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第五章深山中 (第1/2页)
第五章 深山中 虎山脚下,有一座不算太小的小镇,叫方家桥。三百余户人家,沿一条小河两岸散居。这条小河叫做津河。 虎山是方家桥附近惟一的一座大山,虎山派名振天下,方家桥的人颇引以为自豪,镇上的治安也得以加强。 居民们安居乐业,都尊称宋朝元为“宋老爷”遇到外地人,常挂在嘴边吹上几句。 方家桥的安宁给方家桥的镇民们带来了财富。宋朝元的不少门人弟子,便居住在镇中,经营各种行当,既是镇民,又兼司暗探,镇上有一点风吹草动,宋朝元马上就能做出反应。 因此,虎山派能雄踞天南,一来是因为他的威德过人;二来是因为武功不凡;三来则是因为虎山派有这种“全民皆兵”的优势。 沿津河出方家桥,西行十数里,便已进入绵延不断的深山。山谷中散居着零星山民,三五户便可形成一个村落。 桃花坞就是一个小村落的名字,坞中仅有十来户人家,满山遍野却种着数不清的桃树。 时令正是仲春,整个山坞桃花灼灼,灿若云霞。然而,山野中的桃花是十分寂寞的,没有姑娘和小伙子来欣赏,也没有诗人墨客为之吟诗作赋。 深山少书生,在方家桥设蒙馆的老夫子也老却风情。 不来赏花了。桃花坞的村民们关心的也只是既可以吃又可以卖钱的桃子。 离桃花坞口不远处,有一座孤独的破庵,黯淡的匾额上,字迹斑驳,如果你仔细辨认,还是能认出“普渡庵” 三个字来。 普渡庵早已残破不堪了,它就像个垂死的人,连挣扎的力气都没有了。连满坞的桃花,都未能给它添一丝活力。 山民们称这为“观音庙”也将所有的寺、庙、庵、观一律称为“庙”这倒也简单明了,因为不论和尚道士,都是出家人,他们住的地方,为什么不能有统一的称呼呢? 山民们的质朴自有其玄妙无极的道理。 普渡庵的香火已断了许多年了,山民们虽敬鬼神,却也未必总愿以财帛美食祭祀之。 据说二十多年前,这里住过一位年轻尼姑。没多久,受不了狼子们的聒噪,弃庵而去了。从那时起,庵中使不再有人居住。 从桃花坞到普渡庵,有一条小径。路上长满了齐腰深的野草,毒蛇成群,野兔扎堆。 今天傍晚,荒凉诡异的破庵中,竟有一缕炊烟袅袅而起。 落日还贴在西山上,背阳的山体呈出深沉的黛色,向阳的山脊却是一片凝重的金黄。这两种颜色的对比,给人一种沉重而又欣喜的感觉。 炊烟溶入了西天嫣红的晚霞,云霞间露出的几方天空,才是真正动人心魄的。看着那雍容、庄严、华美、淡雅的天空,你会忍不住流泪。 但若是没有了人,这一切又有谁来欣赏呢? 绿袍人盘腿坐在火堆边,呆呆地仰望着西天,眼中有一种无法形容的奇异的神采。 支架吊起的破铁锅中,煮着几大块兔rou。汤水沸腾,香气扑鼻,可绿袍人却似一点也没闻到。 他已被这辉煌而又无奈的落日吸引住了吗? 他想起了什么呢? “无可奈何日落去, 似曾相识人归来。 破庵香兔共开怀—— 畅饮一番哪!” 庵外传来了肖无濑阴阳怪气的歌声,绿袍人浑身一颤,似已从沉思中醒来。 他朝夕阳看了最后一眼,轻轻叹了口气。 他有些喜欢肖无懒,又有一点讨厌。两个月来,这小子一直跟着他,喋喋不休地缠着他要求他加入白袍会,很让他头疼。 肖无濑一步三转地旋了进来,右手举着一只硕大的葫芦,面上笑嘻嘻的,好像上午自己压根儿没受伤。 绿袍人冷漠地扫了他一眼,什么也没说,低下头看着火苗出神。 肖无濑一屁股坐在绿袍人对面,将酒葫芦放到火堆边,自己伸头凑到锅边美美地嗅了嗅,嘻皮笑脸地道: “赵大哥,这兔rou煮得真地道,嘿嘿,嘿嘿。” 绿袍人没理他,伸手拿过葫芦,拔开塞子,喝了一大口,将葫芦又递给肖无濑。 肖无濑不接:“赵大哥,小弟我酒量不行,还是你喝吧!小弟只想多吃几块rou,嘿嘿。” “嘿嘿”声没停,他抓住一只兔腿的手突然一麻,只得缩手,叫道:“已经熟了,再煮就烂了。” 绿袍人冷冷道:“再等会儿。” 绿袍人的声音含混不清,似乎舌头短了一截似的。 肖无濑苦笑:“好好好,等会儿就等会儿。” 绿袍人站起身,看也不看肖无濑,闪身进了草丛之中。 肖无濑小口抿着酒,一边嗅着rou香,一边琢磨着这个“赵大哥” 他实在弄不清楚,赵大哥究竟是什么人,他也不明白赵大哥从哪里来。 他弄不清楚的只有两件事,其一,赵大哥的身世极其诡异,武功也玄妙莫测。其二,赵大哥以前来过虎山,而且这次重来,一定和复仇有关。 他每次看见赵大哥沉思时的神情,心里就忍不住发紧。 “不管他到这里干什么,我都一定要帮他拼命,就算要跟虎山派开仗,我也不在乎!”肖无濑自言自语地道: “要是他肯加入白饱会就好了…” 他决定,一定要不惜一切,将赵大哥拉进白袍会。 想起了白袍会,肖无濑的眼睛就亮了。 白袍会是个什么样的帮会,江湖上知者不多,白袍会的帮主是谁,恐怕也没几个人能说得出来。 这并非因为白袍会势单力薄,而是因为白袍会才刚刚露面一年,是个新兴的帮会。 帮主秋水,不知其为何许人也。武林中以前压根儿没他这号人,再加白袍会成立以来,几乎没什么惊天动地的表现,谁会将这种难成气候的小帮会放在眼里呢? 然而,肖无濑和其他白袍会的徒众,却十分清楚白袍会的实力究竟有多强大。 白袍会又名“弃徒会”收罗的全都是各帮派的弃徒,都是因冤屈而被逐出门墙,走投无路的人。秋水招集这些弃徒,教他们武功,号召他们团结起来,准备复仇。 肖无濑就是十年前在洛阳被秋水从嵩阳七子剑下救出来的,那年他才十四岁。 对于白跑会中的一百多名徒众来说,秋水是他们的恩人。秋水给了他们复仇的机会,秋水要他们死,他们也会毫不犹豫地去死。 白袍会就像是一团复仇的烈火,行将燃遍武林。只可惜,没有一个门派能察觉白袍会的这一意图。 秋水的武功如何,白袍会的徒众们也都不知道。但他们的武功大多得到了秋水的悉心指点,他好像对天下所有的武功都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