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火中原_第三章初战 首页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第三章初战 (第2/3页)

打成这样已属不易,弟兄们都辛苦了。刚才大家也都看到了,小旺子说的不假,确实击中了一架敌机,我们马上派搜索队到山上去搜一搜,看看它掉没掉在我们的地盘上。小鬼子既然来了,肯定不会就这么善罢甘休,大家准备好,估计他们很快会再来的。”

    晚间,兵工厂会议室,李待琛坐在会议桌前摆弄着何武庭他们从山上捡到的一只皮手套,手套上印有“昭和12年横须贺军需厂阪野井”字样。何武庭正在报告今天下午的防空作战情况:“已查明,厂区内共落弹14枚,无损失。厂外东北沙集落弹13枚,老百姓被炸死炸伤数十人。据河防部队消息,被我们击伤的那架敌机冒着浓烟低空掠过它们的阵地,在北岸附近坠入了黄河。”

    李待琛抬头看看陈浩:“你说在上海战场上一次也没有打下过敌机,来这里第一次防空作战就揍下小鬼子一架96式。不错嘛!”

    陈浩显得有些惶恐,急忙起立:“报告长官,这主要是徐亮副队长的功劳,卑职治军无方,军纪不严,部下擅自开炮,不然…战果会更大一些。”

    “好了,你们要随时做好战斗准备。我曾在日本留学多年,对日本人还是有一定了解的,他们肯定要报复,而且下一次敌机的数量可能会加倍,你们千万不可懈怠。此次击落敌机,奖励你们防空分队大洋三百元。”“谢李长官!”“好好干!”“是!”李待琛又对宋健彦说:“宋处长,报告一下搬迁情况。”

    “本厂经过近来紧张拆卸、装运,现大部设备已平安运抵汉阳,吴博士他们的人员已全部随设备撤走。我们的其他技术人员也已撤走三分之二,现只剩下枪弹、炮弹车间的设备尚未撤退。今晚开始本厂全部停产,全面拆卸剩余设备,三天内本厂设备将全部拆卸装车完毕。”宋健彦报告道。

    “要动员一些重要工种的技术熟练工人随厂撤退。唉,故土难离呀。”李待琛扫视一眼与会者,若有所思。当时巩县兵工厂有职员116人,正式工人2830人,临时工1622人。职员及其家属将全部随厂撤走。临时工的工作技术含量较低,全部就地遣散。正式工人怎么办?

    “报告厂长,据初步了解,很多工人不愿随厂撤离。有些愿意随厂撤退,但是要求带家属一起走。”庶务处王处长报告。

    “凡愿意走的,一律同意他们带家属转移,但是对个人搬家的行李必须限重!待设备和工程技术人员全部撤离后,开始组织愿意走的工人和家属撤退,届时防空部队分批上车,随车防空,掩护撤退。”李待琛道。

    “是不是安排防空部队随最后几批设备走?”宋健彦问。

    “不,让防空部队留下来继续和敌机周旋。”现在看来,敌人还不知道我厂已经大部转移的情况。我可不想让他们知道得太早,那样路上可就不安全了。大队工人和家属一走,就无密可保了。有高射炮跟着大家走,可以起到安定人心的作用。“李待琛道。

    “这里局面已大致确定,李厂长您是不是先到汉阳?咱们厂的大头现在已经在那边了。”

    “不,我在这里,最后一批走。汉阳那边,你宋处长先去代表我负责。另外,赶快叫厂里的木工仿制8门假高射炮,要尽可能逼真,等我们全撤走时,布置到原高炮阵地上。”

    德川好敏最近有点烦。从寺内大将那里接受了轰炸巩县兵工厂的任务后,他立即回到自己的司令部,准备抽调第三独立航空中队去执行这项任务。这第三独立中队是一个重轰炸机中队,配备的是当时日本最先进的96式轰炸机,这种轰炸机最大载弹量仅800千克,最大时速才300多公里,这和大战后期的轰炸机如美国的B-29相比,那简直就算不得轰炸机,但是在二十世纪30年代中期的现役飞机中却算是先进的机型。第三中队刚准备去轰炸巩县,方面军司令部紧急通知德川,第五师团板垣正四郎部的两个联队在山西平型关附近遭到中国军队伏击包围,要求德川立即派轰炸机支援。

    现代战争的确不能只计算双方的兵员比例。抗战中,仅日方对我方的空中优势一项,就大大抵消了我方人数上的优势,跟何况敌人还有其方面诸多优势。战争后期,我方掌握了制空权,在滇西、缅甸、桂北、湘西等地,美械装备并受到正规现代战争方式训练的我国青年学生军,打日军也是如秋风扫落叶一般。这是后话不提。

    却说德川接到上司命令,急令其手中当时唯一可机动的独立第三中队飞赴平型关助战,这是1937年9月25日的事情。德川好敏派出战机后,心中直嘀咕:“准是冈部这个胆小鬼把情况搞错了。望风而逃的支那军队怎么可能主动进攻,而且还企图吃掉日本皇军最精锐的板垣第5师团的两个联队?不可能,这绝对不可能!冈部怎能编出这种天大的笑话?这个就会耍笔杆子的家伙,他那些个鬼理论有个屁用,尽是些骗人的玩意儿!打仗靠的是武器和意志。可恨这种人居然也要被晋升中将和我德川好敏平起平坐?听说还有可能就任独当一面的驻蒙军总司令,大本营真是瞎了眼!”想到寺内对冈部的偏爱、偏袒,德川感到愤愤不平。

    三中队返航后的报告大大出乎德川的意料,当飞机赶到战场时,中国军队已经冲下山与日军展开了白刃格斗,双方纠缠在一起拼死搏杀。飞机低空盘旋,双方士兵的面孔都看得清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