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汉之帝国再起_一百九十二.倭奴运输线 首页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一百九十二.倭奴运输线 (第2/3页)

的定额。”和前代帝国天子最大的不同之处,就是来自后世的刘宏根本不在乎什么虚名,当年帝国和北匈奴争霸西域的时候,帮西域各国赶走了横征暴敛的北匈奴,却因为什么天朝上国的礼仪,而只是象征性地收些西域各国的土产,倒是把这些养不熟的白眼狼给惯坏了,现在换了他做主,自然是要连本带利地逃回来。

    听到刘宏口中的岁币之语,荀只是一愣之后,便立刻明白过来,当即记了下来,打算好好查询一番档案,要把这岁币的定额弄得让西域各国人人难受却又不致于反抗。*****

    荀走后,刘宏看着御书房内挂着那幅世界地图,目光落在了和帝国东北接壤的高句丽。三韩等国,既然要征收岁币,那这些地方就一起征收,没道理厚此薄彼,积少成多,对帝国来说也是一笔不小的收入。

    刘宏并不喜欢旧有地朝贡制度,因为帝国太过慷慨,赏赐远远超过了朝贡。这是种很不好的习惯,他决定改掉,用征收来的岁币充作军费,这才是帝国要建立的新秩序。

    三天后,刘宏召开了大朝会,向帝国的官僚们象征性地征询是否要接受西域各国的乞降,对于有着利益在西域的官僚集团来说,虽然都很想一次性解决那些西域蛮夷的问题,不过他们也知道刘宏是不打算继续打下去了。而且从形势上来说,帝**在西域地军力仍旧不足,再加上他们也需要从丝绸之路上赚取贸易利润,于是在一番形式上的争论以后。同意了接受西域各国的乞降,当然放在过去会被认为是有损天子颜面的岁币也被通过了。

    实际上一直以来,刘宏眼中不平衡的朝贡制度其实都是过去那些慷慨大方的皇帝造成的,就好比光武皇帝的时候,倭人遣使觐见,因为国家穷僻,送上的贡品是本国地国人。以作为奴隶进献,当时的光武皇帝便回赐了大笔的赏赐,由此可见一斑。

    所以当刘宏提出要对帝国朝贡体系内的国家征收岁币时,帝国地官僚们都没有反对,十余年的统治。不但树立了刘宏绝对的权威,也让他早就把中枢政权改造成了他想要的局面,现在既然他本人都不在意,那些帝国的官僚自然不会自讨没趣。

    在冬季之前,刘宏的旨意被送到了西域,对于段和帝**的军人们来说,每年能够得到岁币地五成充作军费实在是件很好的事情,而剩余的五成岁币则将用来招揽帝国国内的穷人来西域落户。^^^^

    很显然,西域各国并没有作战的勇气,面对着比起匈奴人统治时还要略多地岁币。各国都是咬牙接受了。反正只要能保住自己的地位,付些财物就当是花钱买太平。要是汉军打过来,他们将一无所有。

    帝国和西域各国的停战,让试图搅乱局势,混水摸鱼的昆提良失去了机会,他不得不带着自己的部下,取道乌孙折回大宛,腾出手的汉军在控制区内加强了巡逻,那些开垦民团也在所属的农场和庄园加强了戒备,他实在是没胆子再去惹事。

    昆提良自以为只要自己回到大宛,那么便可以高枕无忧,不过他并不知道,对于帝**来说,他们比普通人更加记仇,他们是绝不会放过他的,当西域局势趋向平复的时候,密谍司训练的大批西域本地人被派往了各国,打探消息,不管花多少精力和时间,帝**都要把杀害帝**士兵地凶手找出来,李儒这个密谍司在西域地情报头子更是亲自出马。

    当西域的战争从明走向暗地时候,雒阳的各大报社开始按照刘宏的意思,在国内鼓励穷苦的百姓前往帝国在西域的控制区,加入帝**直属的农场,为帝国戍守西域。当然这只是表面上的宣传文章,实际上真正吸引帝国国内青壮男子前去西域的还是刘宏开出的优厚条件,凡加入帝**直属的农场,每人得田地五十亩,各种税全部折成粮食,十税三,剩余的归自己,免除各种外地徭役,只需要承担本地的道路和水利等建设,同时参加一定的军事训练,另外单身男子,帝国负责解决其配偶问题,每生一个孩子,帝国额外发放补贴。

    刘宏的政策很简单,一方面鼓励帝国国内的年轻男子去西域,同时利用从西域各国得到的岁币购买他们的女子给迁入的帝国男子做配偶,然后鼓励生育,等到时机成熟再辅以战争,总之在他有生之年,他要看到西域彻底变成汉人的天下。^^^^

    对于帝国国内,人口稠密地区的穷苦人家的青壮男子而言,去西域是一条不错的出路,而且也不用担心因为穷而娶不到老婆和养不活孩子,更何况如今帝**在西域威名赫赫,再加上对刘宏的崇信,昭武五年的冬天。不少帝国地青壮男子都是去了本地所在的折冲府,应征前往西域的第一批名额。

    刘宏登基后的十余年里,由于施政得当,再加上重视农业,所以帝国的人口一直都在增长着,可以说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