孙膑兵法_五名五恭 首页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五名五恭 (第1/3页)

    五名五恭

    兵有五名:一曰威强,二曰轩骄,三曰刚至,四曰助忌,五曰重柔。夫威强之兵,则屈软而待之;轩骄之兵,则恭敬而久之;刚至之兵,则诱而取之;忌之乒,则薄其前,噪其旁,深沟高垒而难其粮;重柔之兵,则噪而恐之,振而捅之,出则击之,不出则回之。兵有五恭、五暴。何谓五恭?入境而恭,军失其常。再举而恭,军无所粮。三举而恭,军失其事。四举而恭,军无食。五举而恭,军不及事。入境而暴,谓之客。再举而暴,谓之华。三举而暴,主人惧。四举而暴,卒士见诈。五举而暴,兵必大耗。故五恭、五暴,必使相错也。

    译文

    军队有五种类型:第一种是威武强大,第二种是高傲骄横,第三种是刚愎自用,第四种是贪婪猜忌,第五种是优柔寡断。对付威武强大的军队要故意示弱,装出屈服的样子而等待时机;对付高傲骄横的军队,可以装出恭敬的样子而假以时日;对付刚愎自用的军队,可以用诱敌计而战胜;对付贪婪猜忌的军队,可以成逼其前锋,同时在其侧翼虚张声势加以sao扰,再用深沟高垒使其难于运粮补给:对付优柔寡断的军队,可以虚张声势施以恐吓,用小股部队作些试探性的攻击,如果敌军出动就加以攻击,如果敌军不出战就逼其后退。军队有五种表示谦恭的情况,也有五种表现凶暴的情况。表示谦恭是哪五种情况呢?第一是在进入对方国境立即表示谦恭,军队就会失去其正常的状态;第二次行动时向敌方表示谦恭,军队就会无从得到粮食补给;第三次行动时向敌方表示谦恭,军队就会失利;第四次行动时向敌方表示谦恭,军队就要挨饿了;第五次进攻向敌方表示谦恭,军队就无法完成任务了。表现凶暴又会是哪五种情况呢?一进入对方国境就表现凶暴,该国人定会把你当做外来客;第二次行动表现凶暴,就会引起该国哗然纷乱;第三次行动表现凶暴,就会引起该国百姓恐惧;第四次行动表现凶暴,你的士兵在该国就只能得到欺诈了;第五次行动再表现凶暴,你的军队就将大受损耗了。所以说,谦恭和凶暴要视情况交替使用。

    解析

    这篇文章讲述对待敌国的态度,但两部分各有侧重。第一部分讲述两军对垒时,对待不同敌军的相应态度和办法。孙膑把敌军分为五种类型:即威武强大、高傲骄横、刚愎自用、贪婪猜忌、优柔寡断。从孙膑所说特点来看,这里所说的军队,实际是指统兵将领的特点。文章的重点不在于给敌军分类,而在于论述对付这五种敌军的办法。孙膑述说的这些办法针对性很强,述说得很具体。我们可以分析几个实例,以便更深刻地认识孙膑这些论述的价值。《曹刿论战》是大家都很熟悉的一篇文章,讲述的是较为弱小的鲁国战胜当时最强大的齐国的故事。战事发生在公元前684 年,齐国大军侵入鲁国,鲁国兵少国弱,不能立即和强大的齐军正面对抗,便采取了暂时避开敌军锋锐,保存实力,待机反攻的策略。一退再退之后,鲁军选定长勺作为决战地点。两军在长勺摆开阵势,齐军首先发动猛攻,战鼓声震天动地,众齐军呐喊冲锋,气势很盛。鲁庄公见状,很怕鲁军抵挡不住,便要下令反击。辅佐鲁庄公的谋士曹刿连忙阻止。“等一等,现在敌军气势正盛,不能反击。我军现在反击,正合敌军之意,交锋对我军不利。不如先避过敌军锋锐,消磨他们的锐气。”正说之间,齐军眼看就要攻入鲁军阵地,鲁军突然万箭齐发,遏制了齐军的攻势。过了一会儿齐军又发动了第二次冲锋,鲁军仍是坚守不出。齐军一连发动了三次冲锋,鲁军都是坚守不动。齐军将士三次冲锋没有奏效,便松懈而且疲劳了,失去了起初那种锐不可当的气势。曹刿见齐军锐气消失,将士疲惫,便请鲁庄公下令擂鼓进军,反击齐军。鲁国军兵憋了半天,现在一下出击,人人奋勇争先,形成一股锐不可挡的洪流,一下子就把疲劳的齐军冲了个落花流水,败退下去。鲁庄公见齐军败退,便要下令追击。曹刿忙说:“且慢!等我看看他们是不是真败。”说着,曹刿跳下战车,查看齐军战车的辙印,接着又登上战车观望齐军的旗帜,然后请鲁庄公下令追击。鲁军见齐军狼狈逃窜,便一齐奋力追击,一鼓作气把齐军赶出了国境。战斗结束后,曹刿才解答了鲁庄公的疑问:“打仗凭的是一股勇气。第一次冲锋,气势正旺;第二次冲锋时,已是衰退了;两次不成功,第三次冲锋时,气势已消耗殆尽了。齐军三次冲锋没有成功,气势已衰竭时,我军再发动反击,以高昂的士气去攻击士气衰竭的齐军,所以一举成功。”“齐军败退时,我不让马上追击,是防止齐军用诈。待我看清齐军车辙印很乱,旗帜也是东倒西歪时,已能确定齐军确实是溃败了,这才请你下令追击,以保证万无一失。”鲁庄公听了曹刿一番说明,心悦诚服。这一场齐鲁之战,鲁国的用兵策略和孙膑所说的对付威武强大的敌军的策略完全一样,先是节节后退,故意示弱避敌,待到退到合适反击的地点后,又避过敌军三次冲锋,才在最恰当的时机反击,所以一举全胜。说到以弱胜强,成吉思汗也有这样一个故事,那是发生在他没有当上蒙古大汗的时候。当时他叫铁木真汗,是一个部族首领,有一天,他带着几个儿子和部将,被他的宿敌世仇泰亦赤兀部的大军包围在一座小山上。他看清了敌势,先派手下大将木华黎和他的二儿子一起,领一队兵向西退却,待机行动,又命猛将博尔术和赤老温带一队兵向北退却,命忽必来和速不台领一队兵往南退却。让这四路人马,看见自己的中央大旗高举时,一齐住回冲杀。四路人马出发后,铁木真汗和他的义弟忽都虎,带领猛将者勒米,统领三千精兵守卫在土山周围。敌军见铁木真的白毛大旗仍插在山上,便不管四路退走的兵,而集中大军,密密麻麻地向土山涌来,高声大叫“活捉铁木真!活捉铁木真!”敌军太多了,万马奔腾,以致只见一团团黄雾,分不清敌人到底有多少了。任凭敌军狂呼猛攻,万箭齐射,铁木真仍是站在土山高处,凛然不可侵犯,十几名劲卒举起铁盾围在他四周,严密保护,他的义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