光绪中华_第一四零章长崎攻防战三 首页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

   第一四零章长崎攻防战三 (第3/3页)



    “大帅!上面的人传了讯息回来!”通勤兵大声报告:“沿有田河东岸布防的约有七千人,都是步枪,行营炮一十七门,还有三千人持续向东,目的地不明,请示大帅是否要继续观察?”

    “废话!当然追!还有,让上面那个兔崽子赶紧把倭人的炮位传给炮营,直接报王士珍,让他接到后不用等中军命令,立即给老子敲掉它!”聂士成拿着望远镜,在他这个位置,已经能够看见敌军沿河布防的一条黑线,只是他毕竟是在地面,观察的远不如天空中那么视野开阔。

    由于徐世昌不在,由王士珍暂时统带的炮营很快开始了动作,87毫米的炮弹呼啸着落在日军的炮兵阵地上,在空中炮瞄数据的指引下,仅仅用了三轮炮击就准确地找到了应当命中的地点,日军的十几门野战炮瞬间变成一堆废铁。

    聂士成仍旧不动,气愤交加的山根信诚此时已经在金山岳脚下了,西方的防线由自告奋勇留下的西宽二郎指挥,西宽二郎在这一轮炮击后顿时发现他不应该接手这烫手的山芋的。

    清军丝毫没有发起冲锋的意思,只是任由炮火慢慢犁过自己的防线,尽管有所偏差,但是偏差过后没多久,总会有一轮炮火正确的犁过自己防线所在的这条线,眼见己方一枪未发,而伤亡已经迅速攀升到了三位数,而且,正有向四位数迈进的趋势。

    “西宽阁下!冲锋吧!要么后撤!再这么打下去,这个旅团就完了!天上有支那人的飞舟,还隐蔽个屁!”愤怒的参谋能登谷太郎向指挥官咆哮着。

    西宽二郎恼怒的看了一眼能登谷参谋,狠狠地下定决心,抬起右手发布命令:“命令…全体,准备渡河冲锋!”

    有田川是条浅浅的小河,落在河中的炮弹除了溅起狼花外,往往还带起黑黑的河泥,平渡过去也根本无须架桥,最深的地方不过到脖子而已。这也是西宽二郎为什么选择冲锋而不是后撤的原因之一。另一个原因很简单,撤退的危险程度是不可想象的,除了敌方的炮火会造成大量杀伤之外,还会暴露自己的师团部。更重要的是,作为近卫师团和参谋本部的高官,自己主动请缨来到前线,如果是溃败着去见师团长山根信诚的话,他丢不起这个人,作为一个帝**人,他宁愿死在冲锋的路上。

    一切如他所愿,六千余人的队伍,分作两大集群向着偏西南方向的清军心野和横手防线发起冲锋!

    冲啊!趁着支那人的大炮还没有调校好!西宽二郎指挥着手下的两个半联队,冒着清军的炮火,强行渡过有田川!

    两千米!一千五百米!一千米!隆隆的炮火声中,参谋不停的向聂士成报告着敌军前锋距离防线的距离。清军仍然一枪未发,只是行营炮的炮弹不断的在敌军冲锋集群中央绽开弹花。

    “八百米了!大帅!”参谋情急之下,声调也越来越高。

    聂士成抬起右手:“传令!步兵自由开火!两个机枪棚!给老子狠狠地打!传令辎重营全力保证供弹,备好水给机枪降温!一旦发现机枪哑火,辎重营统带斩立决!”

    嗒嗒嗒!这是马克沁机枪第一次用在大规模的步兵对决上,十二挺马克沁机枪第一次发挥他令人恐惧的威力,在心野和横手丘陵短短六百多米宽的防线上,中日双方密切配合,第一次为马克沁机枪的威力写上了注脚。

    此战过后,随军的德国参谋在给西方报纸的评论中,给这种大杀伤力的武器安上了一个西方色彩很浓厚的名字:死神的镰刀。

    镰刀像割麦子一样收割着日本人的尸体,喷射的火舌所映射的方向上,一茬茬的麦子…不,是年轻的帝**人的尸体整齐的倒下。辎重营的辎兵偶尔浇上水,为这柄镰刀降温。

    步兵们也很恼火,好不容易瞄准了一个敌人,正准备开枪的时候,那人已经倒下了,山丘下,敌人的尸体向捆好的麦子一样,一堆一堆的。当然,也有狡猾的倭兵隐蔽在这些麦堆中,偶尔发上几发冷枪,但是很快就被炮火所殄灭,随着一堆麦子飞上天空,落下时已经成为这堆麦子中最新鲜的那一株。

    “诺兹给给!”用不了太久,一个小时后,西宽太郎的命令已经无须由通讯兵传递给他的部下了,他身边仅仅只剩下了三百多人,木讷讷的看着前方自己同伴大片大片的尸体。听到这熟悉的指令后,身子颤了颤,机械地向前冲去。很快的,又颓然倒下。

    西宽二郎又拢了拢手,身边的人只剩下了三十来个。西宽悲壮的擎着指挥刀,向前方压去:“诺兹给给!”

    “诺兹…”这一次,他的冲锋命令没有说完…

    一个小时,死神的镰刀割倒了六千多株年轻的生命。玉,真的碎了。

    视野渐渐开阔,聂士成目无表情的看着前方横七竖八的尸体,他能够听到身边许多参谋以及亲兵们干呕的声音,他闭上眼睛。

    脑海里想起的是从前辈那里听来的僧王僧格林沁的故事,僧王三千铁骑,面对英法联军的步枪阵地,正是这样一次又一次无所畏惧的冲锋,仅仅十来分钟便烟消云散。而事后的战果统计,敌军居然只死了一个人。而且…那时候英法联军还处于前膛枪和后膛枪的换代过程中…这就是战争,不对秤的战争。

    公元1894年5月22日,下午四时许,九州岛上的兵力对比已经完成了向清军的倾斜。清军陆上兵力突破两万,当日即将完成三万五千人的兵力规模。同时,还有三万六千人的八旗骑步兵,还在鸭绿江一线等待渡江或者渡海。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