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第四十章 (第2/5页)
,但,长期服用,会日渐麻痹人的一切,到时,不死于千机,也和废人差不多了吧。” “那至少需要三年的时间,才会如此。” “而,朕现在,或许连一年都没有了,师傅,是这个意思么?” 张仲没有说话。 轩辕聿体内现在的千机毒发时间在疾速地加快,照这个趋势,何止一年,至多,半年吧。 但,他没有说。 他想,他是不忍说的。 “聿,师傅看得出,你很在乎她。你的安排,是不想让她面临死别,但,你是否想过,这种生离,更能轻易摧毁一个人,很多人,受不住,疯了也未可知,而她现在的情况,实际,心上的伤更难治。” “师傅是神医,把她交给师傅,朕没有什么放心不下的。待到她回苗水,朕私心希望,师傅能陪他一同回去。” “我只能医病,不能医心,并且,木长老已经死了。” 张仲的眸底,有一丝黯然。 是的,他是苗水族,早死去多年的木长老。 为了苗水和那一人,他筹谋过。但,最终,他选择了,让木长老这个人彻底的消失。 这世上,从那天起,就只有神医张仲,再没有木长老。 可,他这么多年,擅用蓝色的习惯,以及承于苗水一族的医术,终是让轩辕兄弟敲出了端倪。 “当年,苗水的木长老,也以为,离开那个女子,她会过得更好。在得知那女子即将嫁于别人时,他选择了毅然离开,纵然,他清楚,只要他说一句话,那女子愿意随他走。但,他不相信世家千金,会愿意随他过这种游离的生活。他以为,生离总是好的。却没有想到,再见,竟已是死别。那女子未他伤了一辈子,亦没有得到真正的幸福。皇上,这就是木长老曾经的自以为是,造成的,哪怕用余生都无法弥补的伤痛。”张仲缓缓说出这句话,语音里,有着浓到化不开的悲伤“听师傅一句话,你对她来说,是最重要的,没有解释不了的事,也没有一定要听的天命。” “朕不需要解释,因为,杀母立子的规矩在那,即便,朕把册立太子拖延到回宫后,可,这个时间,眼看着,就迫在眉睫了。” “知道这个规矩的人并不多,皇上若真要瞒,借着现在的一些事除去一直以来的束缚,就是两全之策。” “师傅,朕累了。想先歇息一下”轩辕聿淡淡地道,复回身往榻上行去“朕的心力,只够撑到夜国起兵。” “皇上的意思,是南真的会起兵?” “是,或许,不出这个月,就该起兵了。天下,分久必合,他不会等到朕把斟国的兵力物力悉数融合起来再起兵,现在的时机,无疑是兵家最好的时机。” “皇上,该说的我都说了,感情的事,始终抉择权在你自个手上,而我会尽全力,继续寻找治愈千机的法子。” 轩辕聿到了此时,都顾虑着他的为难,其实,从他放下木长老身份开始,这世上的一切,真的都看开了。 哪怕,百里南是他的另一个徒弟,当年,曾一起拜师研读医理。 然,仁者多助,不义者寡助。 而战争,没有对错。 他作为医者,只会尽心医好每一个人,如此,罢了。 轩辕聿躺卧到榻上,纵然,现在才临近傍晚,可,他突然很想休息。 不知是酒意未退,还是心思所致,仅想躺一会。 他的手一挥,纱幔垂落下,隔去外界一切,只余他一人,静静地躺着。 当生命终结时,他也希望这样一个人,静静地躺着。 闭上眼,陷入短暂的黑暗前,他仿似看到,她笑得弯弯的月牙形的眼睛,是那么明媚,让他的心,不至于也陷入一片黑暗中。 李公公来到太后暂住的凤仪殿,并带来皇后及那名端药的宫女。 对于周昭仪饮了皇后送过去的汤药,导致小产的消息,早传到太后的耳中。 现在,她坐在椅上,看着,眼前这个,她曾一心想栽培的陈氏女子,又被轩辕聿引着做出这样的事,她除了苦笑之外,还能有什么呢? 轩辕聿要的是什么,她清楚,他要的,就是逼着她,一命换一命。 他对她,始终还是不信任的。 “周昭仪的小产,太医怎么说?” “回太后的话,是汤药里混了附子粉。” “哦,附子粉,看来,宫里嫔妃用的妆粉,真该管管了。” 附子粉,毒角莲中提取,历来,妆粉里都含有此类粉,虽能美肌养颜,但有了身孕的嫔妃是忌用的,不小心误食过量,轻则小产,重则陨命。 是以,每每宫里采办妆粉,大都会选不含附子粉的,可,那样的妆粉用于脸,却是不够白腻,不少嫔妃私下都拖了太监往宫外办置了含附子粉的妆粉来,这样的事,屡禁不止,也成了宫里关于皇嗣周全的一道隐患。 之前行宫里的七名嫔妃,都有了身孕,本就不会再用任何妆粉,那么,汤药里含的附子粉,任何人都只会想到,刚从宫里来的皇后。 太后瞧了一眼皇后,陈锦妆容精致的脸上显然是用了含附子粉的妆粉,虽是宫里的禁忌,女子,谁人又不爱美呢? “太后,臣妾若真用附子粉去害周昭仪的子嗣,臣妾的脸上又怎会去用呢?” 此刻再不说,等到一切成了定局,她就连说的必要都是没了。 “所有人都知道此地无银三百两的典故,但,自以为聪明的人,往往都会逆其道行之,以为,反是上策。”太后点出这一语,陈锦的脸顿时煞白。 陈锦的心计看似深沉,可,毕竟,缺少锤炼。 “太后,但这汤药——” 陈锦犹不死心,却被太后的话语打断:“你想说,这汤药,由宫女奉着去,呢只是在最后递予了周昭仪,是么?” “是,正是如此,臣妾请太后明察,还臣妾一个公道。” “李公公,那宫女又是怎么说的?”太后的语意仍是波澜不惊,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