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第六章 (第1/3页)
第六章 小狗,别咬自己尾巴 据说,都市里有很多上班族得了“周末恐惧症” 周末,疲倦的上班族卸下上班服。暂别打卡钟的日子,对大多数的都会居民而言,真是可喜可贺。可惜,却有很多人得了“不可告人”的周末恐惧症。 她,一个美丽的二十五岁女子,独自在台北都会工作,自从爱上一个有妇之夫后,周末就成了她的梦魇,当同事们欢迎喜喜谈论周末要做的事时,她只能愁眉深锁。心不在焉地应和两声。因为他和她有这样的默契:周末及周日是他的家庭日,他有责任让妻儿享天伦之乐。周末孤寂的夜里,她的脑海中不断上演A片的镜头:他和她的妻子正在做什么?一通一通电话打到他家,一有人接听时她却噤声不说话,独自泪流。 他,一个三十三岁的成功上班族,一到周末或节假日总千方百计地留在办公室加班。在上司眼中他是兢兢业业的好员工,在太太和儿子眼里他却是个不负责任的爸爸。害怕放假的原因是什么?他不记得了,他甚至不承认自己害怕放假。“爸爸带我们去哪里玩?”每当妻子这样问他,他就感到人生枷锁铐上他的头。除了谈孩子外,夫妻间的相对无言更令他心慌——那么长的空白,两人该说什么、做什么呢?二十多岁时的周末多好,可以埋头睡一天觉… 她是三十八岁的家庭主妇,结婚八年。每个周末丈夫都要带全家回婆家同欢。她的家庭堪称完美。婚姻幸福,但每次面对爱比较的姑嫂和老爱说教的公公婆婆、只知打麻将的伯叔和一大堆碗盘,她都会陷入莫名的沮丧中。虽然已经过了做梦的年龄,但她理想的美满家庭确实不是这个样子… 这些都是周末恐惧症候群。你不是特例,美国的心理医师曾把它列入专有心理名词讨论。纵然起因不一,但如果你听到放假时就情不自禁地开始害怕,那就表示:你目前的人际关系和生活满意度已经亮起了红灯!你必须解除某些阻碍你轻松过日子的问题。学习在孤独中自得其乐或扩展交友圈,是单身者不可或缺的,已婚者则必须主动解除某些家庭危机,为生活出一些新点子了。 是的,你不能逃避。害怕周末的人不会拥有美好人生。 直接面对问题吧! 你的问题到底出在哪里? 左思右想或恐惧对人生无益。 可是,很多人的人生靠咀嚼胡思乱想过日子。 胡思乱想可不等于思想! 我曾经在台北东区某条巷内的咖啡厅,听到两个女子精彩的对话: “怎么,看起来无精打采,不太快乐?” “对呀,因为找不到好男人。这个世界上到底有没有好男人?” “有啊,我的哥哥弟弟都是好男人,可惜他们已经‘名草有主’了。” “哦?那你的嫂嫂和弟妇快不快乐?” “非常不快乐。” “为什么?” “因为她们每天都在担心失去这样的好男人。” 这段对话,使我恍然大悟。人的头脑似乎永远闲不下来,总是在找一些东西来烦恼,左看也不对,右看也不对。找不到好男人烦恼,找到了好男人更烦恼,没有一件事不烦恼。人类文明越进化,越会自寻烦恼。我们的脑袋常常像一只追咬自己尾巴的小狗,不断兜圈子,似乎非把自己累死而后已。逻辑上,这是循环性的谬误,可是现实生活中我们常一犯再犯而不自知。 “我很想结婚,但这一辈子似乎无望了,我已经三十出头,眼看就要成为明日黄花,旁边出现的未婚男人越来越少,我烦恼死了!”有个女友曾经如此抱怨。 “你既然那么想结婚,就应该走出去,扩大你的交友圈呀。否则,朝九晚五,晚上又窝在家里看电视,哪有机会?”待热心朋友真的帮她安排机会,她又打了退堂鼓。“算啦,我都这么老了,再去交新朋友…他们暗地里不笑我老小姐才怪!”因而故步自封,过几年依然埋怨自己没机会。 不少女性在孩子好不容易上了学,自己又可二度就业发展长才时,同样犯了故步自封的毛病。“我很想出去工作,但左思右想,我都三十五了,怎么跟刚出校门的年轻女子竞争?”问题是,要她留在家里,她又会想到人生没意义的问题,想来想去不得出口,不少中年妇女因而得了忧郁症,家人并不受益。她们很想改变,却用“可能很困难”“家人恐怕会被疏忽”等借口当围墙,堵住了自己的去路。 有个女人一看到离婚率提升到百分之二十,就担心自己的家庭也有破碎的可能,成天忧心忡忡,东想西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