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第十一章 (第1/2页)
第十一章 一如既往。 光阴总不理会人们是欢喜是悲伤,一迳自顾自地来了又去。 而他和她,仿佛像是陷入了同一张蛛网中的虫子般,绝望地遥望着,不管愿与不愿,每次的挣扎,却都只是将彼此越推越远。 于是刘惜秀越发默默地守在他身边,什么都不敢再多奢求、多贪恋妄前一步。 他则是不知从何时起,像是褪去了身上最后一丝的年少轻狂…情感不再浓烈冲动,喜怒不再形于色,而是越发冷静淡然理智,沉着得像个她不再熟悉的陌生人。 刘惜秀隐约感觉到,自己好像正在失去他。 可悲的是,其实她从来就没有拥有过他。 饶是如此,她依然小心翼翼地、一点一滴地试图牵着他衣摆的一角般,只求能够为他打理三餐、为他添饭递茶,在他生命里有着小小的角落立足着,就已心满足了。 这一日,刘惜秀为了赴得七天一回的赶集,一大早便匆匆忙忙在灶下帮他熬稠了nongnong的一大碗梗米粥,并煎了只荷包蛋,悄悄地送到了他书房桌上,这才出门赶集。 她挽了满篮子新捡的鸡蛋到市集去,卖得的几钱银子买了条活鱼,在热闹的镇上走走逛逛,经过纸铺时,忍不住帮刘常君买了几刀裁好的绢纸。 他虽然不说,可总节省着文房四宝用,常常见他写满了一面的纸,又翻过面来在透着墨迹的反面上,继续练字。 刘惜秀在整理纸篓时,每每想掉泪。 居然让常君哥哥过着这么苦的日子,她算什么好妻子? 刘惜秀左手拎着活鱼,一手抱着折叠齐整的绢纸在胸前,思前想后,最后还是咬牙自荷包里挖出了积存的一点碎银子,帮他买了双新鞋、新袍子。 常君哥哥身量修长挺拔,虽然青衣布衫也丰神俊朗,有说不尽地好看,可若是换上这簇新的一身月牙绸袍子,想必更加风采翩翩。 不过算算离应考还有近半年辰光,她还是得量入为出才行。 刘惜秀叹了一口气。 真恨不得自己有三头六臂,或是有陶朱公之才,能够将银子钱滚钱、利生利,好教常君哥哥一生衣食无虞。 揣抱着满满的“战利品”,翻过了小山头,顾不得脚酸口渴,她尽快赶路回家,迫不及待想让刘常君换上新衣衫。 才拐过小山路,她气喘吁吁地一抬头,蓦地愣住了。 咦?她家门前怎么停了辆华丽敞丽的马车,旁边还有两个威风凛凛的长随守着? 刘惜秀心下微感困惑不安,放缓了脚步。 “慢着!”其中一名长随见了她,立刻伸臂挡道。 “两位大哥好。请问两位到我家来,有什么贵事吗?”她客气问道。 “你家?”两名长随相觑了一眼,面色稍缓。 其中一人开口问:“我们是陪我家大人前来,寻访故人之子,刘家的大少爷的,敢问姑娘是?” “我…”她小脸微红“我是他的妻子。” 两名长随闻言愕然,下意识上下打量了一身粗布衣,面容清秀,毫不出色的她。 “你?”其中一名长随冒失地冲口而出“怎么可能——呃…”刘惜秀心下有些难过,面上还是努力挤出了笑容。“两位大哥站了很久吗?想必口也渴了,我进去帮你们倒两杯茶来吧。” “少夫人,奴才们不渴,请少夫人不用客气。”另一名长随礼貌地道。 被这么“少夫人长”、“少夫人短”地叫着,刘惜秀有些不自在。 “那么…外头有椅子,两位不嫌弃的话就坐着等吧。”她还是努力招呼着。 “奴才们站着就好。” 她点点头,一时也想不出还能说些什么,只得尴尬地朝两人笑了笑,默默进屋去。 刘惜秀想着有贵客来,她先将鱼和一干杂物放在灶房桌上,洗净了手,在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