鼎宋_第一百三十四章人心易改钱为利 首页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

   第一百三十四章人心易改钱为利 (第3/3页)

用。也可以融为铜器行销。就宋地这边的商贾而言,也是大利。

    既然两面都是利。之前为何没有这么做呢?

    这就有两重阻碍,一是罗国道路险阻。商贸不通。并不是说真没办法贩运商货,而是流通太弱,没有走出一条宽敞之路。其二就是法令问题,罗国铸大宋铜钱,流入铁钱区,这就大违朝廷之策。

    但王冲以兴文寨对归来州,这两重阻碍就有望解决。

    道路问题,真要有大宗商货来往,便是绝壁。也能搭出栈桥。比如戎州雅州,朝廷以茶换羌蕃的马,不是就生生走出了一条茶马古道?

    而法令问题,这就是私下的勾当了。王冲建议旁甘,将此事从官面上剥开,以兴文商行对旁甘在归来州所建的商行,两家控制私铸铜钱的流向,只要不扩散得太快,遮掩个几年没问题。几年之后。再视情况选择洗白之路。大宋缺铜,铜钱外流很忌讳,内流却是很欢迎的。到时无非也就是朝廷要想办法掌控这条路,可涉及到罗国。该也不敢大动干戈。

    孙江两人默然许久,江崇忽然道:“我记得,朝廷对罗国本就封过矩州和姚州刺史。再封个归州刺史,也没什么。”

    孙羲叟眼中也绽出精芒:“一个州刺史。还是给罗王庶子的,有多大意义?若是罗王愿受朝廷封号…”

    果然是个胆大心厚的主。连江崇也都暗抽口凉气。王冲暗自摇头,这就不止是归来州的事,会影响到与大理国的关系,撼动整个西南。罗王历来都是以儿子,以一小块土地,间接借用大宋的名义,不愿直接受大宋封授,毕竟旁边就是大理国。

    孙羲叟也意识到这事不太可能,失笑道:“只是一说而已…”

    他深吸口气,点头道:“此事无廉访相助,倒真难让朝廷动心,不过,本官还是想见见这个旁甘,听他亲口说来。守正,你可愿为本官搭线?”

    孙羲叟这已是认可了大半,但出于谨慎,他还得亲自出面。

    王冲早与旁甘达成了默契,点头道:“安抚愿行此事,旁甘会到兴文寨来见安抚。”

    两人一怔,王冲竟然说动了旁甘来兴文寨!?真不知是王冲口才太了得,还是旁甘名利之心太重!?

    恐怕是后者吧,不然归来州之事,哪能这么顺畅?孙羲叟这么想着。

    江崇看王冲的眼神却又变了,没有偌大的利益,可办不到此事,王冲到底拿出了什么东西?

    虽然两人依旧各怀心思,但就在这一日,兴文军寨的小厅堂里,孙羲叟、江崇和王冲三人,就归来州献土之事达成了一致。

    离开兴文寨时,孙羲叟抚着王冲的肩膀,憋了许久,才挤出一句话:“守正,本官于你有愧啊!”王冲笑道:“安抚哪里话?安抚辟举王冲入安抚司,这番恩德,绝不敢忘!就算安抚没有此举,为安兴文寨数千生灵,为朝廷定泸南,王冲也当尽心国事,以安抚之急为急!”

    孙羲叟再叹,这话似乎有马屁之嫌了,却听王冲又道:“王冲敬安抚,如敬赵龙图,安抚与龙图都是勇于任事之人,王冲从安抚和龙图身上学到了不少东西!”

    虽然对这两人某些行径很不满,但这话倒还是真诚的。如果给许光凝打六十分,赵孙两人便有七十分,相对的,邓洵武那等人,三十分都不到。

    孙羲叟心中感慨,苦笑道:“可辟举之事,多半无望啊。”

    王冲再拱手道:“王冲年少,还未学成,怎会急于仕途?王冲是感安抚赏识之心!”

    这也是真话,才十七岁,急着当官任差干嘛?更重要的是打基础,学知、名望、财力、历练,这才是基础。

    孙羲叟更用力地拍着王冲肩膀:“好!好好做!我定不负你!”

    赵龙图,你终究是看错人了。

    孙羲叟满腔感慨地走了,江崇找到王冲,目光闪烁不定。

    “守正,我有些不明白,旁甘到底是得了什么利,才会这么主动?”

    他问得很隐讳,意思却很直接,王冲微微一笑:“廉访,你这是代谁问的?官家?邓相公,还是你自己?”

    江崇沉默片刻,低声道:“这里只有武人江崇,没有廉访,没有邓家姻亲。”

    将宇文柏对江崇的描述再品了一回,王冲掏出一枚大观铜钱,默默放在书案上。

    此人可以拉拢,这个坑本来就要找人来一起蹲,也考虑过孙羲叟。可孙羲叟是文官,地位也到了一定层面,这种事很有顾虑,而这个不得志的武人江崇,正合适。

    江崇盯着那枚铜钱,疑惑不语,这就是利嘛,他在问具体是什么利。

    “有些事情想得太深太多,反而忽略了它的表面…”

    王冲悠悠的话语,如勾魂魔音,深深透入江崇心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