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第一五四章口含天宪 (第1/3页)
第一五四章 口含天宪 派去视疾的太监王长泰回来回奏说睦仁并无大碍,我这才放下一颗心来。这家伙要是死在北京,国际舆论将会大大地对我不利,将来谈判起来,也许这个鸟人一条贱命要抵得上数千万两银子。想了想,便交待招来李鸿章,让他代我去看看那个服毒的鸟人。 王长泰还说这睦仁说因为日本女间的事,感觉羞愧难当,幸好没出事,若出事他万死难辞其咎。尽管如此,他还是愿意为了表示忏悔,自请以死请罪。另外他还托王长泰代为呈奏,他在日本国内对此事绝不知情。 鬼知道你知不知道,我心中冷笑,让王长泰去找御医给睦仁瞧病,并且让人加强护卫,不能再出半点事情,而且心下也下定决心,李鸿章要尽快的将这鸟人送回去,免得日后给我添麻烦,当初我就知道这家伙来见我绝对不会有什么好事,但也只是停留在这家伙会死命的求我放日本一马之类的,却没想到此人尽然是想用自己的一条命来换取国际上对于日本的帮助。 嘿,不过他来也不是没有好处,早有各路被买通的记者将倾向性很明显的报导发回欧洲的通讯社,而且还安排有摄影记者将睦仁向我行跪礼的一幕摄影记录下来,将来这些东西派得上大用场。 李鸿章来了之后,我先整理了一下思路,将欧洲目前的动向,特别是英国人有意组织一个四国和谈的消息告诉了他,趁着他咀嚼这个信息的时候,我说起了睦仁吞药的事情,他显是已经知道了,而且心中也预备着我要召见打过腹稿,不慌不忙的躬身道:“皇上,此人断不可在京久留。若再生事端,我大清先占个理亏,将来谈判起来怕是要授人以柄。” 我点了点头道:“是这么个理,所以朕的意思是让你代朕去看看他,叫他安心,还有这宫内出了日本女间的事情,你去找康有为安排下来,看看怎么弄,重点要让洋人觉着睦仁这厮乃是畏罪服毒,然我天朝宽以免咎,彰显我大国之昭昭气度。此事可大可小,看教化部怎么去cao作。康有为是个人才,你看着用,恭王年岁渐大,国家将来还是要靠你,阁中各官员,你都要有个数。” “臣领旨,叩谢皇上恩典。”李鸿章脸上不动,依例谢恩。 我接着安排道:“你去见睦仁,宽勉的话要说,但训斥的话也不可忘了,我大清今日国葬,所为何来?非他睦仁之罪耶?便是彼倭国,几十万生灵涂炭,他还有脸来见朕!朕是不想让人百年之后非议朕没有仁恕胸襟,这才勉强见他,他倒好,以死要挟朕么?你告诉他,克日便要送他归国。朕若是未存宽勉之心,一道旨意下去,他那个倭国还不是灰飞烟灭?往后好生想想,到底是顺承天朝呢,还是图谋反复,倭国存灭,在乎朕一心,也在乎他的一念。” 说着,似乎语气严厉了点,借着这个话头换了个语气道:“前头说洋人意图插手中日和谈,朕的意思,是咱们要先动,但是恐怕倭人会要迁延,朕让你送睦仁回去也是这么个意思,回头你跟善耆那头说,那六个女间的事情,不要顾忌皇家脸面,让他跟康有为商量个利用之法来呈进朕御览。你过两天便即动身吧,朕的意思,是我天朝送倭酋返国,顺势给倭酋面子,即行停战开谈,朕给你全权,他若是不想谈,便打到他想谈。” 李鸿章领了旨意,说起载滢他们那一船两日后便即到达天津,问我是否要等一等再说。我迟疑了一下,摇手道:“不要等了,你办你的差,朕会让载滢去马关等你,便在马关谈吧,让伊藤博文到马关见你,否则,天王老子的面子也没用了,便是打字。哼,仗着俄国人法国人的势,这倭人倒是出息了。” “臣领旨。”李鸿章抬眼询问地问了问我,开口道:“皇上前头所说的新兵役科律,臣琢磨着是不是可以颁行天下了,若是如此,臣以为,新克地及边疆省份,宜应缓行才是,听皇上前头说俄国人和法国人都不老实,加之又新有冲突,若是贸然行新法,军心恐怕不稳…” 他说到我想说的地方去了,中日战事一停顿,我就着手准备进行这个事情了,因为离一战很近了,也许一战还有可能提前爆发,我必须要在一战之前完成我的军队国家化,否则到时候几年的大战打下来,不可避免地会出现军阀状况,我好不容易建立的后勤国家化体系也将崩溃,军队也许会出现分裂的状况。我在世恐怕还好些,万一我有个三长两短,这身后事,就可以去参考参考民国前十年的状况了。于是犹豫着说道:“这个事情,便留这半年准备期吧,待明年开春,便即施行,在此之前,嘿,给你个发财机会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