霸海风云_第十五节 首页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

   第十五节 (第10/10页)

说:“是蓝衫隐士,我看到他腰带上的量天尺。”

    山海之王说:“咦!还有两个人,从东南…”

    “是左右二曲。瞧!峰上也有人往下飞掠。”

    七条青影从山峰急降,树林太密,但间有空隙,不时可以看到他们的身影,最后一个人,身后还背了一个桃红色的身影,七个人一式儿打扮。

    “象是南荒七煞。”老花子喃喃地说。

    “就是他们,半点不假。”山海之王答。

    所有的人,先后隐入丛林内怪石之中,踪迹不见。山海之王就溪中洗净双手,说:

    “天亮,我们该走了。”

    他将姑娘背起。老花子也收拾八宝讨米袋,拾捡停当准备起程。临行,山海之王不意叹地向那儿看了一眼突然面露喜色,轻叫道:“天假其便,汤老匹夫也来了。”

    老花子转身回顾,脱口叫:“果然是他。”

    那儿的北面树林,铁爪神鹰带着四个人,正踏着林梢,向怪石丛生处飞掠。

    “追!他跑不了。”山海之王叫道。

    “他们人太多,所有的凶魂全来了,恐怕大事…”老花子说。

    “刀山剑海我也得闯。走!”山海之王断然地说。

    “好,别无他途。”老花子也叫。

    两人越过小溪,向五六里外奇异鬼城奔去。

    铁爪神鹰一面向前急掠,一面向左首夜游神说:“森兄,事急矣!咱们只好请马前辈助咱们一臂之力。”

    夜游神左丘森头面覆有黑罩,看不出表情,轻声说:“马老儿性情孤僻,避世数十年不问世事,恐怕不会助你,我看不住。”

    右首的银剑飞虹接口道:“大哥,事先你不曾投书候讯,打扰他的陵墓,岂不可虞?

    这老儿喜怒无常,谁踏入他的禁地,有死无生;咱们贸然闯入,万一他反脸不认人,岂不葬此地?”

    铁爪神鹰摇头道:“不会的,上次我按规矩前来拜望,他的态度尚算友好,曾对愚兄说过,彼此添为近邻,必要时可以互相照顾。目下家破人亡,他不会袖手的。”

    “怪!马老儿为人不近人情,厌恶世人,为何竟会说出互相照顾的话?”夜游神惑然问。

    “并不怪,我送了他两件汉玉和一对火狐。”

    五个人落下林缘,在一座高约五六丈的石壁下站住了。铁爪神鹰在石前抱拳行礼,朗声说:“晚辈崤山别馆汤永安,有急事求见老前辈。”

    片刻,突然有一个苍老的口音,从四面八方传来,不知在何处发音。声音说:“你带了多少人来?”

    “晚辈的拜弟和好友,共计五人。”

    “还有其他人么?”

    “没有了。”

    “为何带人前来打扰老夫的清静,”

    “晚辈已家破人亡,特与历劫余生的四位兄弟前来投奔老前辈庇佑。”

    “先在洞中暂避,不可乱闯,老夫须打发几头小兽。”

    声落.石壁突然有一块三尺见方的石块,向内缓缓退入,现出一个小洞。

    五个人向内一钻,投入黑暗之中,石块重现,将洞口封住了。

    先后四批人,这时已声息全无,怪事,人全不见啦!

    这儿怪石处处,每一角落皆有大小不等的岩xue,人行走其中,只消转过一块巨石,便看不见自身以外的事物,除了头上的青天,视界太小了,别说十来个,即使在这两里方圆的所在,摆上千把人马,也不易发现有人,在外面是无法看清内情的。

    不久,山海之王与老花子如飞而至。他们是在东面顺溪而上,到了东首两方巨崖之下。

    山海之王示意老花子止步,他冷静地打量四周,并运神耳向内倾听。片刻他双眉渐锁轻声说:“怪,听不到人声,却只有击巨石的隐隐声狼,这十几个人躲到哪儿去了?”

    “要不要进入一搜?”老花子接口。

    “里面凶险,我想单身闯入。”

    “不干!”老花子坚决地说,又道:“两个可以互相照顾,落单则力分,如有不测,咱们挤了。”

    “好!闯!”

    两人由中间向内闯,绕过了四五座巨石,前面挡住一座笔架形巨岩,阔有八丈,高约五丈左右,其色褐黄,上面枯黄色的爬山虎以及略带青灰的石钱,将石面全行掩住了,看去色泽苍黄,极为古朴。向着山谷的一面,直立如削,显然不是天生,而是经过雕琢之物。

    距笔架石侧丈余,耸立着两具石人,石座底方上圆,宽有一丈,高约八尺。上面,各刻了一座持戟武士,双戟左右分张,作势欲刺。石武士高有三丈,小腿也有合抱大,头刻尖盔,身刻让肩甲,下掩短战裙,裸着手足,一眼便可看出,那是上古的武士,与周秦以后的石翁仲,型式大异,流露着凶猛骠悍的粗犷气息,令人望之心悸。

    石色略带乳白,上面攀满了灰色的石钱。年代久远,将巨象腐蚀得纹理不见,斑剥之状令人惋息。

    在荒草蔓径怪石阴森中,出现这奇异的巨大石人,两人全都有点紧张,心中都在暗忖:这是什么所在?

    山海之王注视良久,说:“老丈,永宁附近有些什么古迹?”

    老花子沉吟片刻,说:“这儿地近古代的三苗,该有古迹留。崤山在永宁之北二十八里,东西二崤相距三十五里,山侧有二陵,南陵是夏后皋之墓,该是最古老的古迹。”

    “夏后皋是谁?”

    “我却不知其详,你该知道的。”

    “三年前的事,我一概不知。老实说,连稍不常用的字,我也不认识,记不起所读之书了。”

    “据说,那是夏朝的十五代君王,大禹的子孙。”

    山海之王似乎有点模糊地记起一些事,说:“哦!是了,大禹封于嵩山附近,篙山古代叫华,华夏之名始此;夏后皋之陵在此,并不足奇。”

    “恐怕这儿不是皋陵。”

    “何以见得?”

    “皋陵乃是永宁名胜,距城只有二十余里.依山势揣测,与猛兽出没情形看来,不会是皋陵哩。”

    正说间,两旁石人座下,突然传出阵阵雷鸣,象在地底轰然震响。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