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第四章 (第1/3页)
第四章 日子像是水面的涟漪,圈圈泛起后,又无声无息地逝去,曾经发生的战火,像昨夜的星斗,天明即隐,晨光乍现,又是一日晴。 入秋了,长江雨岸变色的叶木渐渐染上秋彩,白九江出发东下的战船,-艘艘安静地划过江面。 -路西进的伏羲营大军,先后战败在洛阳与九江,赵奔战败后,江南情势下变。 太子玄玉弭平晋王之乱,建羽皇帝止即下旨续剿信王,原本驻守京畿的盘古营,奉命代轩辕营南下顺江东进,与自九江反攻至丹阳的轩辕营守军在采石会合后,大军逼抵丹阳。 前后不过数年,丹阳城再次遭大军包围。 守在丹阳城内的德龄,虽有以前南军为班底的城军可据守,但在联军包围丹阳城的这些日子来,德龄除了守城外,并末派出城军迎击,他只是在等,他在等一个能让他做出决定的消息。 突破万难才入城的嵇千秋,在德龄等待的目光下出现在他的面前。 听完了嵇千秋所带来的消息后,德龄愕目以对,难以相信此事的他,不禁要向嵇千秋再确认一次。 “确定是他亲手杀了尔岱?”这怎么可能是玄玉会做之事? “是。” 一时之间难以接受这事实的德龄,在殿中来回踱步了一会后,心烦意乱地再问。 “父皇有何反应?”亲刃手足,此事非同小可,最爱颜面的父皇应当不会不在乎全朝大臣的责难,当然父皇更是介意,天下人如何看待这位甫当上太子就痛下杀手的新太子。 嵇千秋的面色有些惨淡“圣上圣谕,晋王兴兵造反,死不足惜。” 烦躁的步伐顿止,德龄动作极为缓慢地转首看向嵇千秋,总算是摸清了父皇为何愿让玄王杀了尔岱。 父皇是决心要杀侗榜样给他看。 “开城门。”等到了个答案后,早就做好准备的德龄沉痛地合上眼。 “王爷?”还以为他要战到最后一兵一卒的嵇千秋,不敢相信这会是他考虑过后的答案。 他不得不识实务“赵奔已死,我亦失了最后的筹码。”纵使眼下他能守住丹阳,或是派军击退敌军,但日后父皇定会再派出轩辕营或是更多联军齐下丹阳,到时,他仍是得降。 “难道王爷就这么出降?王爷,您要三思哪!”不忍多年来的心血皆毁在这上头,更担心德龄的安危,嵇千秋不赞成他就这么束手待毙。 德龄面色凝重地说着“我若不降,就算到时父皇能网开一面不治我欺君、造反之罪,玄玉也定会杀了我。” “太子怎会-”他才想反驳,却迎上了德龄那双笃定的眼。 “他会的。” 嵇千秋登时愣注。 “他会。”向来最定能忍的玄玉都可亲刃尔岱了,对他又何需手下留情?当年是玄玉在他战败后救他一命,如今放眼国内,灵恩与尔岱死 了,凤翔永不见天日,只要除掉他,就再无人能够成为玄玉的心头大患,若是他不从,相信玄玉定不会吝惜收回当年曾欠给他的一条命。 嵇千秋慌张地问:“可…可就算出降,王爷不也是死路-条?” “说实话,我不了解玄玉的心思?”他没把握地摇首“我不知,我若出降,他究竟想如何处置我。” 或许,在他被押至长安后,玄玉不会阻拦父皇下旨杀他,可他又隐隐觉得,只要他降,玄玉就有可能留他一条生路。他一直都记得,当年灭南之战他负伤带伏羲营退至贵安时,没降罪于他的玄玉,在他耳边所说的安慰话语。 玄玉的有情与无情,不是只在一念之间,也并非单凭个人好恶,玄玉是在看人。尔岱之所以会死,是因乐狼,也因尔岱直接威胁到父皇与长安的安危,他若要玄玉不杀他,他得让玄玉有个不杀他的台阶下,在玄玉得依父皇的旨意变狠之前,他必须让玄玉能说服自己不需这么做。 话说回来,其实,他并不是挺在乎自己的生死,早在出兵之前,他就有了兵败后一死的觉悟,现下他之所以不能死,是因他担心在他令下叛变的伏羲营,会在父皇的盛怒之下,跟着他一道走上黄泉。来到丹阳这些年来,他是花了多大的力气,才重新打造了-座新的丹阳城与伏羲营?他不愿让这座丹阳城再次走回战后的前路,又再次遭战火所摧折。 “王爷…”还想劝他回心转意的嵇千秋,在德龄不语地朝他扬手示意他别再多说时,只能无奈地把嘴合上。 走至殿窗瞧着外头的景色,德龄聆听着穿梭在丹阳城里的西风风音,他一直都觉得,这座丹阳城是属于秋色的,每到离别的秋日,城内总是枫红似火,璀灿得一如彩墨所绘的画眷。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