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第一百三十九章汴梁初至生枝节 (第2/3页)
年少的官人没少见过,可这么年少,却有实差,这辈子还真没听过… 忽然记起了什么,艄公脸色一变:“上月我们在戴楼门码头的脚店里喝酒时,好像听浑话人说过什么王孝郎?” 船工蹙眉回忆,不确定地道:“是…三王端蔡里那个王孝郎?” 艄公猛一巴掌拍在大腿上:“哎哟,准是他!不就是蜀中来的!?” 舢板已载着三人插入等候的船列中,再看不到身影,老头却揪着胡须,紧张地回忆着自己的言辞表情是不是有冒犯之处,而年轻船工则是脸色发白,他偷瞄得太过明显,那小侍女都回瞪过他,那可是官人家里的女使啊。 这三个各有寸头的小男女,蜀中土鳖,正是王冲、王世义和李银月。收到谕旨后,王冲作好准备,就要只身上京。王彦中却不答应。非要找人陪同,王世义乐得去汴梁开眼界。自不在意又成了王冲护卫,李银月也当仁不让地继续作随身侍女。 罗蚕娘本要争着去。可王冲毕竟是去应卯,不是去游玩,李银月总算懂事些,还知道人前该摆什么样,罗蚕娘在待人接物上就差得多,跟王冲去汴梁就是个大包袱,被教训了一通,不得不留下。 三人自江安乘船东西啊,出夔州。过三峡,经荆湖北路的归州(秭归)、当阳,荆门军,北上到京西南路的襄州(襄阳),再至邓州、南阳,到京西北路的颍昌,再由惠民河直溯汴梁。一路跋涉接近两个月,水陆变换。王冲即便是因公上京的官人,靠着驿卷。吃住都在驿馆,有时候还能顺路蹭蹭官船,也累得够呛。 到了惠民河后半段,没能蹭到官船。只能租民船,本着小心行事的原则,王冲没有显露官人身份。眼下已到汴梁城,再没必遮掩。才有刚才那番对话。自然不清楚吓着了艄公父子,而且也想不到。这对普普通通的船夫父子,竟然清楚他的来历。 上岸入城,王世义和李银月震撼于汴梁城的雄伟壮阔不提,此时汴梁天寒,街上行人不多,却也足以让这两个土鳖心簇神摇。而对王冲来说,无非也就是成都的扩大版而已,若是论人多,前世黄金周假日,出门就是世界波,早见惯了。 三人直奔城南驿馆,被安顿在左右各有一间仆房,还内套一间小厅的上好套房里,王冲正在纳闷,驿丞亲自领着驿卒端来一席酒菜,一揽色香味,绝不止三百文,更让他讶然。 “不知是修职到京了,未曾出迎,恕罪恕罪!” 驿丞虽是吏员,却已见惯了达官贵人,不乏宰执,却对王冲毕恭毕敬一个长拜,言语也绝非客套,让王冲隐有所悟。 不过,自己的名声,竟然传得这么开了? 驿丞的安排远超他该享受的,他很坚决地辞却,辞不得,就掏钱。他入京,是抱着进龙潭虎xue来的,可不愿留下一处破绽。 “何驿丞的好意,王某心领了,他日定有相报。” 再回了这么一句,终于让既有些惶恐,又有些恼意的驿丞安下心来。 王冲装作好奇地问:“王某不过蜀中微末,怎的入了何驿丞尊耳?” 何驿丞笑道:“当天的朝堂之事,第二天就能传遍汴梁,更何况,下官这里,本就是消息来往之地。修职年方弱冠,便任安抚司机要实差,这可是百年来的头一遭,下官怎会不知?” 年少归年少,也不值得你这么用心巴结吧,是知道王黼在挺我,把我当作王黼的亲党? 王冲当然不会直接问,而是委婉地道:“王某真是愧不敢当,就不知京城父老,是怎么议论此事的,是不是也在戳王某的脊梁,说王某是幸进小人?” 何驿丞这种人何等老jianian,哪会顺着王冲的话吐露实情,就捻着胡须,高深莫测地道:“修职之事,连浑话人都已说开了。修职若有心,可以寻家脚店,让那里的浑话人说说。这两月里,修职和几位相公的事,给足了浑话人说话的资材。” 这真有些出乎王冲意料了,几位相公?还不止跟王黼有关? 吃饱喝足,王冲便招呼两人出门,既将汴梁当作了血rou磨坊,上磨前,总得把事情打探清楚。 华灯初上时,即便已近立冬,也只是街道上冷清,酒肆里依旧喧嚣。只因靠近驿馆,没什么正店,也不见瓦肆,更没有莺莺燕燕凭栏娇唤。毕竟是官人来往之地,耳目众多,吃私酒容易惹闲话,招妓更与法不合,总得把面子作足了。 循着何驿丞的指点,三人来到一家门面颇宽,装设却寻常的酒楼,店招上写着“三千脚店”看这名字,不是店主名字叫某三千,就是说这里消费最高不过三千钱。 既是一般脚店,就没有说书先生和曲娘坐堂,也就只有浑话人在这里“走xue”浑话人是在说书和唱曲之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