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第三章 (第2/7页)
俩人刚走到门口,铁匠的大锤"叮叮当当"地敲起。 "这是铁匠铺,只有铁锤,哪有洗衣的蛮棰?"兰芝笑道: "你嫂子要的可是蛮棰!"刘兰生故作失望地说,边说边回头朝楼上的高炳臣打着手势。 "那得到木匠铺。"兰芝话音刚落,一转身便发现刘兰生在向楼上摆着手,忙诧异地说:"哥,你…?" "我是看师傅打铁的样子太好看了!"刘兰生忙掩饰道。 "你不是要买丝线吗?"刘兰生机灵地又指指另外一个店铺说。 "哥,刚才不是买了嘛?"兰芝吃惊地望着神态有些异样的哥哥。 "哥,你好像有什么事?"不等刘兰生回答,兰芝又疑惑地说。 怕meimei觉察什么,刘兰生又急忙掩饰说:"没,没有,我有什么事?哎呀,我有什么事?"刘兰生显得没辙了。 就在这时,兰芝突然愣住了,熟悉的琴音从窗口飘来… 刘兰生发现兰芝凝神倾听的样子,偷偷瞟了她一眼,不由轻松地长舒了一口气。 凝神屏息的酒楼里,食客们纷纷把目兄投向焦仲卿这边,焦仲卿神情激奋地弹着琴,他神情陶醉般地拔动着琴弦,节奏饱满而明快,他的眼前再一次的闪现兰芝那张秀丽的脸,葡萄般乌黑闪亮的丹风眼… 兰芝愣住了,她停住了脚步,深深地被熟悉的琴音吸引了。 好一会,优美的琴声终于停止,兰芝仍沉醉在琴声里。良久,她才抬起头,疑惑地说:"哥,这琴声好像是…!" "我也寻思哪里听过!"刘兰生晃着脑袋。 正说着,高炳臣从里面出来。 "高主簿!"刘兰生故作吃惊地叫道。 "哟,刘兄!"高炳臣也装作巧遇的样子。 兰芝忽然听道"高主簿"三个字,不由一怔,下意识地望了高炳臣一眼,有些羞涩地低下头。 "高主簿这是…?"刘兰生指指吴记茶楼。 "哦,今日重阳,几位朋友聚在一起喝酒吟诗,信手就弹了两首曲子助助兴。"高炳臣故作轻松地说,然后,假装矜持地看了看兰芝。 "好雅兴啊,哎呀呀,我说是谁弹的琴,这么耳熟呢!"刘兰生故意说。 "这不是…令妹吗?"忽然,高炳臣迎上前,故作惊讶地看着兰芝说。 "正是小妹兰芝。"刘兰生笑道。 "那天在府上见过,小妹一曲箜篌竟引来百鸟朝会。"高炳臣望着兰芝笑道。 "那也得谢谢先生古琴相和。"兰芝低着头,说罢,又鼓起勇气抬头看了高炳臣一眼。 "不敢不敢!见到小姐真是三生有幸!"高炳臣说罢,又定定地望着兰芝。 "先生客气了!"兰芝脸微微一红,又转向刘兰生,说:"哥,我们卖锦去吧!" 刘兰生瞟了兰芝一眼,走了两步,回头对高炳臣伸出大姆指,指指走过去的兰芝,低声说:"有门!有门!" 高炳臣目送兰芝和刘兰生离去,轻松地舒了口气。 这时,焦仲卿起身站了起来,小心把琴挎在肩上,他下意识地朝楼下望去,不由一愣。 他突然看见兰芝低头和刘兰生向街道那边走去,焦仲卿吃惊地望着他们。 正在这时,兰芝也慢慢地回过头朝这边张望。 焦仲卿赶紧下了楼,拨开人群,兴奋地追了上去,但转念一想,又似乎觉得自己太冒失了,他迟疑地站住,恋恋不舍地看着兰芝的背影渐行渐远。 兰芝从大街上卖完锦回到自己的织房,心里高兴极了,今天终于见到了那个朝思暮想的弹琴人,不知为什么,她感觉似乎发生了一些变化,她一点也不觉得生活的乏味,而且还不断有一股快乐从她的脚底升涌上来,织梭机欢快地跳动着,发出"嚓,嚓嚓"的有节奏的声响。 兰芝一边织锦,一边和钱氏亲热地说着悄悄话。 "可看真了,有多大年龄?"钱氏小声说。 "好像年龄大了一些。"兰芝低着头。 "有多大?" "也不大。" "好像大了,又也不大,究竟多大?"钱氏笑道。 "街上那么多人,哪好意思看人家!"兰芝羞涩地一笑。 "呵呵"钱氏不由笑起来,说:"当年我也是这样喔,第一次见到你哥哪敢看,要是认真地看看你哥,"说到这里,又一撇嘴,接着说:"哼!要晓得他那个歪枣裂瓜、狗脾气的样子,我哪看得上?!"说罢又笑起来。 "个子多高?"顿了顿,钱氏又好奇地问。 "不高也不矮,好像不胖也不瘦。反正都没有看清。" "反正你是看上了!"钱氏嘴一撇,笑道。说罢,停了好一会,又有点担心地说"哎,父亲对衙门里的人可讨厌呢!" "衙门里有地痞恶棍,可也有文人雅士!"兰芝不赞同地说。 "那也是,也是。"钱氏说。 这会儿,刘兰生兴致勃勃地来到父亲的书房,把当天兰芝和高炳臣相见的事说了一下。刘员外若有所思地来回踱着步。 刘兰生担心地望着爹,刘员外停住脚步,沉稳地说:"春秋时期,俞伯牙与钟子期以琴相会,所谓高山流水,寻觅知音,自古至今一直成为美谈!" 刘兰生似懂非懂地点着头。 "你meimei兰芝与高主簿以乐相会,能结秦晋之好,也不失为佳话啊!"刘员外说。 "爹,同意啦?"刘兰生掩饰不住内心的喜悦,忙说。 "为父总要见见这个人嘛!"刘员外看刘兰生一眼。 "是,是!"刘兰生连连点头。 刘兰生正准备离去,刘员外又叫住他:"兰生!" 刘兰生有些担心地看着刘员外,生怕父亲又改变主意。 刘兰生站住,刘员外看看儿子,叹口气说:"你啊,长这么大可没见做一件像样子的事,倒是这件事还如我心愿!" "爹,这叫做得好,不如做得巧。这一件不就行了,叫一白盖百丑!"见父亲这样说,刘兰生紧棚的弦又松开了。 从酒楼回到府衙,焦仲卿穿过亭台楼榭的庭园,拐弯来到摆满菊花的走廊,一朵朵雍容的秋菊吸引了他的视线,那秋菊好像兰芝的俏脸,睹物思人,该是最好的慰藉了。他匆匆端了盆菊花,小心地放在书手房桌上。 这时,孙少吏搂着一叠公文从外进来,取出一部分公文放在焦仲卿桌上。 "仲卿,好雅兴。把廊上的菊花端到桌上独自欣赏!"孙少吏见案头上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