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第二十三章相见不识1 (第1/2页)
第二十三章 相见不识1 公元1232年,即绍定七年初夏,杨太后在大宋太庙病逝,被理宗追谥为“恭圣仁烈皇太后” 我再次来到临安城护城河边的那座小宅,又是鲜花盛开时,满院飘着花香。敲开熟悉的大红色厚重木门,开门的仍是那位叫做凤丫头的姑娘。 “少夫人来啦!” 她,仍然保持着相同的动作,坐在葡萄架下,对我的出现已经是极其地习以为常。只是今日,我不再是单纯地来看望她。 “老夫人,今日,我是来带您离开的。” “离开啊!”她似乎没有一丝的惊讶,语气平淡地重复了一句,表情却有些欣慰地笑了。 “老夫人,我带您去见您的昀儿,我要给他一个惊喜。” “呵呵呵呵…好…好…”她笑着,也不多问,身体却挣扎着站起,颤巍巍地撑起拐杖,一只手却在四周留恋地摸索着,摸索着,似要将这里的一情一景,都深深地刻入脑海之中。 带着皇上的母亲,一路欣喜地回到皇上的崇明殿。特意让董公公免了通报,我扶着她悄声走进大殿。 这些年改革治国,大宋逐渐恢复了昔日的繁华,只是皇上比以前更忙碌了,常常为了看折、巡视而忽略了休息,这也是我所担忧的。此刻,他正坐在案前,低头冥思苦想着什么。 “皇上…”我轻笑着低呼一声,他的嘴角随即向上飞扬,抬起头来,他的笑容就立即凝固。 “母亲!”短暂的震惊之后,他立即自案那头起身,向我们走了过来,接着将目光转向我,愣愣地问“你为何会和我的母亲在一起?你如何认识我的母亲?” “呵呵,很久很久以前,皇上去护城河边的小院,正巧被臣妾我给瞧见了。”我得意地笑。 “呵呵呵呵…”忽然,一直默不作声的老夫人发出一阵低笑。 “咦,老夫人,你为何不惊讶我竟认识您的昀儿?”我觉得纳闷。 “你这孩子,还叫我老夫人。这些年,昀儿每次看望我,都跟我讲道清,而道清你呢,每次来我的小院子,又会冷不丁地说起我的昀儿。我这老太婆,眼睛是看不见了,可没糊涂啊,呵呵呵呵…”哦!我跟他面面相觑,原来这个世上看得最透彻的,是他的母亲… 接皇上的母亲回宫相聚后不久,皇上便颁令册封母亲为“昭和皇太后”入住离我不远的太后宫。 下个月初十,就是皇上三十诞辰。皇宫很久没有热闹过了,皇上也想趁这次好好宴请文武百官,顺便广邀周边邻国的帝王、王爷携眷参加,趁机促进边境的和平和发展。可以想象,这段时日宫里会有多忙,当然除了我,如今这后宫之中唯一的正主闲人。 小西湖边,悠闲的我干脆拿起鱼竿钓起鲤鱼来。皇上已经答应我,等忙过了这阵,会带着我出宫游览大宋的山河美景,我期待着。 “哎呀,小姐,原来你在这儿啊,宫女和公公们都在找你呢。”琉璃真是神通广大,这样也能被她找到。 “找我?有事么?”我轻声问,不悦地白了她一眼,都怪她,否则刚才那条大鱼就要上钩了。 “唉,还不是皇上诞辰的事,都在等着小姐你安排呢。”琉璃那丫头过来就强行拿走了我手中的竹鱼竿,也不管我这个皇后娘娘是否同意。唉,刚才还以为自己是整个后宫唯一的闲人呢。 无奈地回到德喜宫,乖乖,宫女们都已经排成长长的队伍在等我了。琉璃特意搬了太师椅让我坐在大殿中央。坐定后,我向下面招招手,开始回答她们一一提出的问题。 “皇后娘娘,下个月的酒,您说是用开封酝酿的女儿红,还是黔州的…” “就开封的吧!”我打断她,向下一位挥手。 “皇后娘娘,宴请大殿用的丝绸是用大红的好还是紫色的好?” “紫色吧,紫色在我朝中最为庄重与尊贵。”这个皇上,遣走了后宫所有不相干的人,竟连多余的女官都一并送走了。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