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第03章 (第3/5页)
的忍耐和宽容,又包含着时间严酷的不可逆性。她祈求得到一个向他倾诉愧疚的机会,而他却说——没必要。既如此,命运又何必让他们在这黑夜的、狼坑不平的异国公路上相遇呢? 杨燹想起第一次见到她,就是在这里,这个大银杏树下的小邮局。她当时双手捏着一只雪白的信封,放在胸口,象易卜生笔下的索尔薇格——假如那封信换成一本《圣经》的话… 怎么又去想她?杨燹把自己的思绪强行扭送到现实中来。他身边走着的永远不再会是她,而是黄小嫚。 黄小嫚,别人叫她“小耗子”这是个可怜的姑娘。她生得十分矮小,脸色黄巴巴的,并显出一种奇怪的老相。她打量任何东西都怯生生的,即便对将与她终生为伴的杨燹也绝不敢正视。她常常趁他不备时从斜下方发来窥探的目光,而当他打算与之交流,她却又眨眨眼把目光掉开了。她尤其害怕杨燹向她注目,每当这时她就近乎可怜巴巴地笑笑,那意思象在说;别瞅我,我可没什么值得你瞅的。 他要和这个被人称作“小耗子”的姑娘结婚。这是他的选择。两年前,他收到乔怡从北京寄来的信,信不长,语气也很淡漠。这个聪明的姑娘虽然绕开一切情感暗礁,目的地却十分明确——企望恢复关系。她在信中不动声色地为自己说情。他没有回信。他何尝不想回信?但那时他已在黄小嫚和她之间作了选择。他无法让自己信服这选择没有痛苦。他甚至恨恨地想:将来哪个家伙得到乔怡,他可是走运透了。这选择本来还算平静,可她偏偏在这时候出现了!他警告自己:当心,你要乱套了。 “冷吗?”他稍稍弓下腰,替黄小嫚紧紧领扣。 她眼神躲躲闪闪,笑起来也迟迟疑疑。她意识到自己的病态,因此释放每一种情绪时都十分警惕。尤其是笑,她总是竭力抑制着,生怕一发不可收拾。她从小至今何曾真正笑过?老天真会作弄她,居然让她在病中没完没了地笑。那笑声杨燹从来不敢去回想。 走着,杨燹又忍不住回头望了望那棵大银杏树…从第一次见到乔怡,从他和她相互对视的第一眼,杨燹就预感到和这个姑娘之间将发生什么。 她——这女兵站在大银杏树下,等着邮局开门。什么信,这么急?她的脸太白了,双颊没有他理想中那种少女的红晕。她可不是他素来欣赏的那类少女形象。说实话,她倒象个头一次瞒着嬷嬷跑出来的小修女。军装在她身上显得发飘,军帽下居然没有一根“刘海儿”他鬼使神差地在不远处停下脚,定定地打量起她来。 过了一会儿,她转过脸,对他这种不太礼貌的打量感到吃惊,甚至有点恼火。 “请问,你大概是XX军宣传队的吧?”这时非说句什么,两个人就都有台阶可下了。 她却依然看着他,不做声,眼睛很聪明地闪了闪,仿佛说:别来这套了吧——与姑娘搭讪一般都这么开始。 “对不起,请问灯笼巷5号往哪里走?” “往前,再往右。”她眼光落在他那方方正正的背包和一把中提琴上。 “谢谢…” “不用。可你说的是本地话呀。” “本地话怎么了?” “本地人难道不知本地有个灯笼巷?” “我哪能大小巷子全知道?” “灯笼巷好象不算太小…” 他哑然一笑。这姑娘及时识破了他的诡计。 “你看上去象个舞蹈演员…”他换个话题,但立刻又后悔了。这句话听上去象愚蠢的讨好。 她又不做声了。嘴唇抿得很紧,那是不太善于给人快乐的嘴唇。 “我们以后在一起了…我是从九〇七农场调来的。”他奇怪自己哪来如此强烈的表现欲“哎,你叫什么名字?” 她微笑一下,这一笑也似乎半天才拿定主意:“没必要哇…” “没必要?” “我们…”她看一眼他的中提琴“好象不同行?” 她语调很轻,象是在征求你的意见。她不漂亮,倒比漂亮姑娘更傲慢。当她从邮局走出来的时候,看见他还没走,她脸上显出不出所料的表情。 杨燹越发觉得自己象个蠢小子了。他笑道:“我想让你带路。” “行。” “你这么早就来发信?” “是给mama的信呀!” mama的信得赶第一次邮班?她mama一定很慈爱或很严厉。不料她否定地摇摇头,说她mama两者都说不上。“但除了看我的信,她没有更好的事可做。”她说这话几乎不带任何感情色彩。杨燹顿时想;这点倒和我颇象。 “我来帮你拿点什么吧?”她说。 “不用,我没什么体面东西让你拿。这把琴也太破了。” “你是来拉中提琴的?” “会一点儿。” “有意思——‘一点儿’。”她那南方姑娘的舌头生硬地卷着。 “你说什么?” “没什么。”她显得漫不经心。杨燹觉得他并没有引起她重视,不免有点丧气。 过了一会,是她先开口了。 你在九〇七农场干什么呢,那儿需要中提琴?” “当然不需要。不过我也会一点儿别的,譬如发酵饲料,或者高山苹果改良嫁接。” “那也是‘一点儿’?多大一点儿?” “无可无不可。” 他穿着两个兜的军装,这与他浓黑的胡茬挺不相称。六九年冬天,他拿着尚未复职的父亲的亲笔信跑断了腿,但任何一个“老关系”都相当客气地拒他于门外。碰巧他“修地球”的大队邻近有个解放军农场,就是他刚才说的“九〇七”正四处招募业余文艺骨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