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
效特牲 (第5/5页)
这表示诚信是做人的立身之本,也是作媳妇应有的本分。只要和丈夫在同牢的仪式上同吃了一碗菜,同喝了一杯酒,那就生是夫家的人,死是夫家的鬼,所以丈夫死了也不再嫁。成亲的那天,男子亲自到女家迎娶,从女家出来以后,男的要先走一走,女的随后跟着,这表示阳刚阴柔的意思。这就好比天先于地,君先于臣,其道理是一样的。迎亲的时候,男子到了女家,先拜过岳父,然后放下礼品,这才和新娘施礼相见,这样做是要彰明男女之别。男女有别,然后才有父子之亲;父子相亲,然后才有君臣之义;君臣有义,然后才有礼;有了礼,然后才万物各得其所,天下太平。如果男女无别,无亲疏之分,那岂不是禽兽之行了吗!从女方家中出来,婿亲自为新娘赶车,让车子往前走三圈,然后又亲自把登车的引绳交给新娘,这样做是表示对新娘的亲爱。新郎对新娘表示亲爱,作为回报,新娘自然也亲爱新郎。对新娘又敬又爱,把这种敬爱推而广之,有的先主就是凭借这点得到天下的。从女家大门出来以后男的就一直在前,男的领着女的,女的跟着男的,夫唱妇随的表现就由此开始。所谓“妇人”,就是服从别人的人。幼小时服从父兄,出嫁后服从丈夫,丈夫死了则服从儿子。所谓“夫”,就是师傅的意思。作为师傅,自然要以智慧领导别人。迎亲之前,新郎要身着祭服,斋戒沐浴,察告祖先和天地。试想,成亲之后,新娘就成了内当家的,生男育女,繁衍后代,事体如此重大,怎能不虔诚地祭告天地祖宗呢。成亲的当晚,在新房里,夫妇同吃一个碗里的菜,其含义是夫妇平等,尊卑相同。所以妇人是没有爵位的,丈夫有了爵位,妻子就跟着作命妇,这叫夫贵妇荣;就是席间座次的安排,也是以丈夫的辈分和年龄为准。远古时的食器用的都是没有装饰的陶器,当时崇尚的风气就是如此。夏商周三代始有共牢之礼,其食器就沿用陶器。成亲次日的黎明,新娘先拜见公婆,然后洗手,向公婆进献食品,表示新妇开始履行孝养的义务;而公公婆婆吃毕,把剩下的食物赐给新妇,表示对新妇的疼爱。礼毕,公婆先从西阶下堂,然后新妇从昨阶下堂,这表示主持家务的权利将要授予新妇了。结婚典礼上不兴奏乐,因为婚礼属于幽阴之事,而音乐则属于阳气。举行婚礼,也不邀请亲朋好友前来祝贺,因为结婚就意味着新陈代谢,下一代将要产生,上一代将要衰亡啊。 虞舜时的祭祀,贵尚腥气。所以祭祀的时候,先是用鲜血,接着用生rou,再接着用半生不熟的rou,他们就是用这些祭品散发的腥气来敬神的。殷人的祭祀,贵尚声音。在尚未宰杀牺牲之前,先声音或高或低地奏乐,乐曲奏过三章,然后才出门迎接牺牲。这乐曲的声音,就是用来召唤天地之间的鬼神前来受飨。周人的祭祀,贵尚芳香之气,所以在祭祀开始的时候,他们用兽酒浇地,以笆酒的香气召神降临。泡有郁金香草的兽酒芳香异常,用它来浇地降神,其香气可以透入地的深层。再说,酌酒浇地用的勺子是以圭璋作柄,其用意也在于利用玉的洁润之气。先以酒浇地降神,然后才出门迎接牺牲,这是为了召致地府的阴气。杀牲之后,先在香篙上加上黍樱和牲体的肠间脂肪,然后将其燎着,缕缕烟气上升,弥漫于墙屋之间,这是为了召致天曹的阳气。