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极游龙_第六章漏网之鱼 首页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第六章漏网之鱼 (第3/4页)

片刻间便发发可危。

    许姑娘很幸运,正危急间,身后伸来一只大手,格开一把临头的钢刀,顺手把她拖至身后,一冲之下,拨翻了两个冲来的人,到了行将昏厥的申菡英身旁。

    对面的无上散仙看清来人是杨一元,吓了个魂不附体,排开人丛窜走,望影而逃。

    杨一元把申菡英接过,还带着她冲到房门口脱出重围。

    杨一元重回斗场,他不用剑,把申菡英的剑插在腰带上。一双大手左挡右格,把挡路的人纷纷拨开,避免与人缠斗,在场中八方游走。

    他找寻两个人,吕飞琼和妙观音。

    共碰上四个女人,都不像他要找的妙观音。

    他不认识妙观音,想像中,必定是三十上下的美艳女人,至少与那位绛羽飞天不相上下。

    总算不错,找到了陷入苦斗的吕飞琼。

    夹攻吕飞琼的有两个人,行穿着打扮,他看出一个是摩云神手的爪牙,另一个穿夜行农,显然是百绝头陀的助拳朋友。

    吕姑娘成为两方人士袭击的目标,其实这两个人也不知道她是哪一方的人。

    三支剑互相乱砍,已谈不上招式,也没有内功外功之分,精力都耗尽大半,没有余力运功了,反正见人就出招乱砍,有时甚至向自己人身上招呼。杨一元从斜刺以窜到,蹲下伸脚一踹,把穿夜行衣的人绊倒在地,长身而起。

    吕姑娘已昏了神,看到人影欺近,本能地一剑猛砍,向近身的任何人挥剑。

    他向侧一问,扭身挽住了吕姑娘的小蛮腰。

    “跟我走,把剑抓牢。”她听到熟悉的叫声,心神一懈,几乎连举步的力量部消失了。

    同时,也大喜过望。

    杨一元拒绝帮助她们,岂知在生死关头,杨一元却出现在身旁,她兴奋得热泪盈眶,一手紧挽住杨一元的肩膀,任由杨一元带着她往室门冲。

    在南阳途中,是她任性地逼迫你一元,而生死关头,杨一元却不念旧怨救了她。

    “快走。”杨一元将她推出门外“许姑娘已将申姑娘带走了,必须快速离城,快!”

    “杨爷…”她软弱地低唤。

    “我要去找妙观音,你自己一定可以出城,”杨一元将申菡英的剑递给她,随即消失在练功房内。

    她向房内瞥了一眼,街面突然传出一声频死者的叫号。

    一咬银牙,她急急走了。

    已点燃的四盏大灯笼,在双方激斗中先后熄灭,当最后一盏灯笼熄灭后,练功房漆黑一片。

    恶斗随最后一盏灯笼熄灭而终止,人都走散了。

    血腥刺鼻,共留下十四具尸体。

    百绝头陀一群人,从西关越城撤走,十五个人前往刘家,撤出时只有九个人,所幸把四具尸体与两个重伤的同伴带出来了。

    走上西行的大道,百绝头陀气愤填膺。

    “道宏道友,那姓杨的混蛋真的在刘家出现了?”头陀向无上散仙恨恨地问。

    “没错,是他。”无上散仙像惊弓之鸟,犹有余悸“本来贫道眼看要擒住那朵奇花的,被…被他突然冲出把那女人救走了。”

    老道不说出望影而逃的经过,以免被头陀讥笑。

    “那么,极乐仙姑三个人…”

    “可能遭了毒手,法兄。”无上散仙抽口凉气,打一冷颤“也许,该派人到南关外的颖阴老店打听,如果已落在那孽障手中,必须尽快加以援救。法兄,你只有两个门人,已没有多少岁月让你再调教几个如此出色的得意门人了。”

    “我去走一趟。”走在后面的阴山鬼王自告奋勇“那小杂种太过狂妄,我愈想愈不是滋味,夜间已无所顾忌,我要毙了他的出口怨气。”

    “道兄可否随邓施主走一趟?”百绝头陀向无上散仙请求,希望老道能随阴山鬼王走一趟颖阴老店,打听消息或者制造机会救人,他自己却无意亲自跑一趟。

    无上散仙最怕见杨一元,见面有如老鼠见猫,头陀不知道他内心的恐惧,却请求他跑一趟颖阴老店,从杨一元手中救人,简直是开玩笑。

    他希望头陀亲自前往,却弄巧反拙啦!

    他不能暴露心中的恐惧,不由心中暗叫苦。

    “好吧!贫道就随邓施主走一趟。”老道硬着头皮应允,也觉得阴山鬼王应该可以挡得住杨一元,反正阴山鬼王是主将,他不负责策划责任轻,只要放聪明些见机行事,定能逢凶化吉的。

    “咱们这就走。”阴山鬼王更不知老道心怯,挟了托天叉向南越野而走。

    老道提心吊胆跟在后面,心中向神灵祷告,希望神灵保佑极乐仙姑三个人平安大吉,不要落在杨一元下中,他就用不着和杨一元拼命了。

    两人一走,只剩下七个人了,除了百绝头陀之外,都得背一具尸体,或者一个受伤的同伴。

    那位穿紫红色夜行衣的美丽女人,也背了一个受伤的中年女伴。

    这是通向西乡的大道,至西湖约十里路左右。许州一霸摩云神手的田庄,就在西湖左近。

    百绝头陀一群人,匿伏在距城三四里的一家农舍内。

    前面路左岔出一条小径,穿越两里左右的枯焦田野,那座三家村在星光下显得孤零零地,最北面的那家农舍,就是他们藏身的住处。

    一阵忙碌,其他两家农舍人不敢外出,已经是四更时分,不可能有人外出。

    一个人影,就站在晒麦场旁的大槐树下,不言不动像个石人,留意农舍内灯光明灭的情景。

    他是杨一元,是从八忠坊刘家跟来的。

    他并不急于登堂入室,让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