春走到静苑了。 不劳她吩咐,鸳鸯识趣地候在门口。 惜春迈进了院子,院子里一样寂静无人。 惜春站在门口。她想敲门。她听见房间里有人。 那个人的声音是——贾珍。 他!也来了么!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