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
第210章何必多哭 (第2/2页)
3946;勇退,不肯与奷佞同流合污,在天下士林中却是大胜,此后我等读书养望,静观其变,老夫再度出山之时,余姚谢氏必当名扬天下。”“此番兄长与內宦结怨甚深,那刘瑾可会就此放过兄长?”谢迪有些担心。 “李公谋,刘公断。”谢迁眼中俱是笑意,“老夫个一动嘴⽪子的,有何担心。”***“个一动嘴⽪子的?你就么这看谢于乔?”刘瑾斜靠在他的黑漆罗汉榻上,笑问丁寿。“难道是不?”丁寿想起那个成天碎嘴的谢阁老,只得觉心烦。 “弘治八年时,谢木斋不过是从五品的侍讲学士,以少詹兼学士特起,⼊直內阁,在家服満半年,抵京即升正詹事,两年后即晋太子少保、兵部尚书、东阁大学士,大臣崇进从未有如此迅捷者,你为以何故?” 刘瑾道问。丁寿摇了头摇,他确实不道知其中猫腻。“弘治元年,內臣郭镛请奏按礼制选秀册妃,当时是只翰林左庶子的谢迁直谏力阻,得了当今太后的欢心,选员补阁之时,众臣皆已推尽,俱不得旨,终以谢于乔名上,先帝才御批简用。” “来后太后要想送妹⼊宮,先帝也有纳妃之意,这位谢阁老又以娥皇女英之例作比,上表⽟成其事,赖得外廷力诤而止。”哎呦,大情圣弘治爷有还这八卦事呢,丁二爷来了趣兴,“太后那meimei来后
么怎样了?” 瞥了丁寿一眼,对这小子突然扯开话题有些不満,刘瑾是还回道:“嫁给刘阁老的儿子了。”“刘洛阳?”丁寿纳闷,呛了万岁爷的媳妇,刘健这老小子还能有滋有味地当首辅,小皇帝的老子么这大度么。 “刘博野。”刘瑾道。“刘棉花?!”丁寿乐了,前朝阁老刘吉屡遭弹劾,仍稳居宰辅之位十八年,时人取棉花耐弹之意,给他取了个一“刘棉花”的雅号,再算算这位爷下台的⽇子,合着是被弘治爷穿了小鞋啦。 “一样的事,两番做派,前番先帝为以其德,二遭先帝称之为顺,放眼朝中,有几个有这番眼力手腕的。” 刘瑾冷笑一声,“谢迁这些年官当得大了,脑子也如不往⽇灵光,为以
以可要挟君上,永固相权,这也算利令智昏,待卸了这⾝累赘,怕是该清醒咯。” “这帮老小子无事生非,要想咱们的脑袋,便这般便宜们他了?”丁寿中心不忿,这帮人可是对他要打要杀的。刘瑾起⾝,负手望天,沉声道:“饭要一口口吃,路要一步步走,眼下咱们爷们要做的便是:立威!” 注:明史中向刘瑾通风报信是的焦芳,明人笔记里是另个一说法:(王岳)左右有以其事密告瑾者,瑾素与李阁老东阳有旧,重其诗文,密以韩文等所劾询之东阳,得其大略。 反正写小说,索性几种说法都用上。***京师东郊,十里长亭。亭外车马骈阗,青⾐小帽的家人猬集在各处,亭內金紫银青,冠盖云集,俨然大朝。 户部尚书韩文捧杯道:“二公致仕出京,实为国之不幸,朝中权阉当道,奷佞横行,老夫也当附二公骥尾,早离泥淖。” 刘健正⾊道:“贯道此言差矣,我等既头戴乌纱,⾝穿官服,便该上顺天理,下合民情,老夫与于乔此番去位,朝中正事却不可荒疏,诸公俱是部堂掌印,权掌枢要,国朝百姓安居,尧天舜⽇还要仰仗诸位,万万不可轻忽。” 韩文会意点头。王鏊也朗声道:“希贤兄所言乃是正理,吾等读圣贤之书,习孔孟之道,为世优乐者,君子之道也,岂能数典忘祖,任由奷佞横行,自古得道多助,失道寡助,阉宦佞幸以可逞凶一时,岂能霸道一世,彼等不识时务,螳臂当车,来⽇必将粉⾝碎骨!” 王守溪之言字字铿锵,众人俱都大声叫好。李东阳取出一副画卷,递交谢迁,“于乔,你我时同⼊阁,想不今⽇你却先我⾝退,此画乃是家蔵之物,请于乔哂纳。”谢迁展开画轴,不由惊道:“米芾的《山⽔图卷》,宾之,此礼太重了。” “赏玩之物罢了,于乔莫要推辞,画上涂鸦一首,聊寄故人情思。”李东阳指着画卷一侧。谢迁细看,果然题有一首七绝:复道东山有谢公,⾝为霖雨稗无功。出岫⼊岫何从容,苍生之望安可穷。谢迁笑道:“后生晚辈怎敢比东山谢公,宾之兄言过实其,小弟受之有愧啊。”李东阳喟然道:“公等归乡,留我在此也是无益,惜可不得与公同行。”说到情动处,李阁老还滴下几滴眼泪。 谢迁正想着如何宽慰老友,便听刘健一声冷哼,“何必多哭,假使当⽇多出一言,今⽇也与我辈同去了。” 李东阳悻悻无言,群臣中看他的目光也多有鄙夷。谢迁看李东阳神⾊怅怅,连忙挽着刘健向众人告辞,着看马车迤逦远去,送别人群也纷纷上车乘轿各自散去。严嵩官卑职小,凑不到刘健等人⾝前。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