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
第一百一十七章一统中原 (第2/2页)
中其他将领被刺,无人指挥,因此军心不稳,每天都有成队的蒙古兵离开军营,返回草原。”又道:“蒙古人败退,中原百姓欢欣鼓舞,要求加入义军的百姓络绎不绝,还驻留在当地的驻军惶惶不安,有不少已经提出了投诚。”信中最后道:“只要郭大人这时候出兵,整个中原唾手可得。” 郭靖把这封信递给众人看了,一边叹道:“要我出兵?我如今大军分散各处,哪里有兵可出啊。” 杨过还没看信,一听到出兵,眼睛一亮,忽地站起来道:“郭伯伯,我去。”襄阳诸军忙于接收地盘,只有杨过待在南阳无处可去,早就闲得不耐烦了。 郭靖斥道:“胡闹,就你那两千骑兵,能攻下几座城,占下多大地方?还不给我老实待着。” 林志兴正好把信略略看了一遍,这时插嘴道:“郭师兄,杨过要去,就让他去吧。不但他要去,师兄你最好也去。” 郭靖一愣道:“怎么说?” 林志兴笑道:“谁说没有兵,这中原大地到处是兵。这两千骑兵带不带都无所谓,只要杨过代表你郭大人走一趟,这满地的义军摇身一变,就成了我大宋的军队了。” 郭靖恍然大悟,只是他对义军的战力十分怀疑,林志兴道:“李师兄不是说了吗,蒙古精兵都走得差不多了,剩下地都是乌合之众,郭师兄要不放心,就让杨过把两千骑兵带着,若是有棘手的敌人,就交给他们应付。” 杨过早就大喜过望,连连道:“郭伯伯放心,若是蒙古兵敢来,我定把他们打得抱头鼠窜。” 事关重大,郭靖又与黄蓉等人商议过后,终于下定决心,誓师北伐,以杨过为前锋,自领中军随后而行。 杨过兵锋到处,各地义军纷纷来投。这些义军头领,大多是全真弟子,很多都是杨过的师叔辈,这时却对着自己师侄毕恭毕敬,口称“杨将军”,真是说不出地别扭。幸好杨过一路不停,把他们交给随后赶来的郭靖应付。 郭靖拼凑了一万大军出南阳,等他到开封的时候,已经有大军十万,战将千员了,这还是郭靖整军之后的数目。这时前锋还不断有捷报传来,杨过的部队一直打到燕京才停下脚步。原来不光霍都地军队散了,在燕京地忽必烈大军自忽必烈死后,也渐渐地散了。这也没什么奇怪的,本来出门在外,就最容易想家,如今领头地都死光了,这些军士迷茫之下,第一个想到的,就是回家。 开封城内,因开封守军临阵投降,因此城中并未受战乱影响,百姓依旧安居乐业。当年郭靖初见女装的黄蓉,后来两人夜探王府,都是在这座城中,如今他们两人正说起这些事,郭靖道:“我当初叫你黄兄弟,一直从张家口叫到开封,现在想想,还真够傻的。” 黄蓉掩着嘴笑道:“靖哥哥哪里是傻,那是淳朴。” 郭靖轻轻地拍了她一下:“你还敢笑!” 两人调笑一回,黄蓉见郭靖又不说话了,就问:“靖哥哥想什么呢?” 郭靖道:“我以前最欣赏岳爷爷那首《满江红》,没想到自己会有机会完成岳爷爷的遗志,收拾这旧山河。” 黄蓉道:“是啊,不光是岳爷爷的遗志,还是宗泽、吴等前辈的遗志。”黄蓉说完,两人不由都沉默下来。 忽然黄蓉似乎觉得气氛太严肃了,笑道:“靖哥哥你立了大功,你说朝廷会赏你什么?会不会封你个王爷当当?” 郭靖道:“我可不在乎什么朝廷的封赏,等局势平静下来,我就辞了这个制置使,陪你云游天下去。黄蓉顿时开心道:“好啊,好啊,我们出海去,听说海外有全身乌黑的昆仑奴,还有蓝眼睛黄头发的妖怪,我都要去看看。” 这时耶律晋匆匆跑了过来,老远就喊道:“郭大人,我总算找到你了。” 郭靖回过头来道:“耶律先生,什么事这么急?朝廷有消息了?” 早在郭靖刚占领开封的时候,就上奏理宗皇帝,请他还都开封,见耶律晋跑来,还以为是朝廷有答复了。 耶律晋愤然道:“不是这事,是那jianian相丁大全,竟在朝会上弹劾大人不尊上喻,擅启边事,朝廷要大人去临安叙职。”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