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威王问 (第2/3页)
事项吗?”孙膑回答:“也不是。权力是保证军队整体指挥的必需,威势是保证军兵用命的条件,智谋可以使敌军无从防备,诡诈能让敌军落入困境。这些都有助于取得胜利,但又都不是用兵最要紧的事项。”田忌气得变了脸色地说:“这六项都是善于用兵的人常用的,而您却说这些都不是最要紧的事项,那什么才是最要紧的呢?”孙膑说:“充分了解敌情,根据当时形势和战局将会出现的变化,利用好地形。。这就是领兵打仗的规律。善于进攻而不消极防守,这才是用兵最要紧的。。。”田忌再问孙膑:“敌军摆开阵势却不进攻,有办法对付吗?”孙膑说:“有办法。利用险要地形增加堡垒,约束士兵,不许轻举妄动,不要被敌军的挑衅所激怒。”田忌问:“敌军兵多而且勇猛,有战胜敌军的办法吗?”孙膑说:“有。要增加堡垒,广设旗帜,用以迷惑敌军,并且严申军令,约束士兵,避敌锐气,使敌军骄傲,并设法牵引敌军,使敌军疲劳,然后出其不意,攻其无备,消灭敌军力量,同时还要做好打持久战的准备。”田忌问孙膑:“采用锥形队形有什么作用?用雁形队形有什么作用?选拔强壮士兵作什么用?使用发射强弩硬弓的士兵起什么作用?用飘风一般快速机动的队形起什么作用?普通士兵又起什么作用?”孙膑说:“采用锥形队形,是为了冲破敌军坚固的阵地,摧毁敌军的精锐部队。运用雁形队形是对敌时便于本方相互策应。选拔强壮士兵是为了决战时拿敌军将领。使用发射强弓硬弩的士兵是为了在双方相持不下时能够持久作战。使用飘风式机动快速队形。。普通士兵则是配合作战,保障战斗胜利。”孙膑又说:“明智的君王和精通兵法的将领,都不会用普通士兵去完成关键任务。”问答完毕,孙膑走出来。他的弟子问他:“威王和田忌问策的情况怎么样?” 孙膑说:“威王问了九个问题,田忌问了七个问题,可以算懂得用兵之道,但还没有完全掌握战争规律。我听说,一贯讲信用的君王,其国家必然昌盛。。没有做好准备而用兵的人必定失败,穷兵黩武的人必定灭亡。齐国已传了三代,应该有忧患意识啊!” 解析 这篇文章以孙膑与齐威王和田忌问答的形式,详尽地论述了用兵的一系列战略和战术原则,从用兵的主导战略思想,到两军对垒时各种情况下的战略、战术,孙膑都是有问必答,而且是准确实用,足以为用兵将领解决诸多疑难,提供有益的指导。孙膑回答齐威王的九个问题,说明的是各种情况下应敌取胜的办法,对于用兵作战当然都有指导作用,但其中最值得人们重视的应该是“攻其无备,出其不意”和“素信”这两条。诸葛亮领兵征讨南蛮,第四次捉住孟获又将其释放后,孟获和其兄弟到秃龙洞去暂避,以为蜀军熬不过暑热必然退兵。秃龙洞主朵思热情地接待孟氏兄弟,对他们说:“请你们放心!如果蜀兵到来,定让他们一人一骑都不能回乡!”朵思有什么仗恃呢?原来这个秃龙洞,只有两条路出入,东北路地势平坦,土厚水甜,人马可以通行;西北路山险岭恶,道路狭窄,毒蛇恶蝎很多,还有四大恶泉和瘴气,确实无法通行。朵思下令堵死了东北路入口,放心地陪着孟氏兄弟整天在洞中宴饮取乐。诸葛亮询问行军向导吕凯,问不出进军道路,又派王平带兵探路,结果王平带的军兵误饮哑泉水,全都中毒,说不出话来。进军受阻,诸葛亮便亲自前去侦察,结果找到了“万安隐者”,也就是反对孟获反叛的孟节。孟节不但详细介绍了进军通路及其附近环境,而且帮助诸葛亮治好中毒军士,赠送了避瘴气的“薤叶云香”有了这些准备,诸葛亮终于有了攻占秃龙洞的办法。一天,秃龙洞主忽然得报,银冶洞主杨锋带三万兵来助战。秃龙洞主得孟获同意,当即请杨锋父子进洞,并设宴招待杨锋父子。饮宴正酣之际,杨锋让蛮姑献舞,又让儿子给孟获、孟优献酒。孟获、孟优十分高兴,伸手接酒。谁知情况突变,杨锋的儿子一下抓住了孟获、孟优的手,将其活捉,朵思也被杨锋拿下。孟获责问杨锋,杨锋说:“我的兄弟子侄都感谢诸葛亮丞相的大恩大德,现在正好捉你们去回报丞相!”说完,和五个儿子押解二孟和朵思到蜀军大寨,向诸葛亮丞相跪拜献俘。原来,诸葛亮在得到孟节帮助后,一面神速地带兵通过孟获等认为无法通过的西北路到达秃龙洞前,给了蛮军一个意想不到的震慑;一面让已经归服的银冶洞主杨锋父子带兵,以帮助孟获的名义前往秃龙洞,相机捉拿孟获等人。结果,顺利地捉住了孟获。这正是“攻其无备,出其不意”的妙用。这个战法的妙处就在于“无备”和“不意”“无备”本就无法从容应战,胜算已是不多,再加上“不意”,毫无思想准备,来不及作出反应就已失败,或是仓促应战,也必然是阵脚大乱,难逃失败的命运。古今中外的无数战例证明“出其不意,攻其无备”确实是攻击敌人的一个十分有效的战略战术。“素信”,是孙膑强调的又一个重点,这也是被无数事实证明了的至理名言。为了说明“素信”在领兵用人中的重要,我们先看一代英主李世民的二三事。第一件事是在李世民统兵征讨王世充时,李世民每天晚上都要查营。 一天晚上,李世民又去查营,发现降将寻相不见了,他帐下的河东降兵也大多逃亡了。和寻相一同归降的尉迟恭自然也受到怀疑,李世民手下的将领屈突通、殷开山竟然不问青红皂白就把尉迟恭抓了起来,前去向李世民报告:“尉迟敬德非常勇猛,恐怕以后会叛乱为祸,不如现在趁早杀掉,以绝后患。我们已将他捉住,听侯处决!”李世民大惊说道:“你们二位以为寻相叛逃,就怀疑敬德吗?你们应该知道,敬德如果想叛逃,他一定不会落在寻相后面。现在敬德还在这里,显而易见他并没有叛逃的意思!”说到这里,李世民急步走出帐外,亲自给尉迟敬德解开绑绳,把他领进卧室,拿出黄金相赠,说道:“大丈夫因为意气相投而互相信任,请不要把一点小误会放在心上。你如果一定要投向别处,那就请用这点金子作路费,这也算是我的一点兄弟情谊吧!我怎么会因为谗言而加害正人君子呢?”尉迟恭听了李世民的话,当即拜倒在地,流着泪说道:“大王这样对待我,我尉迟恭并不是草木石头,能不知道感恩吗! 我誓死为大王效力,但这样丰厚的赠金,我实在不敢接受。”李世民扶起尉迟恭,说道“将军既肯于屈驾留下,这金子就请收下吧!”尉迟恭仍坚决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