正是由于这个原因,周人才在荐熟时燎着香篙使之产生冲天的烟气。凡是祭祀,其目的都是为了请神降临受飨,那就不得不留意于这些不同的降神方式。人死了以后,其灵魂上升于天,其躯壳下降于地。所以在祭祀降神时,既须要到天曹去请,也须要到地府去请。殷人是先到天曹请神,周人是先到地府请神。 宗庙之祭,未杀牲时,在室中举行告神之祭;杀牲之后,则在堂上设祭飨尸。在庭中杀牲时要举行告祭,献首于室时也要举行告祭。正祭时,祝官以祝辞告于神主;寻求众神之祭则在庙门外举行。在这么多的地方设祭:由室内而堂上,由堂上而庭中,由庭中而门外,就是因为不知道神究竟在哪里。在那边呢?还是在这边呢?或是在离人更远的地方?连庙门外都设祭,应该说请神也请得够远了吧?庙门外之祭之所以叫做“访”,是因为访有远的意思。所姐之所以称“所”,是因为所有敬的意思。什么叫福?万事具备就是福。为什么要“升首于室”因为首是牲体之正,是牲体的最尊贵部分。所谓相,就是劝导尸享用供品。所谓暇,有长久和广大的意思。因为暇辞是神灵对其子孙的祝福,哪个祖先不希望自己的子孙福寿绵长呢。尸是神主的意思。祭祀时的进献毛血,是要向神表示所用牺牲完整无缺。向神报告牺牲完整无缺,是表示子孙很重视牺牲的选择,只有内外都挑不出毛病的才敢进献。用牲血祭神,还有一层意思,就是血是生气最盛的东西。至于以肺、肝、心作为供品祭神,是看重它们是滋生生气的器官。用黍樱加肺祭祀,用五齐加明水祭祀,这是为了报答阴气。把香篙抹上牲血和肠间脂肪,点燃让其冒烟,以及用牲首作为供品,这是为了报答阳气。用收集的露水冲淡五齐,是看重它的清洁透明。凡是加水冲淡,都是为了提高酒的清洁透明度。至于把露水称作明水,是取义于主人的明洁之心就像露水显示的那样。 国君在祭祀时要行再拜稽首之礼,要袒露左臂,亲自分解牲体,这是表示对神的极端尊敬。极端尊敬,就意味着服从。俯身下拜是表示服从;稽首则表示加倍服从;袒露左臂,那是表示毫无保留的完全服从。祭于祖庙,自称“孝孙”;祭于父庙,自称“孝子”诸侯、卿大夫在祭祀曾祖以上的祖先时,统统自称“曾孙某”祭祀中的相,只须劝尸吃好喝好,毋须劝尸谦让,因为主人的目的就是要表达他对神的虔敬。祭祀时,或进献生rou,或进献肢解后的牲体,或进献半生不熟的rou,或进献熟rou,也搞不清楚神究竟享用了哪一样,对于主人来说总算是对祖宗尽了孝敬之心罢了。把尸迎入室内之后,当尸入席并举起放在他面前的酒杯时,祝要提示主人对尸行礼,请尸安坐。古时候,尸一般都是立着,只有在饮酒吃饭时才坐着。尸是神的代表。祝是沟通神和人的传话者。对于五齐中的泛齐、醋齐,因其混浊,要先用事酒冲淡,再用茅草过滤,使其透明可用。对于盎齐以下三齐,因其较清,不用过滤,只须用清酒冲淡一下就行了。至于郁色,用盎齐来冲淡。古代的这些作法,就像如今的事酒、清酒与盎齐都要和陈年老窖搀兑一样。祭祀有三种作用,一是祈福,二是报恩,三是消灾。斋服之所以是黑色,是因为黑色属阴,能够使人静下心来思念鬼神。所以,君子如果专心致志的致斋三日,到了祭时,就能仿佛看到了自己要祭的神灵。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