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记得当初我们还年少 (第1/2页)
记得当初我们还年少 记忆像一只小船,带我飘向心灵深处的港湾,童年如一条金色的小河,从我心底缓缓留过。每一次,都是感动! ——题记 一 我的小学同学杨进华,刚出生,母亲就死于难产,还没来得及挣开看mama的笑貌。mama在她眼里,只停留在少女时代,床边相框里那张发黄的黑白照片:一个穿短袖长裤、扎红头绳的女孩子靠在湖边的石桥旁,对着镜头微笑。小巧玲珑的,一如她现在的模样。羞涩微笑的影像随时间和眼泪一起模糊。早晚她都会拿起相框端详一番,用绣花手帕擦一次。 她常常在深夜梦见mama从河对岸走来,伸出双手,唤着她的乳名“静静”迎接她,她幸喜地喊着“mama”飞奔过去,还没扑到mama怀里,mama突然不见了,她声嘶力竭地喊着“mama,mama——”醒来时,泪水湿透了枕巾。 母亲在她眼里,是个遥不可及的梦。 三年级时,她跟我同桌,是我们组的小组长,平素就一身红色的卡其布外套。 “世上只有mama好,没妈的孩子像根草!” 《mama再爱我一次》曾经风靡一时,学校组织看电影,班上只有两个人没去: 一个是她,一个是我! 在两小无猜的年纪里,谁都不愿去碰对方最脆弱的地方,何况我是班长呢?尽管我写作业时胳膊轴一横,常常占去三分之二的位置。而她,总是一声不吭。 二 偏偏,我的哥们杰是个例外。我差点跟他绝交,为了一个女孩子。 我和杰从小玩到大,几乎是形影不离。他的mama是我们一年级的语文老师,叔公更是做到副校长的位置。杰,很开朗,很调皮,和许多孩子一样,喜欢攀比。也许是仗着大人的势力,有时不免到过分的程度。 他喜欢把擦炮点燃了,丢到cao场里吓唬低年级的小朋友,听到惊叫和哭喊,独自在一旁兴奋的拍手,有点变态; 他偶尔把死老鼠偷偷塞到女同学的书包里,一面调戏她们“有老鼠”,一面捂着嘴笑到肚子疼; 甚至于,一年级时,受高年级坏孩子的挑唆,站在讲台上朝下面摆弄自己的小弟弟。 小学三年级起“小虎队”席卷全大陆。《青苹果乐园》、《逍遥游》、《爱》伴随卡式录音机的普及而响遍大街小巷,加上青春的气息、迷人的舞姿,在年轻人中大受欢迎。 秋去冬来,一转眼,就到元旦了。 我收到第一张明信片:信封大小的一页硬纸片,正面上张曼玉妩媚的微笑着,背面是几行歪歪斜斜的祝福:“大树底下必有根,同学之间必有情,小小卡片送给你,祝福学习进步天天开心!” 我小心翼翼的把明信片嵌在书桌的玻璃下面,一醒来,就能看到张曼玉的微笑。 不知不觉,到了五年级上学期。元旦将至,班上掀起一股明信片热! 一毛钱一张的普通的卡片,凝聚着无法用金钱衡量的真挚。 我们既是朋友也是对手,学习成绩往往难分高下。杰,连明信片也喜欢攀比。 记得那次体育课后,我惊奇的发现:天啊,数学、语文课本中夹满了五颜六色的贺卡。杰的也是。 我们像读情书一般把每张贺卡看了又看,爱不释手的摸了又摸。 “今天收到了好多明信片啊,有25张呢!”杰沾沾自喜的,边说边把那些贺卡炫耀着“你怎么样?” “恩,我看看”我迟疑了下,应声道。 “和你差不多,26张”我多余的最后一句引起他的诧异。 “来,给我看看!”他有点不服气的伸手来要。 接过去,他像找宝藏一般寻觅了许久,把那些贺卡从头到尾翻了几遍。 “哦,原来少了一个人——杨进华!”他终于发现端倪,眉头紧缩,眼神瞥向杨进华所在的方向,心里暗暗在较劲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