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第二十五章战赤壁 (第1/2页)
第二十五章 战赤壁 “建安十三年,曹cao自江陵追刘备,备求救于孙权,权将周瑜请兵三万拒之。瑜部将黄盖建议以斗舰载荻柴,先以书诈降。时东南风起,盖以十舰著前,余船继进,去二里许,同时火发。火烈风猛,烧尽北船,cao军大败,石壁皆赤。…··” 赤壁之战的故事,天下不知道的人可还真不多。就算是山野之民,大字不识一个的,也能把当年赤壁如何鏖兵的故事说得活灵活现。走州窜县、穿村过寨的说书人,谁不会说几段曹cao曹孟德,谁不会说几段周瑜周公谨? 三国的故事既已深入人心,人们怎么能不游赤壁?怎么能不凭吊一番被江涛淘尽的千古英雄? 不过话又说回来了,赤壁之战,毕竟是一千年前的事情了。时间一长,古战场的遗迹就不太好找了。 就说赤壁吧,赤壁究竟在哪里,说法就不一样。 一说蒲析县西北的乌林,与赤壁相对,乃周谕破曹公之地。 持这一说的人,气都不是很盛。原因很简单——这一说法虽然切实有据。无奈北宋时出了个大文豪苏武苏东坡。 这位名垂千古的苏学士谪居在黄州,做了个与他的学识才能都不相称的团练副使。这位苏学士虽一向说自己旷达,但当时心情不好是可想而知的。 心情不好的苏学士当然要寄情山水,于是他就对黄州的赤壁情有独钟,写下了一首千古绝唱《水调歌头·赤壁怀古》犹嫌意犹未尽,又连着写了两篇名动天下的游赤壁赋,就是《前赤壁赋》与《后赤壁赋》。 在苏学士来说是发万古之幽情,对世人来说,麻烦就大了——一提起赤壁,大家都认为是黄州赤壁;一想起游览赤壁,抢先就奔黄州去。 连高欢虽在“逃难”之际,也忍不住要游一游黄州赤壁。 高欢和贞贞是六月底抵达黄州的。本来他们还想再往南逃一点,但一到黄州,高欢就忍不住要留下来了。 原因同样也很简单——黄州一带,景物绝佳不说,更有许多古人遗迹流风,所谓“亦足以称快世俗”也,更何况“光、黄间多异人,往往佯狂垢污,不可得而见”呢。 卜居黄州,自然先要找个吃饭的行当。好在高欢在汴梁逃跑时,带了不少珠宝银票,按“中隐隐于市”的说法,买下了离定慧院不太远的一家竹器店,卖起了竹器来。 竹器店的生意,自有前任东家留下来的几个伙计照看。于是高欢和贞贞就有时间去浏览胜迹,凭吊古人了。 东坡居士之“雪堂、”“临皋亭”、“快哉亭”等等胜迹,—一览遍;东坡居土的弟弟苏辙所言之“曹孟德、孙仲谋所睥睨,周瑜、陆逊之所驰骛”的长州之滨、故城之墟,自然不可不看;定慧院也去过了,只不过为东坡居士所激赏的那株海棠早已不在了。 至于赤壁,自然是非游不可。不过,高欢要等到“七月即望”之际再去,仔细体会一下“前赤壁赋”的意境。 今天已是七月十三,今夜泛舟赤壁,正是时候。否则到七月十四、十五时,月虽更好,无奈已是“鬼节”谁肯替你驾舟? 今夜很好的月亮。今夜的风也非常可爱。 淡淡的清风,融融的明月“江流有声,断岸千尺”当此风此月、此情此景,无怪乎苏学士会有“浩浩乎如凭虚御风,而不知其所止;飘飘乎如遗世独立,羽化而登仙”之感叹了。 可惜没有酒,也没有萧。 高欢扣舷而歌:“桂棹兮兰浆,击空明兮溯流光。渺渺兮予怀,望美人兮天一方。” 歌声苍凉而悠扬,在江流的呜咽中越发显得凄清哀怨。 当他唱第二遍的时候,远处竟有洞箫相和“如怨如慕,如泣如诉,余音袅袅,不绝如缕。” 看来赤壁之下,还有追慕古先贤的雅人,还有悲歌感慨的知音啊! 高欢忍不住动容,长身而起,想发声相邀,但想了想,还是坐下了。 他没有忘记燕市高歌的教训,他现在仍在流亡之中,他不想暴露自己。 东山下一条小舟吱吱呀呀荡了过来,舟上有人朗声道:“前面扣舷而歌者何人?” 高欢不得不扬声答道:“唐突先贤一俗人耳!” 那人笑道:“先生何必太谦。莫非嫌在下洞箫嘈杂,扰君清兴不成?” 高欢在心里叹气。 “雅人”最怕的就是碰见另一个“雅人”惺惺相惜,是雅人们的通病。俞伯牙和钟子期岂非就是这么认识的? 看起来这位吹洞箫者是一定要过来见见他这位扣舷而歌者了。既然如此,他也不敢轻拂别人一番美意。 毕竟,相见即是有缘,而同游于赤壁之下,箫韵和歌,岂非更是有缘? 小舟摇近,高欢已看清了舟中吹箫人和摇浆的舟子。 舟子自然是道地的黄州船家,这高欢一眼就能看出来。 但他看不出吹箫人是个什么样的人。 那人一身白衣,在清风中飘动,如玉树临风。那人金冠束发,相貌俊逸,看样子是个不仅有钱,而且有才的人。 这世上有钱的人大多相貌粗俗,有才的人大多衣饰寒酸。像这位既有钱又有才,而且有貌的人,天下的确不多见。 高欢忍不住对那位吹箫人产生了好感。 他起身拱手道:“尊驾雅兴不浅。” 吹箫人还礼道:“在下来得唐突,先生莫怪罪。只是闻弦歌而知雅意。依在下想来,先生必有为难之事。” 高欢谈谈道:“既游赤壁,怎可不忆及坡公之前赤壁赋?既然能歌,何不扣舷而歌‘桂棹’之句?尊驾未免想得太多了罢?” 吹箫人微笑道:“在下复性慕容,单名一个飘字,不知…” 高欢一怔,旋即冷冷道:“慕容飘?” 吹箫人微笑道:“正是在下。” “慕容世家的大公子慕容飘?” “不错。”慕容飘叹道:“只不过在下早已被逐出了家门,如今已是狼迹四海、无牵无挂的狼子。” 高欢道:“狼迹四海或许是实,无牵无挂只怕未必。” 慕容飘叹道:“我知道高君还是在记恨我。燕京市上,高君引吭高歌之际,在下认出了高君的本来面目,致使高君遭受颠沛流离之苦。现在想来,不禁汗颜。” 高欢森然道:“你怎么会知道我在这里?” 慕容飘苦笑道:“完完全全是邂逅,确确实实是不期而遇。” 高欢道:“是吗?” 慕容飘道:“确实如此。” 高欢冷笑道:“天下如此之大,慕容公子竟然会在如此偏僻的地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