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
第3节 (第3/3页)
下,黄炳中指着墙上的司机名单:"看看,看看,原来王德年龄大了,不开车了。其实也才50嘛。老子现在才48,怎么就…这不行,不行,我得上去找姚和平去。" 黄炳中说着就上去了。毛旺对李红旗说:"王德原来是程书记的司机,程书记觉得年龄大了,出去不太合适,就换了鲁小平。王德就回家了,每个月来伸两次头,连班也不上了。" 李红旗坐上来,他想开车,但是他不想以这种方式开始他在县委办的开车生活。但是,这由不得他,领导定了,一定有领导的道理。最好的办法是执行! 毛旺说出去有点事,走了。过了半个小时,黄炳中下来了,脸上竟然挂着笑,说:"红旗,我可不是对你。我对事不对人。别记着啊!" "不记,不记。"李红旗递过支烟,黄炳中点了,道:"我知道这都是鲁小平出的坏点子。跟我玩,还早呢。你看着,我一定会让他吃亏的。" 李红旗朝墙壁上鲁小平的名字看了会儿,也是直直横横,一笔一画,没什么区别。从上班到现在,他还没在办公室见过鲁小平。只是在大厅里遇见过。鲁小平曾问他跟李一然是什么关系?他说李一然是他叔。鲁小平说:"难怪,难怪。程书记跟一然局长是老关系了,没有程书记说话,最后还不一定能定下来呢。" 事实上,李红旗知道,叔叔最后找了程杰之。姚和平一直推说不好平衡,最后是程杰之出面,说:"老李都退下来了,侄子安排作为他退下来的最后一个要求,没什么特殊情况,不就答应了嘛!有什么问题,我找怀仁书记。"姚和平一听这话,自然乐得做顺水人情了,马上给政府那边分管编制的常务副县长王成山说了,说是杰之书记定的。王成山自然同意,事情很快就办妥了。所以,李红旗虽然嘴上不说,心里还是感激程杰之副书记的。昨天上班,他特地到程书记办公室,向程书记道了声好。程杰之说:"我跟你叔是老同事了,当年他当副局长,我还是办公室主任呢。" 鲁小平平时不喜欢说话,也不太和其他司机接近。这种性格,似乎就适合跟在程杰之副书记后面。程书记分管组织人事,要的就是纪律。不太说话的人有好处。但是,这种个性,跟小车班的其他师傅们就有隔阂了。黄炳中说:"那个鲁小平最阴,搞得像地下组织部长一样。" 大概是黄炳中吵了下,李红旗的方向盘仍然没有扶上。黄炳中继续给姚和平开车,鲁小平也还是给程杰之开车。不过,李红旗感到整个县委大院最近明显地安静了。 也许是因为秋天深了的缘故吧? 秋天一深,湖东县委大院里的香樟树,愈发地碧绿了。香樟的绿不像别的树和草的绿,它们的绿是跳跃的、浓烈的,奔放的;而香樟的绿却是沉静的,隐秘的,甚至有几分冷漠。李红旗有时喜欢到香樟树下站一会儿,香樟的清香让他想起农村土地上的气息,也容易让他怀念部队里绿军装的感觉。 已经上班一个多月了。 工资发了一回,他的工资不高,1000多块钱。他马上送了300回家,另外用300买了身衣服。其余的除了留了300在身上零花,都放在婶婶那儿了。 李一然问李红旗,分到哪个领导了。李红旗把情况说了,李一然想了会儿,道:"这事不行,不能老拖着。这样,还得去找一下姚主任。另外就是小车班长,看来老黄也了得,不能小看。" 李红旗晚上就包了两千块钱,到了姚和平家,姚主任不在,他把信封丢了下来。然后又到黄炳中家。黄炳中一见李红旗,故作一愣,问:"红旗怎么有空来我这儿?" "早想来了,早想来拜访班长。"李红旗说着将烟和酒放到门边的小桌子上。 黄炳中瞥了眼,笑道:"来这儿还搞这一套?" 李红旗说只是点意思,谈不上说的。两个人坐下来,就谈到李红旗开车的事。黄炳中说:"快了,快了,我给你想好了路子。快了。" "怎么个路子?"李红旗抽了口烟问。 "是我向姚主任建议的,县委小车班的师傅也要有轮岗意识。干部都轮岗,我们怎么不轮?因此我建议从你开始,轮岗。也就是除了秦书记的师傅外,从杰之书记的师傅开始,一个个往下轮。第一个是你轮鲁小平,轮岗一年。然后是鲁小平轮吴坤,也是一年。轮到下来的,就在办公室打长差。这样不就活了?每个人都跟领导,每个领导都能接触不同的师傅,多好!" 李红旗心想,黄炳中这个点子还真不简单。有理论根据,有实践依据,冠冕堂皇,却又用尽心思。难怪古人说:衙门里的老妈子,也能讼。果真不假啊! 这样过了一个星期,有一天早晨,薛茵科长又找到了黄炳中,告诉他让李红旗去给杰之副书记开车。同时,将办公室出台的县委小车班司机轮岗制度的文件,递给他。黄炳中一笑,把文件递给李红旗。 李红旗心里激动,脸上却尽量忍着。算起来,这是他到县委办报到的第五十四天了。 方向盘,他看见了方向盘,在他面前实实在在,他扶上去,立刻就有一种熟悉透了的老朋友的感觉。他心一暖,两只手在空中转动了起来…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