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第一三七章劝降 (第2/3页)
崎城的方向撤退,一步一回头,心中哀叹着,也许自己永远不用再回来了。 “支那船!”眼尖的人发现了西南方海面上那一团团黑烟笼罩下的庞大舰队。没有等到他的声音完全释放完毕他的惊讶和恐惧,一发重炮的炮弹在他身边爆炸,巨大的气狼将他支离破碎的尸体带上天空,惊恐的表情还留在他不完整的脸上。 长崎攻防战的序幕缓缓拉开了。 “快!快!”奔跑加速的人群中,不时地传来这样的毫无意义的声音。说到快,谁能快得过炮弹? 定镇二舰上的八门305重炮轮番将炮弹送往岸上,而其余的舰只则在轮番打击已经无人值守的岸防炮台,打击了一阵之后才发现根本无须在此浪费炮弹,于是也跟着将炮火瞄准岸上那些狼奔鼠窜的人群来。 “换燃烧弹!”林泰曾示威似的看了看正意味深长的笑着看着他的琅威利,大笑着通过铜管指挥炮位道。 “好嘞!军门爷!”炮手们也是爱死了这种大清国自己的炮弹厂造出来的新炮弹,这玩意打出去在地上开花,边上好几丈的人一沾上那粘稠稠的火花,要是身边没水塘或者沙堆的话,就等着烧死吧。 虽然近看火烧小老鼠时这些人也会觉得恶心不忍,但是这远远的看过去,丝毫没有那种近距离杀人的不适感,所以,开起炮来一点心理障碍都没有。 开炮!每一轮炮火都能将数十枚燃烧弹投掷到人从中,这种场景让定镇二舰上的水兵分外的快活,这些人当然不会忘记八年前在这个城市里,自己的同袍自己的兄弟将生命葬送在了这片异国的土地上。 想当年,他们哭过。 如今,是报复的时候了。 十分钟后,似乎是琅威利先受不住了,有些唏嘘的与林泰曾拥抱道:“闻到了么?似乎有些别样的味道呢。”抬起右手的手背轻轻的拍了拍自己的嘴巴,打了个呵欠道:“老了,尽然有些困了,一刻钟后,我想与刘提督谈谈,帮我安排一下吧。” 林泰曾看着老头子有些耍赖的模样,笑了笑道:“好,一刻钟。” 其实完全用不了一刻钟,如此优势的海面炮火,给予地面上的人员杀伤是令人震惊的,港口守备及后勤部队九百余人,受困于道路狭窄而拖在后面的三百余人尽数成为黑炭,整个佐世堡军港通往长崎城的宽阔郊野上,零零星星的火焰下,一阵焦臭扑鼻,一段段黑炭在十几分钟前还是活蹦乱跳的生命。 “给城内一封劝降信吧?”琅威利今天似乎身体有些不舒服,皱着眉头在定远舰的舰长室内,与刘步蟾商量着。 刘步蟾已经是第三次目睹燃烧弹对于散兵的巨大杀伤力了,状态明显要好得多,但是仍旧点了点头道:“琅督说的是,我也有这个想法,长崎城尽在我炮火射程之内,若要火烧长崎易如反掌。只是如此一来,恐国际震惊。” 北洋舰队的军官基本都是从英国留学回来的,对于西方的一些约定俗成的道德感还是有一定的认同度的,尽管现在没有任何约法能够限制己方这样做,但是刘步蟾知道,一旦发生这样的状况,则会给西方各国干涉的直接理由。也许从某种角度来说,这样反而不容易达成皇帝陛下的初步战略目标。 虽然与英国正处于蜜月期,但是刘步蟾这样每天与英国人打交道,又是在英国学成归国的高级将领们,隐隐都觉得英国人不会坐视中国将日本打趴下的。这也是当初为什么中英联合舰队英方不肯爽快同意用作对俄国之外的任何国家的缘故。 刘步蟾看了看琅威利,他知道这个老头基本上已经把自己当成了一个中国人了,特别是在受到皇家犒赏,赏赐荣誉皇室成员称号,可以准许他戴只有宗室才可以戴的黄带子,又明确晋其为提督以后,他在某些方面甚至更加维护中国海军的利益。 在皇家海军提出定购战列舰计划的时候,琅威利便私下找过自己说明英国造舰的弱点,以及与德国相比的优劣,催促自己向皇帝上奏折不要全部购买英**舰。刘步蟾在那一刻深深地为自己过去的顽劣而后悔。 “请示一下聂公爷吧。”林泰曾犹豫着提醒道:“聂公爷是征倭大将军,征倭事宜由他一决而定。” 北洋舰队的领导层配备就是这样的完美,刘步蟾才华横溢但是性格有些跳脱,而林泰曾沉稳而且在军中脉络广阔,作为林则徐的侄孙,大清海军之父沈葆桢又是林则徐的女婿,加上林泰曾的性格,使得他在海军界自然有着非凡的威严。而琅威利则是亦庄亦谐,海军理论知识丰富,训练起来一丝不苟,而在代表海军与洋人打交道时,又是斤斤计较,为海军争取利益。这三个人的配合完美的天衣无缝。 所以,林泰曾这句话一说,另两个人就都看出了他话里的犹豫是什么意思。林泰曾是担心聂士诚无功先受禄,心下不安之余一定要立下大功来答谢皇恩,这样一来,他很有可能不同意劝降。 邓世昌在一旁插嘴道:“聂公爷应当不是那样的人,不战而屈人之兵,又何尝不是巨功一件?” 果然,邓世昌将聂士诚请来后,聂爽朗的笑道:“聂某又怎么会不同意,适才在舰上观岸上如焚蚁,聂某自然知晓若然尽焚长崎一城,我大清将负何等压力,我等武夫,岂能为皇上增忧?写吧,正卿,你是军中才子,皇上也时时提及,你来动手写这一份劝降表吧。我老聂赳赳武夫,署个名字就行了。正好也等等岸上那气味散散,我的子弟兵才好登陆。不然哪,臭气熏都要熏死了。” 邓世昌明白聂士诚这一署名,便是要以大清征倭大将军的名义来向日本人劝降了,自然分外小心,用词谨慎,一刻钟后,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