情浪滔滔_第四章香露且共不留残 首页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第四章香露且共不留残 (第3/4页)

能耐,要下手劫人,他多的是机会。

    可,他若非为凤氏藏宝图而来,又为何要亲近她、在她身上花心思?

    依他在海上的势力,不可能没听过有关她的传闻。

    莫非,就单纯的只为了她吗?

    她心口陡热,记起那些搅得思绪乱七八槽的吻,热气自心头涌出,红了颈,红了巧致的耳,在双颊漫开。

    唉,她呀,一样是个好奇怪的姑娘。

    她向来清楚自个儿的脾性,不若外貌温驯,压在心底层的热火一旦猛爆,往往要做出连自己也无法预计的决定。

    若非如此,她不会把手递给他紧握,不会容他搂紧她的腰,不会乖乖任由他带领,与他共乘一骑,更不会在这月如勾的凄清夜晚,和他窝在这篷船上。

    江浙一带,水道纵横,凤氏家族一向仰赖河运走货,她虽管不着族中生意,可也知道海宁县西是水运集结之处,却从未想过主流外那些毫不起眼的分支河流,因人烟少至,岸边下建码头、无船泊靠,仍保有最自然的风情。

    这时节,两岸坡上满满、满满的全是秋芒,在稀微的月光和水映下,拂扬着一波波的皎银。

    美得教人屏息呵…纤瘦的身儿缩在月牙白的披风底下,凤宁芙将洁颚搁在膝头,自然而然地逸出轻叹。

    “怎么也学起伤春悲秋这一套?”霍连环在后头撑篙,听那柔叹,他放下长竿儿,稳稳地来到她身边,一屁股坐了下来。

    “我才没有。”凤宁芙脸红心热,眸光故意投向映在河面的一弯月。

    似能理解,霍连环笑了笑,没再追问她叹气的原因,却问:“饿吗?”

    “啊?”她微愣。

    “还是嘴馋了?”

    “咦?”见她不语,他起身从篷中提来一双层食盒,将里头的几盘小菜摆上,跟着是两只小碗,两双竹箸,还取来了酒,他留下大的那一坛,把一壶酒和小小的一只瓷杯放在她面前。

    “我的是『鬼头烧刀子』,你的是『烟雨玉露春』,陪我喝一杯吧!”他笑着,提起酒坛灌了一大口。

    他的酒烈而醇,她的酒淡且香。

    这奇异的夜里,在一奇异宁静的流域,她和他…竟也奇异的牵扯在一块儿…凤宁芙模糊思索着,小手下意识探向那壶王露春,没用瓷杯,她以口就壶,香露顺喉而下,微辣,好甜。

    她抿抿唇,不自觉探出舌尖添了添。

    她不常饮酒,却挺喜欢这薄酒留在舌喉间的香甜劲儿。

    她再饮一口,再次添唇,眉眸轻抬,却恰恰对进男子一双炯然深俊的目瞳中。

    他望住她,那注视教她方寸大乱,轻易唤起两人间发生过的亲密。

    “…你一向这么闲吗?”她深吸了口气,让沁凉空气冷却那股燥热。

    “啥儿意思?”

    “你不回海上,尽赖在这儿做什么?”

    浓眉淡挑,霍连环挟了几箸菜放进她的碗里,自个儿也吃了几口,才好整以暇地道:“这回上岸原为了『潮神生日』,每年此时,连环岛都会遣人过来祭拜,这事是我头子爹立下的,他年轻时亦是五湖四海各大洋地闯荡,名号可响了,他曾向潮神下过愿,后来愿望成真,便每年派人来还愿,唔…这姜丝猪肚片入口即化,好啊!”他嚼着,又举坛灌酒,随即抬起绑手往嘴上一抹,却发觉姑娘杏眸圆瞪,直望着他瞧。

    “怎么不吃?这酱鸭做得满地道的,啃起来很痛快。”他挥着一只鸭翅膀。“你再不动箸,可全祭了我的五脏庙啦?”

    凤宁芙瞧也没瞧吃食一眼,掀着软唇,却是道:“原来,你阿爹也是海盗王…”莫不是一代传一代?她按捺不住好奇,问:“那你阿娘呢?她就顺着你们爷俩儿,从没反对过吗?”

    黝黑面容明显一愣,霍连环啃完鸭翅,将骨头抛进岸边的芒草坡里,油腻的手探进冰冷的河中洗了洗,就在凤宁芙以为他不愿回话时,他却微微笑了,低沉嗓音在伙夜里荡开。

    “我没娘,头子爹也不是我亲爹,他是在一艘遭东瀛倭寇洗劫的中国商船上捡到我的,当时我还是个里布包的小娃娃,躺在竹篮子中,被高高地藏在桅杆上的小瞭望台里,头子爹说,要不是有海鸟飞来啄我,痛得我哇哇大哭,他还道船上的人全死绝了。”

    那语气像在谈天,像聊着一件再寻常不过的事。

    见他静静饮了口酒,好没来由的,她气息竟有些儿急促,下意识也陪着他灌了一口。

    “所以你爹娘他们…是遭了倭寇的毒手?”

    “应该是吧!寻常海盗抢了货也就作罢,若遇上东瀛倭寇,定定越货杀人,不留活口。”他语气很淡,仰头又是潇洒地灌酒。

    舍命陪君子似的,凤宁芙也捧起酒壶跟着喝了一门,她喉头发热,肚腹发热,连胸口也发热了,脑中不由得想象着那样的惨状,她心陡地一紧,直觉得该说些什么,唇嚅了嚅,却道:“我听阿爹说过,你就爱挑东瀛倭寇的船下手,跟他们过不去,原来是这样的原因。”

    她记得阿爹说这话时,语气里还夹藏着一丝佩服,说他专干黑吃黑的买卖,削了不少贼船,倒为沿海一带的百姓和远洋商船挡掉不少劫难。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