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
第九十九章离愁在后剑在前 (第3/3页)
时人群也纷纷攘攘地喝彩。王彦中复仇除恶,王冲随父出征。潘家姐妹以身报恩,这是一连串的佳话啊。 对上正殷殷看住他的姐妹俩,那泪光迷蒙的眼瞳中。正流转着孤苦无依的彷徨,以及对自己的热烈渴盼。王冲闭眼,将心中那残存的纠结甩开。再睁眼时,心中已经清灵。 取过姐妹俩手中的卖身契,香莲玉莲如魂魄终于有了安定之处,哽咽着叫一声冲哥哥,也顾不得大庭广众之下,径直如往常那般,一左一右,紧紧搂住了王冲。在两姐妹身后,阿旺阿财这对夫妇流下了欣慰的泪水。 鼓掌声如潮响起,王冲扫视人群,看到张浚和王昂对他颔首微笑时,才醒悟是这两人出的主意。让姐妹俩在大庭广众之下递上卖身契,宣示入了王家之门,对她们才是最好的遮护。 潘巧巧不在了,潘园虽在,花圃、香坊等产业,却因王冲为父亲打点而变卖一空,直白说,潘家已不存在了。香莲玉莲这对姐妹,就成为诸多人垂涎的对象,而怀恨在心的邓家,更可能继续主张两姐妹的邓家女儿身份,将她们索回去。 要照顾这对姐妹,仅仅只是收作王家义女是不够的,必须明示她们的所有权。这么说虽然很悲哀,但在这个时代,世情如此。只有在这大庭广众之下造出舆论,由王冲拿过所有权,才能护住她们。张浚和王昂自觉在其他事上帮不到太多,就替王冲补全了此事。 当然,对姐妹俩来说,这本就是她们的愿望。除了冲哥哥,世间还有谁能依靠?却没想,她们的冲哥哥,正因潘巧巧之死而无比自责,更觉此事像是捡了便宜而纠结在心。 不过,这纠结已去,王冲心中就一个念头,让姐妹俩过得更好,才对得起她们的娘亲。 遥遥听到掌声和欢呼声,海棠楼上,一个美艳妇人挽着一个十二三岁的俏丽少女,静静地看着姐妹花紧紧抱住王冲。 梁月绣问:“真不去见上一眼?” 梁锦奴看着那个挎刀背弓的身影,目光不曾移过半分,低低道:“不了,女儿能见一眼,便已满足了。” 梁月绣摇头:“真的满足了?他是去打仗,生死未卜,即便能回来,也不知是三年还是五年了,不在他走时,让他记得牢牢的,那时他还记得你吗?你看,现在他已有一对姐妹花了…” 回想着过往幕幕,脚踝上又隐隐发热,梁锦奴却摇头道:“他忘了…也好。” 梁月绣细细品着小姑娘脸上的神色,许久后,露出了欣慰的笑容,再看远处的王冲时,目光也依稀有些迷离,嘴里低低道:“可惜了…” 海棠楼角落里,另一个人正翘着兰花指,抹着手绢,哽咽着道:“真感人啊…呜呜…是我的错,守正,是我的错…” 若是王冲此时能听到杨戟的诚挚之语,就不会那般恋恋不舍,一步三回头了。而三回头里,至少有一桩是觉得还少了谁。 上了船,与县尉司虞侯孙舟一同解开王彦中的枷锁,刚才那姿态只是作给外人看的,有王冲在,王彦中此番发配的待遇完全不同。不仅有官船乘,衣食住行还有人照顾。负责押解的更是老熟人孙舟,绝受不了什么为难。 “老侯说了,先生此去,定要当作再世父母般照顾,没有先生求情,老侯怎会在泸州挣到军功,升了承局?” 王冲脱下王彦中那胡乱抹着血迹的囚衣,孙舟接过,爽朗地笑道。 “我们便是为此而去…” 王世义嘀咕着,脸上满是憧憬。 “这般好事,怎能少得我们啊。” “师父,小声些…” 王冲正想说什么,却听一苍老一粗浑嗓音响起,接着两人出现在眼前,正是他觉得少了的老道赵申和他徒弟八难。 “你们这是…神霄观就不管了?” 王冲愣住,这两个家伙想干什么? 赵申悠悠道:“为师掐指一算,南方虽有吉,却得历一场大劫,为师怎忍心见你这个徒儿受难?” 八难瞪眼道:“老是赚那些香火钱,人都快薰得发臭了!还是游走山野间痛快!既是要打仗,正好活动身手!” 王冲与王彦中对视一眼,同时无语。 “来来,为师嗓子正痒,徒儿你定有海棠露吧,别跟为师说,林掌柜没在船上给你塞几坛好酒。” “洒家要好汉酒,世义既在,肯定也有这酒。” 这师徒毫不客气地索要王冲此行所带的战略物资,王冲也只能苦笑应下,心中却是欣慰和感动,有这师徒俩在,此行就更有保障了。 官船顺江而下,酒在手,乡愁上头,王彦中吟道:“万里家山路,三更海月楼。离怀脉脉思悠悠,何日锦江春水一扁舟…” 唐玮一杯海棠露下肚,咏道:“窟冻长城雪,蹄穿大漠尘。百战交河道,功成还与人…” 王世义灌着好汉酒,嚷道:“太柔!太柔!还是这句好!黄沙百战穿金甲,不破楼兰终不还!” 八难鄙夷道:“瘴莽之地,哪来的黄沙?晏州僰夷,哪建的楼兰?” 王冲抿着酒,心说虽没有黄沙,没有楼兰,功业却是一样的,仗剑而起,破开心中之障,也是一样的。(…) PS:【1:效用和勇敢效用不同,具体细节后面章节谈。】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