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第四章市长去党校学习了 (第3/8页)
侵犯的自信。就在这种气氛中,大家仿佛感觉到有看不见的暗流在悄悄涌动,就像太极高手之间的对决,你看不到,却能感觉到。 韦一光被突然点了名,有些慌乱。本来他打算先听听丁志强的发言,然后才好理顺自己的思路,没想到丁志强没有按照常规出牌,突然的变故让他有些措手不及。不过,他毕竟是久经考验的领导干部,应付这种场面的能力还是有的,他轻轻地咳嗽了一声,很快就调整好了自己的思路。他咳嗽并不是真咳,是习惯性地缓冲气氛和酝酿情绪。咳嗽过后,便开始发言了。他首先讲到了科学发展观的重要性和必要性,然后又讲到金州市是如何贯彻实施科学发展观的。当然,在讲到这个问题时,他把孙正权领导全市人民争创全国精神文明示范城的举措上升到了理论的高度做了大肆的赞美,说这是提高全市人民的生活幸福感,擦亮城市名片,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具体体现,最后才讲到了网络新闻事件。这是一个非常敏感而又绕不开的话题,左边是一把手,右边是二把手,他不想当面得罪任何一方,但又不能不表明自己的态度,他不得不说现在影响已经造成了,这是谁也回避不了的,我们必须正确对待,要总结经验,吸取教训,既不能轻视它的存在,置若罔闻,也不能成为我们工作的负担,要紧密团结在以孙正权为首的市委领导周围,取得新的成绩。 韦一光的发言可谓逻辑严密,滴水不漏,既表明了对孙正权决策的肯定,又不露声色地表明了丁志强的工作还得吸取教训,虽是扬孙抑丁,却很艺术。 韦一光发言结束,接下来是何东阳了。何东阳从孙正权的发言中早就看出来了,孙正权之所以态度这么坚决,第一次与丁志强面对面硬碰,说明孙正权一定是得到了省委的支持,有了坚强的后盾,否则,按照他一贯的为人,是不会这么严厉的。一二把手对决,最难的就是让别人当裁判,没有倾向性是不可能的,但是一旦表露出了倾向性,势必要得罪人。他想起了前不久孙正权对他的鼓励,想拉他对付丁志强,又想起前两天丁志强想拉他组成统一战线,来对抗孙正权。他虽然对丁志强从一开始就有看法,但现在却不能讲,说了,势必会让人觉得他何东阳有落井下石之嫌,过分地含糊,又会给人一种滑头滑脑不负责任的印象。 在韦一光发言的时候,他已经想好了怎么应对,既然不好正面应对,还不如剑走偏锋,低调为人,从检讨自己开始,表明政府工作的不足和对孙正权的支持,这样既能让孙正权感到满意,也不会让丁志强难堪。等韦一光说完,他便接着说。他首先肯定了舆论监督的必要性和重要性,表明政府要虚心接受媒体的批评与监督,然后又结合上访事件,才引到了问题的根子上。 "我向孙书记、向各位常委表示深深的歉意,因为是我们政府的工作没有做好,没有做细,才导致了这次群众上访和网络新闻事件,给我市造成了很大的负面影响。说到群众上访,那天正好丁市长有事不在政府,我本来是要与台商去谈招商引资事宜,谁料到下楼后看到大门口已经围了不少上访群众,我只好向他们问清了上访的原因,得知他们的要求比较合理,我当场向他们做了承诺,然后又跟踪进行了落实。要说我们的责任,一是门卫上传下达工作做得不够好,让上访群众在门外围了将近半个小时,造成了不好的影响;二是处理完这件事后,我们没有再深入到村民中去做调研、做安抚,才导致了网络新闻事件。作为常务副市长,我有推卸不了的责任,也诚恳接受孙书记的批评,引以为戒,吸取经验教训,把政府的工作做好。通过这次网络事件,我更希望通过争创全国精神文明示范城的活动逐步深入,把我们的工作做得更细,擦亮金州新名片,以此来洗刷这次事件造成的负面影响。" 何东阳讲完,他无法从孙正权的脸上看到是否满意,却从丁志强的脸上看到了阴沉。他知道丁志强不满意他的发言,丁志强希望他对孙正权的工作提出质疑,形成对抗,他当然不能去做,已经不明不白地让丁志强当枪使了一回,不能再让他当枪使了。他只好揣着明白装糊涂,主动承担了所有的责任,表面上看是为丁志强在解围,实际上却维护了孙正权的权威。官场之道,道可道,非常道,有时候拿自己开涮是最好的解围,也是一种韬光养晦之策。 市委和政府的两位二把手发完言后,其他人的发言更是无关痛痒了,有的只是对前面发言的重复,有的对网络一阵痛斥,说现在的网络虽然发达了,却也把人的思想搞乱了,国家今后得整治一下。一直等大家说完了,才轮到了丁志强。 丁志强这才不慌不忙地说:"首先我向大家申明,我不是总结式发言,总结是孙书记的事,我不能抢了孙书记的权。"说着勉强地笑了几声,大家也附和着笑了几声,然后他才转入正题说,"刚才听了大家的发言,感慨多多,我就只讲三句话——两个感谢、三个说明。第一句话,首先要感谢孙书记代我受过。不管这件事的真相如何,也不管报道上指责得是否准确,单就孙书记这种代人受过的精神,值得我们在座的每一个人好好学习,尤其是值得我学习。第二句话,感谢各位常委对我的理解,更感谢对我的批评和帮助,虽然你们的批评不够严厉,但是我理解你们的为难在什么地方。第三句话,说明几件事。一是那天下午我并没有外出,就在市政府办公室,当时我正在接省委顾副书记的一个电话,外面所发生的事情没有任何人向我通报过,我也不知道。如果有人向我通报了,或者是我见到上访群众了不理不睬,那我就是罪孽深重,可这一切我都不知道,这真让我感到莫名其妙。二是关于网络报道的真实性问题我始终心存质疑,包括这篇文章在内,我不是不接受网民的监督,如果是真正的反映民心的报道,真正忠于事实的批评报道,我接受。如果有人别有用心地恶搞,或者是带有一定的目的性,利用这样一个平台夸大其词、恶意损伤他人,我要是接受了,岂不是助长了这些别有用心之人的阴暗心理?我认为不排除这样的可能,因为报道人既不留真名,又不写地址,足以说明写文章的人心态不够光明磊落。前面有的同志讲了,我觉得很好,网络监督需要不需要,当然需要,但是在这泥沙俱下的网络报道中,我们必须要鉴别,不能一味地拒绝,也不能一味地加以肯定。三是直接责任和间接责任的关系问题。现实往往就是这样,你不干事,永远不会承担责任,你要干事,就必须要有承担责任的心理准备,我已经做好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