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第十八章笑夸故人指绝境 (第1/3页)
第十八章 笑夸故人指绝境 ——出自《全唐诗》一百七十五卷·李白〈鲁郡尧祠送窦明府薄华还西京〉 他们从上海坐飞机到长沙中转,长沙到永州每天只有三班飞机。他们又在机场多等了几个小时,最后当飞机抵达永州的时候,已经是晚上六点多了。 永州城区并不大,很有些江南小城的感觉,街道狭窄而干净,两侧的现代化楼房之间偶尔会有栋古老的建筑夹杂,让人有一种杂糅现代与古典的斑驳感。这里没有大城市的那种窒息的紧迫,总有淡淡的闲适弥漫在空气中。大概是入夜以后的关系,巨大而黑色的轮廓能给人更深刻的印象,淡化掉了时代要素,更接近古典永州那种深邃幽远的意境。 出租车里的广播吱吱啦啦地响着,播音员说今天东山博物馆发生一起盗窃案。颜政拍拍司机肩膀,让他把广播关掉,别打扰了十九的心情。后者托着腮朝外看去,窗外的街道飞速往后退走,车窗外经常有小店的招牌一闪而过,店面都不大,名字却起得很古雅,不是“潇湘”、“香零”就是“愚溪”都是大有典故的地方。 永州古称零陵,缘名于舜帝。潇湘二水在这里交汇,胜景极多,单是“永州八景”就足以光耀千秋。历代迁客sao人留了极多歌咏词赋,尤以柳宗元《永州八记》最为著名。 十九在永州市柳子大酒店定了三间房,这“柳子”二字即是以柳宗元为名。等安顿下来以后,罗中夏和颜政来到十九的房间,商讨接下来怎么办。十九说费老给诸葛淳安排的任务是去湖南境内寻访笔灵,永州是其中一站。 自从笔冢封闭之后,除了一部分笔灵被诸葛、韦家收藏以外,仍旧有大批笔灵流落世间。数百年间,这些野笔灵便一直游荡,无从归依,就算偶尔碰到合意的人选,寄寓其身,也不过几十年岁月,等寄主死后便解脱回自由之身。 正所谓“夜来幽梦忽还乡”,这些笔灵炼自于古人,于是往往循着旧时残留的记忆,无意识地飘回自己生前羁绊最为深重之地。 因此,诸葛家和韦家历代以来都有一个传统:就是每年派人去各地名胜古迹寻访,以期能够碰到回游旧日的笔灵,趁机收之。虽是守株待兔之举,但毕竟不同于刻舟求剑,时间长了总有些收获。笔冢主人去后,炼笔之法也告失传,寻访野笔灵成为两家收罗笔灵的唯一途径,是以这一项传统延续至今。 既然诸葛淳在永州寻访笔灵,那么必然要去与之相关的文化古迹,按图索骥,必有所得。 可是按图索骥谈何容易。 永州是座千年古城,历史积淀极为厚重,文化古迹浩如烟海,每一处都有可能与笔灵有所牵连。比如他们所住的柳子大酒店不远处的柳子街,就有一座纪念唐宋八大家之一的柳宗元的柳子庙,内中碑刻无数。还有寇准所住的寇公楼、周敦颐曾悟出《太极图说》的月岩、颜真卿的浯溪碑林、蔡邕的秦岩洞等等。若是熟知各类典故的诸葛一辉,或许还有些头绪;但以他们三个的能力,面对这许多古迹无异于大海捞针。 “那我们从绿天庵开始找起呢?”罗中夏小心翼翼地提议。 “哦?为什么?”十九看了他一眼。自从他智破了魏强的水经笔后,十九的态度有了明显转变,很重视他的意见。 “我少读书,不知说得对不对啊。”罗中夏仔细斟酌着词句,仿佛嘴里含着个枣子“这些古迹,应该只是那些古人待过一段时间的地方,总不能他在哪儿待过,哪儿就有笔灵吧?只有绿天庵,怀素在那里一住几十年,以蕉为纸,练字成名,连退笔冢也设在那里,有笔灵的机会比较大吧?” 颜政看了他一眼,奇道:“你什么时候变得这么博学了?” 罗中夏掩饰道:“我一下飞机就买了份旅游图,照本宣科而已。” 就在这时,罗中夏和十九身上的手机同时响起。两个人对视一眼,各自转过身去,用手捂住话筒,低声说道:“喂?” 罗中夏的手机上显示来电的是彼得和尚,于是他赶紧走出房间去,话筒里传来的却是一个陌生的声音,而且略带口音。 “喂,是罗中夏先生吗?” “…呃,对,您是哪位?” “我是永州市第三中医院的急诊科。是这样,刚才有一位先生受了重伤,被送来我们这里。他送来的时候,手里的手机正在拨你的号码,所以我们联系你,想核实一下他的身份,以及通知他的亲属。” 罗中夏一听,吓得跳了起来,声音都微微发颤:“那…那位先生是不是个和尚?” “对,身上还有张中国佛教协会颁发的度牒,上面写的名字是『彼得』,我看看俗名是韦…” 罗中夏焦急地问:“那就是了!他现在怎么样?” “他全身十几处骨折,目前还处于危险期,我们还在抢救。如果您认识他的家人,请尽快和他们联系。” 罗中夏急忙说自己就在永州,让对方留下了医院的地址,然后心急火燎地回了房间。回了房间以后,他发觉气氛有些不对。十九已经打完了电话,和颜政两个人面面相觑。看到罗中夏进来,十九晃了晃手机,用一种奇妙的语气说:“猜猜看是谁打来的?” “欧巴马?” “差不太多,是诸葛淳。”颜政接口道。 罗中夏张大了嘴,一个本来成为目标的人现在居然主动给他们打电话了,这个转折太意外了。 “他说了什么?” “他还以为我在上海,对家里的变化浑然不觉,让我帮他查关于怀素的资料。”十九又补充了一句“以前我跟他关系还不错,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