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第十八回男装女痴情不改刘二娃坠崖 (第2/4页)
于英离自己就亲近了许多。从部队一离开苏区,他一直在思念着母亲和于英。他不知道,部队离开了苏区,她们会怎么生活,敌人来了她们怎么办?苏区的人民怎么办?在苏区打仗的时候,他总觉得身后就是母亲就是亲人,不能让敌人前进一步,用自己的鲜血和生命捍卫苏区和亲人的安全。那时的仗打得很明确,他心里踏实,一离开江西,他就没有了那种踏实感,他回答战士们提出的一些问题,心里也发虚,不知怎么样才能稳定住全营战士的心。 小罗仍然是他的通讯员,经过战火的洗礼,小罗成熟多了。小罗忠于职守地几乎和他形影不离。行军的时候,小罗经常有一搭无一搭地和他说话。 那天小罗一边走就一边说:营长,俺刚才做了个梦。 王铁说:扯淡,咱们都两天没睡觉了,你做个鬼梦。 小罗一脸严肃:营长,不骗你,刚才俺一闭眼就梦见俺娘了。 王铁看了小罗一眼,王铁知道他娘早就死了。 小罗仍说:俺梦见俺娘哭叫。俺不知俺娘为啥要哭。 王铁宽慰他:那是你瞎想的。 小罗忧郁地说:不骗你,俺娘还摸俺的头了,还说俺长高了。 王铁的心里有些不是个味,他一直把小罗当成自己的兄弟,这孩子太苦了,父亲牺牲了,母亲又去了。想到这王铁说:小罗,等打了胜仗回到苏区,俺就让俺娘收你做干儿子,你干不干? 小罗笑了,抹一把头上的汗,咧着嘴说:那敢情好,俺也有娘了。 王铁也笑了,笑得却有些苦涩。 部队再往前走,开小差的便多了起来,为了不让开小差这种势头蔓延,王铁这个营从部队前头调到了后头,专门收容那些开小差回家的战士。也就是说,王铁营走到了民工的队伍还要后面一些。 当了营长的王铁,离开家乡后,对家乡和亲人的思念并不比那些红军战士淡漠,相反的,越走离家乡越远,那种思念之情便越来越强烈。他不仅思念母亲,同时也在深深地思念着于英。于英的音容笑貌不时地在他眼前闪现。 那天黎明,他跪在母亲的房门口时便有一种预感,也许今生今世再也见不到母亲了,他听着年迈的母亲在房间里的每一丝动静,心便似撕碎了那样的疼。他告别于英的时候,在于英的眼睛里看到了更深的思念。他强忍着自己的泪水没有流下来,千言万语凝聚成一个哽咽的声音:等红军回来,咱们就结婚。他说话的样子似在冲她发誓,她点了点头。他便走了,越走越快,他怕自己会停下脚步,他没有回头,但知道于英站在他的身后在用怎样一双泪眼向他告别。走到后山梁时,他才停下脚,深情地回望一眼王家坪,那个生他养他的小山村,朦胧中的王家坪越来越远了,他的心也随着一飘一荡的。 王铁奉命收容那些回逃的战士,心里对那些战士却怀了深深的同情。 刘二娃刚开始并没有下定决心往回逃。刘二娃随着队伍进入广西、广东交界的崇山峻岭后,每天都要走几十里路,通过大庚山时,部队晚上行军只能打着火把过山,那一串串火把长龙,让刘二娃震惊了,他觉得是那么新鲜。可这种新鲜感很快便被恐惧取代了,山路越来越不好走,天空紧一阵慢一阵地下着雨,道路又陡又滑,四周都是黑洞洞的一片,雨点噼噼啪啪地打在脸上,刘二娃几乎睁不开眼睛了。背在身上的背包被雨淋透了,越来越重。刘二娃扯着前面战士的衣襟,后面的人也同样扯着他的。二娃不知摔了多少个跟头,身上的雨水和泥粘在了一起,二娃想哭,却哭不出来。 走着走着,冷不丁会传来一串惊叫,那是扯在一起的几个战士一同摔下了山崖,他们的惊呼一直传到了山下,在空洞洞的山谷里回响着,接下来便没了生息。二娃听着这种瘆人的声音终于呜呜地哭开了,哭了一阵,他才发现队伍里不只他一个人在哭,很多人都在哭。 二娃哭了一阵,饥饿和瞌睡向他的全身袭来。走在这深山老林里,已经有几天了,他没有看到一丝人间烟火,身上带着的干粮早就吃完了,现在他们只能饿着肚子。二娃觉得浑身上下一点热气也没有了,肠胃猫咬似地疼,他扬着头,让雨水流进嘴里。这个时候,他已经没有力气哭了。部队走着走着,不知为什么就停下了,二娃不顾周围哪是泥,哪是水了“咕咚”一声倒下去,他发现周围的人和他一样也一起倒下了,眼睛刚闭上,大脑便失去了意识。 不知过了多长时间,二娃醒了,周围前后都是人,有的在地上蹲着,有的仍躺在泥地上,天渐渐地亮了,雨似乎小了一些。二娃这才发现,前面的山路上,一个很大的箱子挡住了他们的去路,那个大箱子周围聚了好多人,一个干部在指挥着,他们在那个箱子上拴上了几条绳子,还有不少红军战士解下了绑腿带,也系在那个大箱子上,几十个人一起喊着口号,那个箱子里不知装的是什么东西,很沉。五六十人一起用劲,那个大家伙,只往前挪一挪。十几个人像牛似的趴在地上,背上拉着绳子,他们咬牙切齿地咒骂着,可那个大家伙只往前走那么一点点。 后面的队伍越聚越多,吵吵嚷嚷地聚在山路上,人群一疙瘩一团的。 一个干部仍在不折不挠地指挥着几十个红军战士往前挪那个大家伙。天越来越亮了,濛濛的雾气开始从山涧、山头周围泛起,弥漫了四方的天空。二娃麻木迟滞地蹲在地上,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