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赤白带下崩中漏下第二 (第2/4页)
治女人下焦寒冷,成带下赤白浣方。 白马蹄 鳖甲 附子 龟甲 川椒(各一两) 磁石 甘草 杜仲 当归 续断 萆 禹余粮 桑耳 川芎 鲤鱼甲(各二两) 上十五味为末,蜜和丸如梧子大,以酒服十丸,加至三十丸,日三服。(一本无龟甲) 白马散 治带下方(下白者取白马 ,下赤者取赤马 ,随色取之。) 白马 (二两) 龟甲(四两) 鳖甲(十八铢) 牡蛎(一两十八铢) 上四味下筛,空心酒下方寸匕,日三服,加至一匕半。 治五色带下方∶ 服大豆紫汤,日三服。(方见前三卷风篇中。) 又方 烧马左蹄为末,以酒服方寸匕,日三服。 又方 烧狗头和毛皮骨为末,以酒服方寸匕。 又方 煮甑带汁服一杯良。 又方 烧马蹄底护干为末,酒服方寸匕,日三。 云母芎散 卫公治五崩身瘦,咳逆烦满少气,心下痛,面生疮,腰痛不可俯仰,阴中肿如有疮状,毛中痒,时痛与子脏相通,小便不利,常拘急,头眩,颈项急痛,手足热,气逆冲急,心烦不得卧,腹中急痛,食不下,吞酸噫苦,上下肠鸣,漏下赤白青黄黑汁,大臭如胶污衣状,皆是内伤所致。中寒即下白,热即下赤,多饮即下黑,多食即下黄,多药即下青,或喜或怒,心中常恐,或忧劳便发动,大恶风寒方。 云母 芎 代赭 东门边木(烧,各一两) 白僵蚕 乌贼骨 白垩 皮(各六铢)鳖甲(一作龟甲) 桂心 伏龙肝 生鲤鱼头(各十八铢) 上十二味治下筛,酒服方寸匕,日三夜一。(一方有龙骨、干葛。) 慎火草散 治崩中漏下赤白青黑,腐臭不可近,令人面黑无颜色,皮骨相连,月经失度,往来无常,小腹弦急,或苦绞痛上至心,两胁肿胀,食不生肌肤,令人偏枯,气息乏少,腰背痛连胁,不能久立,嗜卧困懒方。(又方见后。) 慎火草 白石脂 禹余粮 鳖甲 干姜 细辛 当归 川芎 石斛 芍药 牡蛎(各二两) 上十六味治下筛,空腹酒服方寸匕,日三,稍加至二匕。若寒多者加附子、川椒,热多者加知母,黄芩各一两,白多者加干姜、白石脂,赤多者加桂心、代赭各二两。 禹余粮丸 治崩中赤白不绝困笃方。 禹余粮(五两) 白马蹄(十两) 龙骨(三两) 鹿茸(二两) 乌贼骨(一两) 上五味为末,蜜丸如梧子大,酒服二十丸,日再,以知为度。 增损禹余粮丸 治女人劳损因成崩中状,如月经来去多不可禁止,积日不断,五脏空虚,失色黄瘦,崩竭暂止,少日复发,不耐动摇,小劳辄剧,治法且宜与汤,未宜与此丸也。发时服汤,减退即与此丸。若是疾久,可以长与此方。 禹余粮 龙骨 人参 桂心 紫石英 乌头 寄生 杜仲 五味子 远志(各二两) 泽泻 当归 石斛 苁蓉 干姜(各三两) 川椒 牡蛎 甘草(各一两) 上十八味为末,蜜丸梧子大,空心酒下十丸,渐加至二十丸,日三服。 治女人白崩及痔病方∶ 槐耳 白蔹 艾叶 蒲黄 白芷(各二两) 黄 人参续断 当归 禹余粮 橘皮 茯苓 干地黄 皮(各三两) 猪后悬蹄(二十个) 白马蹄(酒浸一宿熬) 牛角 (各四两) 上十七味为末,蜜丸,空心酒下二十丸,日二,加之治妇人忽暴崩中,去血不断,或如鹅鸭肝者方∶ 小蓟根(六两) 当归 阿胶 续断 青竹茹 川芎(各三两) 生地黄(八两) 釜月下土(绢裹) 地榆(各四两) 马通(一升,赤带用赤马,白带用白马) 上十味 咀,以水八升和马通汁,煮取三升,分三服,不止频服三四剂,未全止。 续服后丸方∶ 续断 甘草 地榆 鹿茸 小蓟根 丹参(各三十铢) 干地黄(二两半) 川芎 赤石脂(《集验》作柏叶) 上十四味为末,蜜丸如梧子大,空心酒服十丸,日再,后稍加至三十丸。 治女人崩中去赤白方∶ 白马蹄(五两) 蒲黄 鹿茸 禹余粮 白马鬃毛 小蓟根 白芷 续断(各四两) 人参两) 上十八味为末,蜜丸如梧子大,空心饮服二十丸,日再,加至四十丸。 当归汤 治崩中去血虚羸方。 当归 川芎 黄芩 芍药 甘草(各二两) 生竹茹(二升) 上六味 咀,以水一斗煮,竹茹取六升,去滓,纳诸药煎取三升半,分三服。忌劳动嗔怒,禁房事百日。 治崩中昼夜十数行,众医所不能瘥者方∶ 川芎八两 咀,以酒五升煮取三升,分三服,不饮酒者,水煮亦得。 治崩中下血出血一斛,服之即断,或月经来过多,及过期不来者,服之亦佳方∶ 吴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