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第二十一章 (第3/4页)
说,不以人废言;英文谚语说GivethedevilhisJue.不掩没恶人的长处。英文这句谚语在十六世纪就有了,我认为它说得比中文细腻。因为不以人废言的重点,自该是指恶人说的,好人的话自然不会被废,唯有恶人的话,即使说对了,也往往因出自恶人之门,而予作废,以致恶人的全部言行,都一律遭到否决。这样全部否决,我总觉得漏了点什么。" "你替恶人讲公道话,相对的,你对好人也会有意见吧?"君君问。 "当然有。人们从小就被教育做好人、训练做好人,长大以后,有的自信是好人、有的自许是好人、有的自命是好人,他们从少到老、从老到咽气,一直如此自信、自许或自命,从来不疑有他,但是,好人、好人,他们真是好人吗7深究起来,可不见得。事实上,世间所谓的好人,其实他们坏得真够瞧的。好人怎么会坏呢?会坏,我举出三点主要的。好人的第一坏是:不敢与坏人争。他们怕坏人,因为怕,所以不敢与坏人争。天下坏事的造成,有两个原因,一个是坏人做坏事;另外一个是好人容忍、坐视、甚至默许坏人做坏事。结果呢?有能力或可能有能力的好人,在有机会或可能有机会的时候,放弃了打击坏人、阻止坏人作恶的行动。于是天下的坏事,也就一件一件的蔓延起来了。所以,不客气的说,壤事不全是坏人做出来的,其实好人也有份。容忍、坐视、甚至默许坏人做坏事,乃是使坏事功德圆满的最后一道手续,好人之罪,是不能免的。好人的第二坏是:以为独善其身便是好人。好人最大的毛病,乃在消极有余,积极不足;叹气很多,悍气太少。结果他们所能做的,充其量只是独善其身而已,绝不是普渡众生的好汉。但是最后,坏人并不因为好人消极叹气就饶了他们,坏人们还是要欺负好人、强xx好人,使他们连最起码的独善其身也善不好、连佛教中最低级的自了汉也做不成。最后只得与坏人委蛇,相当程度的出卖灵魂,帮着坏人张其恶"或扶同为恶。这真是好人的悲哀,好人所以独善其身,其实是一种相当成分的自欺。这种自欺,原因在好人以为独善其身便是好人人格的完成,其实,这一完成,还差得远哪!为什么?因为好的完成,必须是向外性的,而不是向内性的。顾炎武说他不敢领教置四海穷困而不吭气、反倒终日讲道德教条;林肯说他无法认同一半是奴隶一半是自由人的长久存在,都在说明了道德上的向外性。老罗斯福打击财阀,推动反托辣斯政策,坚信如不能使个个过得好,单独那个也过不好(ThiscountrywillnotbeareallygoodPlaceforanyofustoliveinifitisnotareallygoodplaceforallofuslivein.)就是这种向外性的伟大实证。以独善其身自欺的好人,他们自欺到以为独善其身便是好人了,其实是大错特错的。因为坏人是向外性的,好坏关系是一种此长彼消的互斥关系,自以为独善其身便是好人的,就好像踩在粪坑里而高叫自己不臭一样,这是不可能的。好人的第三坏是:以为心存善念便是好人。当独善其身大行其道以后,伦理学上的动机派便成了好人的护身符。动机派的走火入魔,判断一件事,不看事的本身,反倒追踪虚无缘渺的动机,用动机来决定一切。孟子说:乃若其情,则可以为善矣,乃所谓善也。俞正勰直指孟子说的情,就是事之实也无异指动机就是事实,一切要看你存心如何:存心好,那怕是为了恶,也虽恶不罚;存心不好,就便是为了善,也虽善不赏。这样不看后果,全凭究其心迹的测量术,一发而不可收拾,就会变得舍不该舍之末,而逐不该逐之本,以为人在这种本上下工夫,就可得到正果。这真是胡扯!王阳明说:至善只是此心纯乎天理之极便是,他全错了!善绝非一颗善心便可了事。善必须实践,必须把钱掏出来、把血输出来、把弱小扶起来、把坏蛋打在地上,才叫善;反过来说,想掏钱、准备输血、计划,抑强扶弱,都不叫做善。你动机好,没用,动机是最自欺欺人的藉口,十七世纪的西方哲人就看出这点,所以他们点破,说Hellispavedwithgoodintentions.善意铺成了到地狱之路。这就是说,有善意而无善行,照样下地狱,阎王老爷可不承认光说不练。可怜的是,好人在独善其身之余,竞自欺到以为只要心存善念,便是行善了、就问心无愧了,其实这是不够的。问心无愧算什么!要问的是行动。没有行动同步作业,空有一颗好心,只是自欺而已! "好人既然有这么多毛病,用宗教力量来支撑好人是否会好一点呢?"君君问。 "我看更糟。以佛教为例,今日佛教是最违反佛祖释迎牟尼精神的虚伪宗教。最明显的是佛祖根本是无神论者,可是今天的佛教徒相信这么多的神,这不是挂羊头卖狗rou吗?自古以来,圣徒的理想被俗化得荒腔走板,不以佛教为限,但佛教是被俗化得最要命的一个显例。南北朝时候,官民比赛盖大庙,奢丽无比,以为功德,当时大臣就感于这样乱搞,无关神灵,有累人事。到了宋明帝时候,他把故宅改建为湘宫寺,说:我起此寺,是大功德。当时虞愿在旁边,不肯乡愿,他反驳皇帝说:陛下起此寺,皆是百姓卖儿贴妇钱,佛若有知,当悲哭哀愁,罪高佛图,有何功德?佛教在中国,堕落到这种田地,真是可悲!信佛教信得一至于此,所谓博爱众生,全是假的。到了唐朝,寺庙已经扩大到拥有大量的财产、庄田、奴婢、庄户,在官佛勾结的局面下,造成了大量的社会问题。这种打着佛教旗号,藉以盖庙敛财的功德,,距离真正的佛教精神,愈来愈远,佛若有知,当悲哭哀憨,自不消说。宗教和政治这样化合的结果,演变的政治,就是和尚政治。和尚出身的明太祖取得天下后,设立一种僧官叫砧基道人,砧基是登记土地财产,在寺庙里驻守收税,这种和尚僧俗双修、吃斋念佛之外,兼干起税吏来了。和尚政治的演变,荒唐至此,佛若有知,岂止悲哭哀愁,恐怕气得进疯入院了,正因为和尚政治的结果,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