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第十mdash;章 (第1/11页)
第十—章 李双喜对白芝仍然很在乎。 为了印证白芝对他是否忠贞,他一直在暗中注意。 巧的是,他在这镇上遇上了“千手秀士”贾笙。 他认识贾笙,但贾笙不认识李双喜。 “尊驾可是贾笙贾大侠?” 贾笙道:“区区正是贾笙。” 李双喜道:“令师‘白袍老祖’在镇外二郎庙等你。” 贾笙一怔,道:“家师来了?” “大概是吧!” “兄台贵姓?” “在下姓张,我是个带信的人,信已带到,就此告辞。” 贾笙并未怀疑,只是感觉有点突兀而已。 他来到镇外二郎庙,这是一个年久失修的破庙,大门都不见了,这工夫天刚黑,由庙内走出一人。 这人居然是带信要他来的人。 这人当然就是李双喜了。 贾笙抱拳道:“张兄好快的脚程,居然比我快了一步。 李双喜道:“不错。” 贾笙道:“家师呢?” 李双喜道:“大概在马士英或阮大铖身边吧?” “你…你说什么?” “我是说你老鬼师父不在这儿。” 贾笙一怔,怒道:“你为什么要骗我!” “因为我想和你聊聊。” 贾笙要动手,李双喜双手一按道:“不忙,要动手有的是时间,请问你认识白芝白姑娘对不?” 贾笙居然道:“认识又如何?” “你们的交情又如何?” “交情不错、” “不错?可以上床了吗?” “差不多!”贾笙今生永远也不可能和女人上床,就很向往这件事,因此,他不假思索地承认这件事了。 李双喜心想,小熊这个小王八蛋八成说谎。 李双喜道:“贾笙,你行吗?” “什么行不行?” “上了床,你能拿出一件像样的东西吗?” 贾笙突然面色大变。 李双喜终于印证了一点,这家伙可能没有“本钱” 果真这是一个不能人道的人,白芝和他就不会有那种事。 这工夫贾笙已经拔剑攻上。 李双喜自然不敢轻慢,拔刀缠斗在一起。 “白袍老祖”之徒非比等闲。 李双喜乃一代煞星之义子,学得杂,人又聪明,更非等闲。 二人势均力敌,七、八十招未分胜负。 到了百招时,两人还差不多,李双喜道:“贾笙,如果你能破例亮黄亮宝,咱们之间根本就无仇无恨。” 贾笙不出声,埋头苦战。 凡是这种有缺陷的人,最恨揭他秘密之人,所谓:“打人不打脸,说话不揭短。”就是这意思。 一百五十招也过去了,二人都很累,却都不肯停手。 李双喜以为可以击败贾笙,以便验明正身。 贾笙也以为可以杀死李双喜,除去这个知他秘密之人。 李双喜道:“贾笙,咱们实大不必拼得你死我活。” 贾笙不吭声,因为说任何话对他都是侮辱。 李双喜道:“你只要给我看看就成了。” 贾笙道:“如果这东西可以随便要求看一下,你也可以回家看你老子的。”稍一分神,差点中刀。 这工夫有个人正在旁边看热闹,他正是和汤尧留下来监视李双喜的人,他此刻有了个怪点子。 他用迷药把二人迷倒。 然后,再为李双喜嗅点解药,藏在一边观看。 不一会李双喜醒来。 他甩甩头,不知是谁把他们迷倒的,甚至也不知道是被人用迷药迷倒的,当他发现了一边的贾笙时,一跃而起。 这下子终于可以印证一下,小熊对他说的话了。 他本来不信,刚才由于贾笙面色骤变,似又极有可能。 他上前扯下贾笙的下衣一看,不由呆了。 大多数的人,都没有见过这种怪现象。 这一部分,自婴儿时开始,直到现在就没有改变过吧? 也就是自婴儿时起,再也没有发育过。 简直就像个rou芽一样嵌在那里。 李双喜突然大笑而去,连杀他都不屑了。 小郭当然又暗暗跟着李双喜。 这迷药的时间极短,也是由于用量很少之故。 不一会贾笙就醒来,当他发现自己的下衣被扯下而露出下体时,突然发出一声慑人的怪叫。 只不过贾笙并没有自杀,提上裤子狂奔而去。 李双喜来到一个镇上,自后墙上跃人,这是幢民房,白芝居然在此,小郭十分小心,绝对不能被发现。 李双喜看了贾笙的身体之后,对白芝更有了信心。 既然白芝不会和贾笙,也就不可能和别人了。 他仍视白芝为活宝,不用说,立刻又激情奔放起来。 小郭趁这机会回去见到了汤尧 因为在李、白二人激情中时,他们谈到了藏宝的事。 二人返回时,李、白已事毕,却仍在床上。 “小李,闯王到底留下了多少宝藏?” “很不好估计。” “大概估计一下吧!” “大概有十亿两。” “你如何来花这么多的银子?” “我要为你建一座豪华的住宅,像皇宫一样,现在我就带你去挖掘出一部分来作为你的首饰。” “双中,你对我这么好。” “白芝,你是我心目中最高洁的女人。” 汤、郭二人听了这话,起了一身的鸡皮疙瘩,几乎想吐。 二人起床就出了门,远奔山沟。 在山沟中一杯古松附近掘下五、六尺,取出一个小箱。 由此可见箱中不是金银,必是珠宝,因为仅约一尺长八寸宽。 除去小箱上面的油线,小箱十分精致美观。 白芝道:“里面是什么东西?” “当然是希有珍宝。”打开一看,白芝掩目惊乎,珠光宝气,摧灿夺目,道:“这真正是百宝箱了。” 李双喜道:“这一箱是送给你作饰物的,要作建华屋经费,另外去掘金饼,那要利用骡马。” 白芝道:“那些金饼都埋在何处?小李,我可以与闻吗?” “当然!”他掏出一张藏宝图,足有十余地方注明了精准藏宝之处,且注明藏了多少金银。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